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八年級數學第一卷知識點
第7章 力量
7.1 力
1、定義:力為(),用字母()表示。 任何力量都會涉及到()物體,也就是()物體和()物體。
2、力的單位是( ),簡稱( ),符號( )。 拿起兩塊豬肉或一袋方便面的力約為( )。
3. 力的療效為( )、( )。
4.力的三要素是()(),之所以稱為三要素是因為()。
5. 在物理學界,通常用()帶()來表示力。
6. 物體之間的力的作用是( )。 施力物體也是( )物體,受力物體也是( )物體。
7.2 彈性
1、變形分為()和()。
2. 彈力是物體形成的力( )。
3、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中,彈簧受()的力越大,彈簧的()就越多。
4. 在彈性極限內,彈簧的伸長量等于( ),因此彈簧測功機的刻度為( )。
5. 彈簧測力計的指示顯示( )右側的張力。
7.3 重力
1. 重力是(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用字母( )表示。
2. 重力所施加的力是()。
3. 物體的重力大小和()變為()。 重力的公式為(),g的值為()。
4、g=9.8N/kg的數學意義是()。
5. 重力方向為( )。
6、重心的作用點稱為( ),形狀規則、玉質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 )處。 重心()在物體外部。
第8章運動和力
8.1 牛頓第一定理
1. 牛頓第一定理的內容是( )。 又稱( )定理。
2. 牛頓第一定理是在大量( )的基礎上通過( )得到的,( )是直接用實驗驗證的。
3、慣性的定義是( )的性質,物體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 )有關,物體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速度( )有關。 一切都是()慣性。
4、慣性越大,物體越大()。
5、力( )是物體運動的原因,力( )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填寫“是”或“否”)
8.2 兩種力的平衡
1. 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是指( )或( )狀態。
2.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所受到的力稱為( )。
3、兩個力平衡的條件()()()()(四個條件)。
4. 兩個力平衡和相互排斥之間唯一的區別是( )。
8.3 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義:兩個()物體,當()或()時,會在()上形成()力。 兩個物體相對運動時形成的摩擦力,稱為( )摩擦力; 兩個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所形成的摩擦力,稱為( )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方向( )相反,不一定與物體的方向( )相反。 例如,當人向前行走時,鞋跟受到地面朝向( )的摩擦力,這是因為向前行走時,鞋跟相對于地面有( )的運動傾向,因此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同且朝向()。
3. 借助( ) 的知識,通過彈簧測功機檢測( ) 間接得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測試拉力時,物體必須在( )表面( )上移動。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 )有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 )有關。
5、增加摩擦力的方法有()和()。
6、減少摩擦的方法是()()()()。
7、若將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當不以10N的水平力推動物體時,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為()N; 當不以20N的水平力推動物體時,則物體對地面的摩擦力為()N; 當用50N的水平力推動物體,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對地面的摩擦力為()N; 當物體受到水平力60N的推動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 N,物體做( )運動。
8、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放置在水平輸送帶上的物體隨輸送帶勻速直線運動時,( )摩擦力; 當放置在傾斜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勻速移動時,( )摩擦力(填“接受”或“不接受”)。
9、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放置在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隨傳送帶以勻速直線向前運動。 如果傳送帶突然加速圓柱彈簧彈力計算公式,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將變為(); 如果傳送帶突然減速,物體將受到向( )(填“前”或“后”)的摩擦力。
第9章浮力
9.1 浮力
1、壓力的方向與承載面( )有關,壓力的作用與( )、( )有關。
2、壓力是判斷( )的數學量。
3、壓力的定義:物體受到()和()的作用,浮力用字母()表示。
4、壓力公式()。
5、由式求得的浮力單位為(),又稱(),簡稱(),符號()。
6、5Pa的數學意義是()。
7. 任何物體的承受能力都有一定限度( ),超過這個限度的物體將是( )。
8.增加浮力的方法()(),減少浮力的方法()()。
9.2 液體的浮力
1. 液體對浸入其中的物體具有浮力,因為它受到 ( ) 和 ( ) 的作用。
2、液體浮力定律:液體對容器有浮力( )和( ); 液體內部有浮力為( ),同一深度處液體各個方向的浮力為( ),越深液體浮力為( ); 在相同深度下,液體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3、液體浮力公式:(),其中ρ表示(),單位為(); h表示(),單位是()。
4. 連接器是左端( )和上端( )的容器。 當連接裝置充滿( )和液體( )時,各部分中的( )始終為( )。
5、公式p=ρgh還可以估算:()物體放置在()、形狀()、密度()上對水平面的浮力。
6、水平面上的圓錐形(規則形狀)容器中裝有一定量的液體,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液體的重力; 在水平面上的圓錐形(規則形狀)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液體,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 ( ) 液體的重力; 在水平面上的上薄下厚的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液體,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 )即液體的重力。
7、無論水平面上盛有液體的容器的形狀如何,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都是( )容器和液體的總重力。
9.3 大氣浮力
1. 由于二氧化碳能受到( )和( )的作用,所以它對浸入其中的物體具有浮力。
2. ( )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3. ( )通過實驗估算了大氣壓力的大小。
4、托里拆利實驗實際上是一個間接檢測實驗。 其原理是:當玻璃管內的水銀柱不流動時,水銀柱的浮力正好等于( )浮力( ),所以( )浮力由公式( )估算出來就是( )浮力。
5、托里拆利實驗中,玻璃管的厚度對結果的影響是( ); 玻璃管的長度(上面有真空部分)影響結果( ); 玻璃管是否傾斜(上面有真空部分)只檢測到水銀柱( ),會影響結果( ); 如果空氣進入玻璃管,會影響結果( ),比真實值有偏差( )。
6、1個標準大氣壓的值為( ),相當于( )高水銀柱的浮力。
7、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實驗,在標準大氣壓下,玻璃管內火柱的高度為()米。
8. 海拔越高,氣壓越高()。
9. 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降低而升高()。
9.4 流體浮力與速度的關系
1.在二氧化碳和液體中,流速越大,浮力越大()。
2. 客機向前運動時,機翼上方的空氣速度( )和浮力( ); 機翼下方的空氣速度 ( ) 和浮力 ( )。 噴嘴受到朝向 ( ) 的升力。
第10章壓力
10.1 壓力
1. 浮力的方向是( )。
2、利用彈簧測功機估算壓力的方法:F float = ()
3、利用壓力動力法估算壓力的方法:F float = (),壓力本質上是液體()對物體表面的合力。
10.2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內容:當浸入( )中的物體受到( )朝向( )的壓力時,其壓力等于( )。 其公式:F float = () = () = ()
2. 阿基米德原理可以估計 ( ) 壓力和 ( ) 壓力。
10.3 物體的沉浮條件及應用
1.當固體物體放入液體中時:
如果物體向下漂浮,則F漂浮()G物體,ρ液體()ρ物體,
如果物體下沉,則 F 漂浮 () G 物體,ρ 液體 () ρ 物體,
如果物體漂浮,則F float() G物體,ρ () ρ物體,
如果物體是懸浮的,則F float() G 物體,ρ () ρ 物體。
2、船舶采用( )的方法使密度為( )水的鋼材懸浮在海面上。
3. 當客船排水量為( )時,沸水排水量為( )。 借助排水量,我們可以估計船舶的損壞 ( ) 以及船舶和貨物的總損壞程度 ( )。
4、潛艇通過()的方式實現浮沉; 魚的浮沉是通過()來實現的。
5、如果船從河里駛向大海,它所承受的壓力是(); 當導彈在水下從河流航行到海洋時,將承受()的壓力。
6. 飛艇內充滿了比空氣密度還大的二氧化碳()。
7. 火箭借助( )知識升空,固定翼客機借助( )知識升空,熱氣球借助( )知識升空。
8、當密度均勻的物體懸浮在液體表面時,如果溶解在液體中的物體的體積占該物體總體積的分數,則該物體的密度就是液體的密度()。 例如:一塊鐵塊懸浮在海面上,其四分之一的體積漏出海面,則該鐵塊的密度為( )。
第11章功和機械能
11.1 工作
1. 如果一個(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并且該物體通過這個力( )與( )相連,則稱這個力作用在物體( )上。 工作有兩個必要的激勵:一是( ); 另一個是( )。
2. 功等于()和()中的()。 功能字母()表示。
3、功的公式( ),由公式得到的功單位是( ),也稱( ),簡稱( ),符號( )。
4、5J的數學意義是()。
11.2 電源
1. 功率是一個數學量,表示( )。
2、()和()的()稱為冪。 功率用字母()表示。
3、功率公式(),由公式得到的功率單位為(),又稱(),簡稱(),符號()。 工程技術也常用()作為功率單位。
4、6W的數學意義是()。
5. 功率的另一個公式是()。 估算時,v的單位應使用()。
11.3 動能和勢能
1.物體(),我們說這個物體有能量。 能量的單位是( )。
2. 物體具有動能,因為()。 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有關。 物體的()和()越大,動能越大。
3.所有運動物體都有()。
4、物體遇到()并處于()時所擁有的能量稱為引力勢能。 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和()有關。 引力勢能越大()。
5. 物體因( )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彈性勢能。 物體的 ( ) 越大,其彈性勢能 ( ) 越大。
11.4 機械能及其轉化
1. ( ) 和 ( ) 也稱為機械能。 勢能包括( )和( )。
2、滾動的增長過程是( )能量轉化為( )能量,上升過程是( )能量轉化為( )能量。
3、擺在最低點時,速度最高( ),動能最大( ),引力勢能最大( ); 處于最高點時,速度最快( ),動能最大( ),重力勢能最大( )。
4、人造月球衛星從近地點到遠地點的過程是( )能量轉換成( )能量,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的過程是( )能量轉換成( )能量。
5、如果只將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則機械能之和為()。
6、球從空中落下并再次彈起的過程中:球的過程( )、( )可以轉化為( )能量; 小球的過程 ( )、( ) 可轉化為 ( ) 能量; 小球的過程 ( )、( ) 可轉化為 ( ) 能量; 球 ( ) 過程中, ( ) 能量轉化為 ( ) 能量。
第12章簡單機器
12.1 杠桿
1. 一根硬棒,可以將( )纏繞在( )下,該硬棒是杠桿。
2、支點:(),用()表示; 功率:(),用()表示; 電阻(),用()表示; 動力臂:(),用()表示; 阻力臂:(),用()表示。
3、杠桿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或(),稱為杠桿平衡。
4、杠桿平衡條件:()
5、省力杠桿:l1()l2、F1()F2,特點:省()但費()。 例子:()
硬杠桿:l1() l2、F1() F2,特征:save() 但fee()。 例子:()
平衡杠桿:l1()l2,F1()F2,特點:()力,()距離,但可以()。 例子:()
12.2 滑輪
1、工作過程中,位置( )處的滑輪為定滑輪,其特性為:( )力,( )距離,但能( )。 本質是( )杠桿。
2、工作過程中,位置( )處的滑輪為動滑輪,其特點:省( )但費( ),不能( )。 本質是( )杠桿。 繩子驅動的距離是( )乘以物體之間的距離。 當忽略繩子的重量、滑輪的重量和摩擦力時,拉力為( )物體的重量。
3、用滑輪提升重物時(忽略繩子的重量、滑輪的重量和摩擦力),動滑輪上有幾段繩子承受物體的重量,并產生作用力。舉起物體的重量是物體的重量(); 繩子驅動的距離就是物體之間的距離。 () 次。
4.可以使用斜面(),但是()。
12.3 機械效率
1、( )稱為機械效率,用字母( )表示。 機械效率公式 ( )。
2. 任何機器的機械效率總是( )。
3、杠桿的機械效率:
若功率為F1,阻力為F2,功率與阻力之間的距離為s1,阻力與阻力之間的距離為s2,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
4、小車架提高了重物的機械效率:
設物體的重量為G,拉動繩索的力為F圓柱彈簧彈力計算公式,拉力所連接的距離為s,物體的高度為h,動滑輪上的繩段數為n,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寫出完整的推導過程)。
若動滑輪的重量為G運動,忽略繩子重量和摩擦力,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寫出完整的推導過程)。 從上式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提升物體越重,滑輪架的機械效率就會越高()。
5、滑輪架滑動物體的機械效率:
設物體上的摩擦力為f,拉動繩索的力為F,拉力所連接的距離為s繩,物體所連接的距離為s物體,動滑輪上的繩段數為n,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寫出完整的推理過程)。
6、斜面機械效率:
設物體的重量為G,推動物體的力為F,斜坡的長度為s,斜坡的高度為h,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f,則機械效率可表示為as()或()(寫出完整的推理過程)。
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有價值,請轉發給您身邊的人。 這也是對王老師最大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