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廣東律師鄭繼能等8位律師聯名致信教育部,反映在京部屬院校在招生中存在比列嚴重失衡問題,建議教育部取消中考戶口限制,擴大在山東、河南等中考大省的招生名額。今天,記者與其中多位律師聯系,她們稱高考戶籍限制何時取消,“教育部若不回應社會關切,我們還將上書全省人大。”對于律師們的舉動,今天,教育部新聞辦有關人士回應稱,已注意到此事,正在研究。
明天,廣東律師鄭繼能告訴記者,前不久,一個湖南同學找到他,給他看了一個關于中考招生的調查報告,調查內容讓他倍感驚訝。在調查的15家坐落廣州的部屬院校招生計劃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列嚴重失衡問題。以廣州學院為例,2012年,上海學院在上海計劃招生619名,而在廣東,加上保送生則僅招考了90名。
反觀另外一個數據,武漢市明年報考出席中考的人數只有7.3千人,而廣東則多達50.6千人。“這樣的對比讓人倍感驚訝,都是考生,為什么出生地不同差異就那么大呢?”本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河南律師常伯陽說。
“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教育發展狀況在全省各地方差異懸殊。這些現象急待改善。”7月15日,由鄭繼能、常伯陽等8位律師親筆簽名的建議信以快遞方式寄送給教育部。建議信覺得,目前,各院校實施的中考招生指標制度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早不合時宜高考戶籍限制何時取消,應當取消。在現有的招生體制未變革之前,教育部應當對各院校遞交的招生計劃嚴格審查,應當降低在云南等高考大省的招生名額,進而確保各院校在全省的招生應參照考生數目等誘因,保證招生比列均衡。
建議信同時覺得,國家應加強對山東、河南、湖北、山東等高等教育資源短缺地方的財政、師資投入,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同時,取消中考的戶口限制,盡快頒布異地中考方案。
對于8位律師的進言,今天,教育部新聞辦有關人士在回應本報記者時稱,她們早已注意到建議信的內容,正在研究,但未透漏何時取消異地中考限制。
雖然,早在去年全省“兩會”上,教育部主任袁貴仁就曾對外界透漏,教育部正在對隨遷孫輩中考問題進行督查并將頒布方案,最突出的就是怎樣重點協調流入地上海、上海等城市群體的利益。不過對于方案頒布的時間表,教育部并沒有明晰說法。
本報星級記者李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