免費下載!
[!--downpath--]《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人教課標版八年級數學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以下是關于《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
一、教材剖析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人教課標版八年級數學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透鏡和凸透鏡成像規律試卷,它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章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第一節透鏡、第二節生活中透鏡知識的延展,又是第四節鼻子和第五節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理論基礎。
通過上面的小孔成像實驗和平面鏡成像實驗、以及生活中的透鏡的學習,中學生早已構建凸透鏡成像概念,能分辨虛像和實像,因而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打算。八年級的中學生正處于化學的啟蒙階段,,對探求凸透鏡成像規律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她們的身邊事物入手,導致中學生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目標: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過程與技巧方面目標: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技巧;感受怎樣從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現象中歸納科學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化學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觀察、實驗感悟到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通過探究活動,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
三、重難點
重點: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在科學探究中搜集數據,以及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剖析的`技巧。
四、教法、學法
說教法:觀察和實驗是中學生認識數學世界、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中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所以,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研究的教學中,為了培養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采用探究性教學法。
說學法:
教中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式。教學活動中啟發中學生思索。
教具打算:
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起猜測
班主任手持一張精致的圖片在課室中前后走動,中學生用凸透鏡觀察圖片,思索并回答:“你觀察到哪些性質的像,是在哪些情況下觀察到的?”接出來讓中學生用另一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與前一透鏡橫著并排放置,同時觀察圖片。通過以上體驗活動,中學生從感受到凸透鏡成像是有規律的。提出猜測。
2、設計實驗,操作記錄
(1)組織討論實驗方案
提出猜測后,驗證假定,班主任引導中學生思索。在中學生思索的基礎上,引導中學生觀察物、鏡不動,光屏前后聯通時透鏡和凸透鏡成像規律試卷,光屏上所成像會變模糊,通過觀察中學生體會到物、鏡一定時,清晰像的位置是一定的,為中學生實驗做好鋪墊,班主任再示范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操作要領。
依據所給實驗器材和相關實驗操作要領,組織中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經過展示和討論確定實驗方案后,把中學生分為三大組,給各大組焦距不同的透鏡,中學生進行實驗時,觀察成縮小倒立像、放大倒立像、正立放大像時的物距和像距。數據記錄在教案上的表格中。
(2)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3)剖析數據,得出推論
實驗后,各組匯報實驗數據,班主任將實驗數據統一輸入Excel表格進行多組數據的處理,現以四組過去中學生實驗數據為例,通過對表格中物距排序的處理,按照數據引導中學生思索,透鏡不同,焦距不同,所以分界點不同,因而由中學生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后,針對物體在一倍焦距處、物體在兩倍焦距處成哪些像,可以引導中學生進行推理。物距小于2f成放大的像,大于2f成縮小的像,則2f處成等大的像。
3、小結、作業
由中學生歸納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思索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科學《找規律》說課稿12-16
色調的對比規律10-02
品牌推廣的規律08-08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08-25
基于螢光成像的生命科學論文06-22
SAT填空解題的規律11-22
高考物理平面鏡成像的備考資料06-29
暗示感情將至的規律06-09
雅思閱讀題的出題規律07-09
中學《找規律》的教學反省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