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每年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節日; 而10月31日,萬圣節前夕,則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萬圣節月份和日子。 歡迎您閱讀它們。
萬圣節是2023年11月1日星期三,農歷九月十八日。
名字的由來
萬圣節()英文為All Day,又稱“諸圣節”,天主教和東正教節日之一,也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 在華語地區,萬圣節常被誤稱為。 “”源自中古英語,與holy的詞源非常接近。 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區,萬圣節仍然被稱為“All Mas”。 這一天要舉行彌撒,慶祝天上所有的圣徒。 如今,社會出于商業利益或其他目的,在10月31日晚上組織各種充滿妖魔鬼怪的活動,完全背離了萬圣節的神圣意義。
關于萬圣節的由來,有很多版本,流傳最廣的有:
2000多年前,歐洲基督徒將11月1日定為“世界諸圣日”(ALL)。 “”是圣人的意思。 傳說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CELTS)將這個節日提前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這一天是夏季的正式結束,新的一年的開始。年和嚴冬的開始。 當時人們相信,已故朋友的靈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鄉尋找生者的靈魂,從而獲得重生。 這是死后重生的唯一希望。 活著的人害怕死者的靈魂來奪取他們的生命,所以人們在這一天熄滅爐火和燭光,讓死者的靈魂找不到活人。 他們還打扮成妖怪、怪物來嚇走死者的靈魂。 之后,他們將重新點燃火和燭光,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萬圣節實際上是一個慶祝秋天的節日,就像五一節慶祝春天一樣。 古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祭司德魯伊有一個盛大的節日來贊美秋天,從10月31日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續一整天。 他們相信,在那天晚上,他們的偉大死神薩曼召喚了當年死去的人的所有鬼魂,這些惡鬼將受到投生為畜生的懲罰。 當然,光是想到這樣一場詭異的聚會,就足以讓當時那些頭腦簡單無知的人們感到害怕了。 于是他們點燃了篝火,直沖云霄,嚴密監視著這些邪靈。 這就是萬圣節期間到處都是女巫和鬼魂的想法的開始。 直到今天,在歐洲一些偏僻的地區,仍有一些人相信這是真的。
古羅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個節日,用來致敬他們的女神波莫娜。 他們在熊熊的火前烤堅果和蘋果。 我們的萬圣節似乎是古羅馬節日和德魯伊節日的混合體。
萬圣節的活動結果很簡單,大部分都是在教堂里舉行。 但在整個歐洲,人們將萬圣節前夜視為玩樂、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機會。 于是人們不再用這個節日來歌頌秋天,而是讓它成為妖怪、巫婆和鬼魂的節日。
服裝的起源
萬圣節服裝起源于惡作劇。 大人帶著孩子一起出去(一般都是大人把車停在路邊,對孩子說:“Trick or treat”。大人提前囑咐孩子只去門口有節日裝飾的地方,如果不去請勿打擾其他已點燈的人,討要糖果的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門口等待,不準進屋。所要的糖果必須交給大人領取。吃之前要檢查一下,對于接收孩子的家庭也有要求,不能自制食品,不能吃無包裝食品。
萬圣節服裝是百搭的,不僅僅是單調的大鬼和小鬼。 制作鬼裝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頭上放一塊白布,并剪出兩個孔作為眼睛; 如果你想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色衣服和黑色褲子,然后戴上黑色禮帽,并將禮帽和頭頂系起來。 中間藏著一只毛絨兔子作為備用; 孩子們穿著白衣白褲,裝扮成小天使,頭上綁著手電筒。 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
南瓜燈的由來
南瓜燈起源于古愛爾蘭。 傳說有一個名叫杰克的人,是個酒鬼,喜歡惡作劇。 萬圣節那天,他設下陷阱,將魔鬼困在一棵樹上。 他不讓魔鬼下來,直到魔鬼答應永遠不會讓他生活在地獄里。 JACK死后,他不能去天堂,因為他不相信上帝,魔鬼也不會讓他去地獄。 為了幫助JACK找到回到世界的路,魔鬼給了他一塊燃燒的木炭,JACK把燃燒的木炭放在他用一根大胡蘿卜雕刻而成的燈籠里面,這第一個“杰克的燈籠”幫助杰克找到了回來的路到了愛爾蘭,但他始終沒有找到,于是他提著燈籠永遠流浪世界。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這根小蠟燭被放在一個挖空的蘿卜里,被稱為“JACK”。 古老的蘿卜燈籠演變至今,現在是用南瓜制成的杰克-O-燈籠。 據說,愛爾蘭人到達美國后不久,就發現南瓜無論從產地還是雕刻上都優于蘿卜,于是南瓜就成了萬圣節的最愛。
萬圣節最恐怖的鬼故事
萬圣節第一個故事
有一年,登山社去爬山,有一對夫妻,感情很好。 當他們到達山腳準備攻頂時,天氣突然變壞了,但他們仍然堅持上山。 于是留下女人看守營地,但他們三天都沒有回來。 女子有些擔心,認為可能是天氣的原因。 等呀等,到了第七天,大家終于都回來了,唯獨她的男朋友沒有回來。 每個人都告訴她,她的男朋友在峰會的第一天就死了! 前七天他們就匆匆趕回來,以為他可能會回來找她。 于是大家圍成一個圈,把她放在中間。 快十二點的時候,她渾身是血的男朋友突然出現,一把抓住她就跑了出去。 女孩嚇得尖叫起來,奮力掙扎。 然后男友告訴她,登頂第一天就發生了山難。 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還活著! 你相信誰?
萬圣節第二個故事
有一天,有人晚上下班回到宿舍,按了一樓的電梯。 他想去六樓。 幸運的是,電梯很快就來了。 他走了進去,但里面空無一人。 電梯一進去就關了,上去,上去。 到了四樓的時候,電梯突然打開了。 有兩個人在外面偷看,想要進來,但是看了之后也不知道為什么沒有進來。 電梯門再次關上,眼看就要關上,那人卻清晰的聽到他們說道:“怎么這么多人!”
萬圣節第三個故事
有一個男孩晚上想坐公交車回家,但是因為到了公交車站等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不確定是否有公交車,也不想步行,因為他的家又遠又偏僻,他只好等著看有沒有。 沒有末班車。 等啊等,正當他以為應該沒有公交車的時候,突然看到遠處出現了一輛公交車,他高興地去停車。 一上車,他就發現末班車很奇怪。 按理說,最后一趟車上的人應該不會很多,因為路線偏僻,但這趟車卻坐滿了人,只有一個空座位,車上也沒有人小聲說話。 他感覺有些奇怪,但還是走到唯一的空位子前坐下。 空座位旁邊坐著一個女人。 他剛坐下,那個女人就小聲對他說:“你不應該坐這趟車。” 他感覺很奇怪。 女子繼續說道:“這輛公共汽車”不是為活人開的。 你一上車,他們(對比車上的人)就會抓你,讓你當替罪羊。”他很害怕,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辦。結果,那個女人告訴他:“沒關系,我可以幫你逃走。”于是她拉著他打開車窗跳了出去。當他們跳下去時,他聽到“車”里的人大喊:“他居然讓他跑了” ”當他站穩后萬圣節是幾號,發現他們已經來到了一座荒涼的山坡上。他松了口氣,連忙向女子道謝。女子露出一抹詭異的笑容:“現在,沒有人會搶我的東西了!
節日習俗
萬圣節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刻,各種怪物、海盜、外星訪客和女巫紛紛出動。 在基督教時代之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謝上帝和太陽的祝福。 當時的占卜者點燃并施行巫術來驅趕據說在周圍游蕩的惡魔和鬼魂。 后來,羅馬人用堅果和蘋果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合并。 在中世紀,人們在萬圣節的夜晚穿上動物形狀的服裝和可怕的面具來驅趕鬼魂。 盡管基督教后來取代了凱爾特人和羅馬人的宗教習俗,但早期的習俗仍然存在。 孩子們穿著各種服裝、戴著面具,抱著開玩笑的心態參加萬圣節舞會。 這些舞蹈周圍的墻上經常掛著紙女巫、黑貓、鬼魂和尸體。 這是一個丑陋的南瓜燈。
萬圣節那天萬圣節是幾號,孩子們會提著南瓜燈,穿上各種奇怪的服裝,挨家挨戶討要糖果,嘴里不停地說著:“Trick or treat”(意思是:“給,不給,不要給它”)。 不給糖就搗蛋。”)如果你拒絕給他們糖果,孩子們會很生氣,并用各種方式懲罰你,比如把垃圾倒在家里等等,直到你給他們糖果為止。傳統上人們會穿衣服他們的信仰是給精靈崇拜和食物來取悅他們,否則這些精靈就會捉弄他們,比如:煙囪被堵,牛羊丟失,黃芽愚弄或嚇跑這些邪靈的另一種方法是假裝是邪靈,相信邪靈不會傷害他們。
自17世紀以來,慶祝萬圣節的傳統在英格蘭南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Plot)紀念活動。但萬圣節在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北部仍然很流行。 直到21世紀初,英格蘭南部才再次慶祝萬圣節,但以完全美國化的方式慶祝。
萬圣節最受歡迎的游戲是“咬蘋果”。 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用嘴咬蘋果,不用手。 誰先咬到蘋果,誰就是勝利者。
萬圣節起源于古代凱爾特人的新年節日()。 這也是崇拜死者靈魂的時刻。 在避免邪靈干擾的同時,我們還用食物祭祖、祈福,祈求平安度過嚴冬。 那天晚上,孩子們會穿上戲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節日活動
紐約市還在萬圣節前夜舉行特別游行,讓一群吸血鬼、僵尸()、女巫、弗蘭肯斯坦等一起出現。 也歡迎公民參觀,參加者不分年齡、性別、階級或國籍。 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以和他們一起來一場熱鬧的人鬼狂歡。
其實這些鬼都是人打扮的,所以并不可怕。 相反,有些小鬼臉非常可愛,讓你感覺自己正在參加一場大型化裝舞會。
在各種裝扮角色中,巫婆僵尸家族是最受歡迎的一個。 專門經營萬圣節用品的商店也準備了此類服裝出售,以滿足公眾的需求。 與此同時,制造商每年都會增加更多的服裝。 當時,市場上推出了流行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和服裝,以吸引更多人參與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 比如電影《哈利·波特》中的小巫師造型就成為很多孩子必玩的角色。
格林威治村萬圣節游行始于1973年,由面具工匠和木偶師拉爾夫·李先生發起。 據說,他最初是帶著朋友和孩子在他家附近游行,后來演變成了全村的大型活動。 活動中當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 同時,游行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想看熱鬧,當你踏入村莊的時候,很快你就會被邀請加入游行并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紐約市的萬圣節游行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游客。 游行在格林威治村 ( ) 舉行,一直游行至 23 街(6 街和 23 街)。 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幾個小時。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甚至中東的游客,都可以裝扮成各種角色,或者帶上簡單的樂器,實時演奏當地獨特的音樂,融入無國界的風情。 文化。 可能我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萬圣節活動,更沒有參加過這么精彩的游行,所以感覺很新鮮。
早在10月中旬,曼哈頓就開始“鬧鬼”。 熱鬧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掛著萬圣節幽靈裝飾品。 許多百貨公司也忙著在櫥窗里堆放節日禮物和服裝,吸引了很多人。 許多路人駐足觀看,超市、菜市場也擺出大大小小的南瓜出售,讓人們買回家裝飾家居或制作南瓜燈。 當然,也有家庭主婦用南瓜做菜或做蛋糕。 充滿節日傳統。
萬圣節有哪些活動呢?
南瓜燈時常可見,許多人裝扮成鬼魂。
1. 將紅色或橙色的紙折成燈籠,然后用畫筆畫出南瓜的眼睛、眉毛和嘴巴。 最后用繩子綁住繩子,放入LED燈泡組。 這是南瓜燈。
2.今天的主題是萬圣節,所以你一定要打扮得更酷、更詭異。 別讓人猜你是誰,你就是今天的主角。
3、以恐怖為主,燈光以綠色等冷色調為主,音樂多為恐怖類型。
4、這樣的夜晚,陰間和現實世界之間只有一層薄薄的面紗,所以你最好裝成鬼。 如果可以的話,看起來很忙。
5.紐約市的萬圣節游行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游客,游行在格林威治村舉行。 每個隊伍于晚上 7 點左右從第六大道和斯普林街的交叉口出發,一直持續到游行在 23 街結束,大約需要幾個小時。
萬圣節是哪一天?
10 月 31 日
萬圣節前夜(英語:All’Eve),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通常在晚上舉行。 主要流行于撒克遜后裔聚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西方國家。 當晚,孩子們會穿上戲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萬圣節前夕,又稱萬圣夜。 其英文名中的“”源自中古英語“”,與“holy”的詞源非常接近。 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區,諸圣節仍被稱為“諸圣日”,意思是紀念諸圣徒(在諸圣日當天舉行彌撒)。
歐洲人傳統上認為萬圣節是超自然世界最接近人類世界的時刻。 這個傳說與東亞的鬼節、盂蘭盆節相似。 美國明尼蘇達州阿諾卡被譽為“世界萬圣節之都”,每年都會舉辦大型游行慶祝這個時刻。
萬圣節習俗
1. 不給糖果就搗蛋
萬圣節在孩子們眼里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 夜幕降臨,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穿上色彩繽紛的服裝,戴上各種奇怪的面具,抓起“杰克南瓜燈”跑出去玩。 “杰克南瓜燈”看起來很可愛。 方法是將南瓜挖空,在外面刻上笑眼和大嘴,然后將蠟燭插入瓜中點燃,這樣人們就可以從很遠的地方看到它。 這一張無辜的笑臉。 清理完畢后,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提著“南瓜燈”跑到鄰居家門口,恐嚇地喊著:“惡作劇或請客”、“要錢還是要食物”。 如果大人不給他們糖果或零錢,那些調皮的孩子就會說到做到:好吧,如果你不給他們錢,我就捉弄你。 他們有時給別人的門把手涂肥皂,有時給別人的貓涂顏色。 這些小惡作劇常常讓大人們哈哈大笑。 當然,大多數家庭都非常樂意招待這些天真無邪的小客人,所以孩子們在萬圣節總是吃得飽飽的。
萬圣節常常與超自然現象聯系在一起。 歐洲傳統上認為萬圣節是鬼界最接近人間的時刻。 這個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盆節(每年七月半)類似。 萬圣節的主題是鬼魂、恐懼以及與死亡、魔法和怪物有關的事物。 通常與萬圣節相關的事物包括鬼魂、食尸鬼、女巫、蝙蝠、黑貓、貓頭鷹、精靈、僵尸、骷髏和惡魔,以及吸血鬼和弗蘭肯斯坦等虛構人物。 因此,稱萬圣節為“鬼節”并不為過。
2.幽靈游行
10月31日,萬圣節前一天,美國街頭隨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舞臺幻境、逼真的僵尸鬼魂、各種恐怖電影放映。 晚上,我趕緊把蜘蛛絲收起來,幫恐怖演員化妝。 鬼屋的內容多與電影題材有關,如神鬼傳說、星際傳說、鬼故事等。 這些場景的布局、化妝技巧和服裝都與真實場景一樣。 如果你不注意,你肯定會尖叫。
3、人鬼狂歡
紐約市在萬圣節之夜還會舉辦一場特別的游行,一群吸血鬼、僵尸、女巫、弗蘭肯斯坦等齊聚一堂。 也歡迎公民前來參觀,無論年齡、性別、階級或國籍。 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以和他們一起來一場熱鬧的人鬼狂歡。 其實這些鬼都是人打扮的,所以并不可怕。 相反,有些小鬼臉非常可愛,讓你感覺自己正在參加一場大型化裝舞會。
4.“咬蘋果”游戲
萬圣節的另一個習俗是最流行的“咬蘋果”游戲。 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中,然后要求參與者用嘴咬蘋果,不要用手。 誰先咬到蘋果,誰就是勝利者。
【幾個月后萬圣節來臨】相關文章:
萬圣節是什么時候? 10-12日
萬圣節是什么時候? 09-21
2016年萬圣節是什么時候? 11-10日
萬圣節前夕是什么時候? 10-08
萬圣節用英語是什么時候? 09-24
韓國萬圣節是什么時候? 10-08
萬圣節是什么時候? 英語10-06
立秋是什么時候? 從哪一天開始下降? 09-14
加拿大萬圣節是什么時候? 10-08
2022 年萬圣節是什么時候? 11-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