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到萬圣節時,我們會想到南瓜燈、化裝舞會、黑貓和“不給糖就搗蛋”。
不過,這些習俗與萬圣節無關。
因為萬圣節(All'Day)和我們10月31日慶祝的萬圣節(All'Day)是兩個被迫在一起的節日。
兩千多年前,愛爾蘭島上的凱爾特德魯伊在初冬的月圓之夜點燃篝火萬圣節前夕是在幾月幾日的,感謝秋天的賜福,為即將到來的冬天獻祭(《冰之歌》中的冬天)而火未來時代的文化形象也由此而來)。 他們沒有想到,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他們的儀式會成為世界性的歡樂節日。
是的,萬圣節(原名)對于凱爾特人來說只是舊一年的結束和新年的開始。 就像古代中國人在春節祭祀祖先一樣,凱爾特人也相信,在季節更替和新年伊始,故人的靈魂會回到故鄉,尋找活人作為復活的替代品。 ,鬼魂也會跟著他們。 來。 因此,古代凱爾特人會把自己打扮成怪物和怪物,以防止死去的靈魂找到他們,而德魯伊也會挨家挨戶收集祭品以供奉神靈。
顯然,我們現在對萬圣節的主要印象來自于凱爾特人的薩溫節傳統:異裝來自??于“裝扮成鬼魂,以防止死去的靈魂找到自己”; “不給糖就搗蛋”可能來自收集祭品(有人說起源于中世紀兒童在萬圣節的祝福行為); 南瓜燈起源于一個愛爾蘭民間故事:一個名叫杰克的酒鬼捉弄魔鬼。 他的酗酒使他無法上天堂,得罪魔鬼后也無法上天堂。 哎呀,他只能提著一盞蘿卜做的燈去尋找一個可以停留的地方(后來美國人發現南瓜更適合w)
萬圣節是基督教節日。 它最初于五月舉行,紀念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圣人。
公元835年,教皇格列高利四世將萬圣節改為11月1日,這一改變的主要目的可能是為了壓制羅馬教會眼中的異教習俗(凱爾特節日),也可能只是為了配合當地習俗遵循當地習俗風俗(意大利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與凱爾特人的傳統不太一樣)。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最終這兩個不相關的節日走到了一起。
當然,基督教會的萬圣節儀式不涉及變裝或索要糖果。 大多數教堂只會在10月31日至11月2日期間虔誠祈禱。
另外,我們所熟悉的萬圣節其實是一個現代節日。 它起源于古代愛爾蘭萬圣節前夕是在幾月幾日的,但在現代新大陸得到發揚光大。
這些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老照片說明了當時人們對萬圣節某些元素的態度。 顯然,南瓜頭、女巫、鬼魂服裝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都是新鮮有趣的。 節日本身的意義已經不再重要。 就像春節期間一樣,原本祭祖最重要的目的被淡化了,團圓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萬圣節已經成為奇裝異服+商家促銷打折+兒童青少年玩樂的日子。 無論是美國、歐洲、日本還是中國,人們都在做類似的事情。 畢竟這并沒有什么問題——
所有儀式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們聚集在一起并進行交流。
所以,我們不如重新發一下這個過時的(劃掉的)黑貓,祝大家萬圣節買打折游戲玩得開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