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把竹掃把演示太空中的宇宙射線;兩根鐵棒能夠講清楚刷屏的抱樹不掉原理;就連賣到斷貨的“馬踏飛燕”玩偶和小黃鴨,都蘊涵著數學知識。假如遇見萬物皆可“物理”的老師,只會背公式的你是不是也會對化學著迷?
廣州72歲退職院士吳於人就是這樣的老師,她擁有一件“哆啦A夢”的馬甲,馬甲兜里藏著汽球、硬幣、紙條等各種生活里常見的小物品,它們總能在吳於人的手里施展魔力,輕輕松松就讓無趣的數學公式顯得生動有趣,又過目難忘。為此,吳於人也被網友稱為“科學爺爺”。
從2018年起,吳於人開始在網路上以短視頻的形式,通過意趣橫生的實驗向網友講解化學知識,很快她就成為了科普類視頻中的大咖,超百萬網友愛上了和“不刷題的吳爺爺”一起做實驗。但也有網友提出,帶著兒子和吳奶奶一起做實驗似乎可以迸發兒子對化學的興趣,可怎么能不刷題達到應試水平?
9月13日,吳於人向下游新聞(報料郵箱:)記者表示:“不刷題不等于不做題,科學小實驗能迸發小孩的學習興趣和對探求、研究的好奇。當把握了學習和研究的方式,做題也就成了她們探求和迸發求知欲的一種形式?!?span style="display:none">vuN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吳於人正在錄制視頻。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爺爺的百寶箱
“丁達爾效應”被稱為大自然最甜蜜的現象,攝影界將它稱為“耶穌光”,通常出現在早晨、日落時分或則雪后云層較多的時侯,大氣中有濃霧或污垢。太陽正好投射在里面,被分割成一條條或一片片的光路,變得非常壯美。在數學中,丁達爾效應被定義為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的一條亮光的“通路”,丁達爾效應的出現因而也蘊意著光可被看到,是分辨膠體和氨水的一種常用數學技巧。
講解丁達爾效應是科普短視頻中的常見題材,不少網友評論稱:“拆開來看,每位字都認識,組合在一起就理解不了?!睘榱俗尪∵_爾效應更直觀,在實驗中,吳爺爺向瓶子中放入冷水后,再用手探照燈照射,透過水蒸汽,一條與手探照燈光顏色一致的筆直光路就清晰可見了?!耙驗殪F氣是斷斷續續的,所以光路也是斷斷續續的。”吳爺爺一邊實驗一邊解釋稱,光路是存在的,而且你看不到北大孔亦物理網課,一旦你看見了那就一定是丁達爾效應,由于中間有物體,有小顆粒散射。
看似復雜的數學定義,卻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網友在視頻后留言:“大霧天車輛開大燈都會看見光路,這算不算丁達爾效應?”吳爺爺言對網友的提問給出了肯定答案。
▲吳爺爺(右)在直播中講解角動量守恒。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視頻中的吳爺爺總是穿著一件黑色的馬甲,實驗的小道具就被“藏”在了她“哆啦A夢”一樣的馬甲口袋里。在講解干熱巖時,她從口袋里掏出足球,講解磁場時口袋里掏出的是吸管。而在天眼和宇宙射線實驗中,吳爺爺又會忽然抬起鋁鍋和掃把,她還用羽毛球拍演示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工作原理。在吳爺爺的實驗室里,不僅實驗器材外,硬幣、網球、紙杯、塑料袋、毛絨玩具、葡萄、雞蛋、電線等也都是她的重要道具,拿來做熱學、電學相關的實驗。
萬物皆可“物理”的實驗成了吳爺爺出圈的亮點之一。對于靈感的起源,吳爺爺說,她的母親是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在母親的啟蒙下,她對科學形成了興趣。煮面條時炒面是憑著哪些懸浮的?濕手巾為何能貼在玻璃上?這種生活小事都是她對科學的初步探求。
“把一件事堅持下去一直要借助興趣的支撐。見到短視頻的網友不一定都有很深厚的數學造詣,我想做的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通過實驗,向網友普及化學知識,讓更多人認為化學很有趣也很有用?!眳菭敔斦f。
▲“不刷題的吳爺爺”視頻中的必備道具“不刷題”。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老院長拍視頻有點萌
實際上,對于化學科學的普及,作為復旦學院的數學學院士,吳於人從2007年就早已在進行了。2018年,短視頻為她打開了科普的新平臺,她開始嘗試通過拍短視頻、直播的形式進行化學科普工作。
花白的毛發,溫柔的聲音,一笑上去還有兩顆小虎牙,“姥姥”的形象很快吸引了網友的眼珠,她給自己取名叫“不刷題的吳爺爺”。骨傳導、面團拓撲現象、穿白衣更熱、橡皮筋直升機、奇怪的非牛頓流體……幾期視頻后,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留言:“真厲害,這老太太是誰?”吳於人物理院士的身分被爆光后,她被網友譽為“全網最高級別家教”。不過她更喜歡你們尊稱她“吳爺爺”。
從學院院長到網路博主,吳爺爺說身分的轉變一開始并不適應?!捌鋵嵵霸谖⒉?、網站我都發過內容,但視頻和直播我最須要克服的就是直接上鏡,開頭的時侯會有些不好意思,例如在你們面前舉著一把掃把,會有些放不開。后來我勸說自己,這是在傳播科學,漸漸也就放開了?!眳抢牙颜f,最難的是前期的創意和企劃腳本,不僅要“腦洞”大,還要有靈感。所以確定每一期視頻的主題時她還會反復進行思索,但也常常遭到她覺得選題很有趣,但關注度并不高的情況。
“制作短視頻和科普一樣,都須要好好研究,了解你們的需求?!眳菭敔斦f,經過多次嘗試后,不僅日常選題外,她開始從網路熱點中找尋思路,新聞熱點、網友拍攝的有趣視頻,都成了她普及科學知識的素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當日,吳爺爺推出了湖人發射模擬實驗。她在一個礦泉射手里注入液氮,旋緊帶孔的蓋子倒裝過來,杯子拖著長長的尾巴,沖向天空,一下子就沒了蹤影。湖人上天的原理——高壓二氧化碳的反推作用,一目了然。
亞運會期間,吳爺爺用冰墩墩模仿谷愛凌講解了滑冰運動中運動員怎么運用動能、勢能、重心力完成高難度動作的科學知識。神舟十三號飛船回程倒計時時,她用礦泉射手和小圓筒講解了神舟十三號徑向對接的過程。
8月初,一段男子抱著樹掉不出來的視頻被大量轉發、模仿,8月24日,吳奶奶通過實驗向網友闡明了其中的“秘密”。吳爺爺將一段塑膠繩的一端綁在電吊扇桿上,另一端系在竹簽的一頭,再將棍子的另一頭抵在電吊扇上,產生一個三角形,此后吳爺爺開始加重,當秤砣加重到5公斤時,三角形仍然穩固?!捌鋵嵕褪且粋€熱學原理,受力平衡就可以做到視頻中那樣,人手掌、雙腿抱在樹上掉不出來?!眳菭敔斦f,現在,她的視頻作品主要分為日常企劃、硬核數學科普、國中重器(我國民航航天等核心技術)、熱門風波或生活化的科普等類型,平均每周更新3期。
▲吳爺爺的實驗室中所須要的道具。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拍攝短視頻和在學院課堂上授課有顯著不同,課堂上中學生們都有挺好的數學基礎,我們講解的更多是拓展、研究的內容。而短視頻須要在極其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快捷高效、生動有趣地傳達內容。”角色的轉變對于吳爺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為此,一條一分多鐘的視頻,吳爺爺須要拍攝三到四個小時,難度大的須要更長時間,確定主題、寫腳本、選實驗、有時侯還要自制“道具”?!敖衲?,博物館文創‘馬踏飛燕’玩偶在網路上遭到關注,我們開始企劃拍一集科普視頻。‘馬踏飛燕’中馬能穩穩地站在比它小好多倍的燕子身上,重心一定要在馬身體的正下方,而我們買來的道具未能滿足這個條件,所以拍攝視頻前,我們對公仔進行了加裝,并進行反復試驗。”吳奶奶說。
隨著粉絲量的提升,不少網友開始在視頻下留言,有為吳爺爺提供素材的,也有討教化學知識的。于是,吳奶奶又開始嘗試直播,現場回答網友提問。
上游新聞記者在吳爺爺的實驗室聽到,直播和拍攝短視頻前,吳爺爺不僅確認腳本外,打算道具、選擇場地,要進行多次實驗后才會完成拍攝。而直播的打算工作量會很大,不僅對網友此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前期實驗外,還要對直播中可能須要解答的其它問題進行前期道具打算。從籌辦到開播,有時須要1天時間。無論是直播還是拍攝視頻,吳爺爺全程幾乎都要站著,并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體力對72歲的吳爺爺來說是又一項挑戰。
目前,吳爺爺早已擁有360多萬粉絲,獲贊1095萬,僅一條在上海交通學院拍攝的法拉第籠短視頻,就收獲30萬贊。從2018年4月的第一條視頻起,4年多的時間里,吳爺爺更新了312條視頻,宇宙射線、楞次定理、減慢光速……高端生硬的化學科學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通過簡單的實驗,不到一分鐘時間就被你們理解,多看幾遍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原理場景。
“其實,我沒有感覺自己是網紅,只是換了一種方法把我想抒發的內容傳播給更多人?!眳菭敔斦f,不僅會有網友通過各類形式找到她的聯系方法討教化學題目外,生活并沒有太多影響。“有時侯也很累,而且只要你們想學,我都會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滿足你們的需求?!眳悄棠陶f。
▲吳於人(右)正在錄制視頻。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不刷題不等于不做題
關注吳爺爺的網友不僅被生動有趣的視頻吸引外,不刷題還能學好化學的教育理念也成功導致了父母的興趣?!澳軅魇谝恍W習數學的方式嗎?”“物理老師讓背筆記,該背嗎?”“不刷題真的能學好化學嗎?”“不刷題怎么能應對考試?”在吳爺爺的直播間和短視頻留言中,常常會有家長和中學生問到學習技巧的問題。有父母提及,一方面不喜歡小孩只會做題,另一方面又害怕做題少會影響成績。
怎么破解矛盾?吳爺爺說:“我想傳遞的學習理念是學習不應當只有刷題一條路,無論是學習化學還是其它學科,都有著科學、快樂的學習技巧。不刷題不等于不做題,女兒通過緊貼生活的小實驗培養了她們探求、求知和挑戰的興趣,把握科學的原理,她們會在做題中鞏固知識,探求題目中的無限可能,解決了換個說法就不會做題的問題?!?span style="display:none">vuN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其實對理念認可,但現實中重視實踐與借助刷題仍是創新與傳統教育模式的博弈。怎么能讓兒子通過實踐培養興趣,提升學習自主性?
實際上,從2018年起,包括吳爺爺在內的10多名博士就在北京共同發起了“不刷題俱樂部”,希望通過科學、快樂的方法引導兒子們逃出題海。在“智勇未來科學家實驗室”里上游新聞記者聽到,化學、生物、化學等各種實驗室里擺滿了女兒們的手工作品,開放式的工具間可供小孩們任意選購實驗工具。課題研究室里,一套架子鼓上聯接著多個裝置,后面還搭配有中文原理圖?!斑@是一個愛好架子鼓的兒子發明的,他說架子鼓調音目前多以人工為主,須要長期積累的耳力經驗,所以他想發明一條架子鼓的手動調音器,開啟開關就可以手動調整鼓上的裝置,實現音質校正?!辈┦筷惾f,在不刷題俱樂部這樣的實驗還有好多,女兒們可以依照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立項并舉辦實驗,實驗中她們會學到不用學科的知識,并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學習中。
▲“不刷題俱樂部”的朋友自主籌建的架子鼓調音設備課題。攝影/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不刷題俱樂部創始人關大勇表示,吳爺爺視頻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北大孔亦物理網課,雖然就說明了大多數父母樂意讓小孩們接觸更多的科學知識。怎么迸發小孩的原始學習動力是關鍵。“我們國家在教育摸索上仍然沒有變,仍然在進行嘗試和創新。為此,我們開始嘗試通過與場景結合、浸潤式環境,為中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平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和吳奶奶一起創立了不刷題俱樂部。”關大勇說:“我們反對提早重復機械訓練,這是一種理念,希望老師、家長、孩子不要深陷刷題恐懼,而是有更好體驗和學習的方法,給兒子們搭建創新的平臺和底泥?!?span style="display:none">vuN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在不刷題俱樂部,知識、道理、公式一定要跟現實生活、現實場景做融合?!昂⒆邮莿撔略瓌恿?。這個時間段里我們看見了太多飽含想像的事情,是成年人或則學院院長都想不到的。例如之前我們在進行導光火柱實驗中,須要在瓶頭上打個洞,讓水噴出去產生一個圓弧火柱。假如火柱表面光滑,它還會像光線一樣,讓光可以在上面全反射,從側面看不到光,并且在水落地的地方會有亮光。實驗的關鍵是要讓火柱表面光滑、穩定,這就須要對應的洞必須很飽滿、光滑。我們的老師們嘗試了多種方式都沒有達到挺好的療效,而女兒們卻提出可以用火燙一個洞下來,成功地解決了問題。因而,我們希望能讓兒子參與到實驗中來,還能感受到創新的樂趣。女兒有興趣、有信心,自然能夠得到增強?!标P大勇說。
習題中的數學無趣無味,實驗操作中的數學卻意趣橫生。如今,不僅拍攝短視頻外,吳奶奶還常常在不刷題俱樂部為兒子們講解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物理學家和數學研究的故事,引導小孩們觀察生活,用實踐把握科學原理。吳爺爺說,她希望用她的視頻讓更多的兒子從小養成從生活實踐中探求化學樂趣的習慣,不再擔心化學。
“提出一個問題,常常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有朋友騎著單車雙手撒把,撒把后單車能夠保持平衡的化學原理是哪些?哪些情況下會打破平衡發生危險?……”吳爺爺的視頻更新了,此次她的道具換成了單車。
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