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姓名:劉柏旭
畢業高中: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院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灼熱的歲月,如朝露。 窗外的三年陽光一轉眼就過去了。 桌子前擺著熟悉的書籍和影子。 高中三年匆匆而過,一路走來經受風雨,但我在人生的長河中始終保持著平靜。
“在雪融化之前,登上春車,遇到轉彎路口,在不久的將來的車站停下來,收集你的耳朵。”
在雪融化之前
我第一次接觸北京大學是在上小學的時候。 也許是我當時太年輕,也許是你太善良,我對這個地方的向往,從此就深深的埋在了心里。 至于具體在燕園看到的情況,無從考證。 我想,在燕園的時候,我一定看到了風的吹出,聽到了云彩的散去,陽光透過覆蓋著雪的樹枝,落進了心底,一片模糊。 記憶增添了柔和的光芒,也給這個校園增添了幾分神圣的色彩。 而從此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神奇地與北大的氣質相匹配。
趕上春天的火車
初中三年,我一直關注著高中學長們的校服。 然而,北大對我來說卻比小學時更加遙遠。 直到我順利升入師大附中,我才敢拿出埋藏已久的燕園夢,和同學們一起暢想未來。
入學不久,高中物理競賽教練就發現了我一點點物理天賦。 經過一番決策,我下定了決心,踏上了物理競賽的漫漫征途。 這條路上,我在競賽教室里咀嚼著一本又一本大學課本,在實驗室里做了一個又一個物理實驗,在陌生的城市走進了一個又一個考場。 盡管我的腳是泥濘的,但我的眼里總有千萬顆星星。
事情一開始并不順利。 當我得知羌校的同學們已經學習完本輪比賽的內容時,當我得知他們的實驗設備齊全時,當我得知我要在比賽中與如此優秀的對手同臺競技時,決賽,第一次閱讀比賽書所激發出的無限斗志已經熄滅了一半。
“為什么我沒有出生在那里?” 起初我總是盯著書本發呆,暗自問自己。 清晨的星星閃爍著,仿佛在回應我:“但你的命運是由你自己掌握的。”
競賽用書陸續完成,草稿紙也堆滿了。 一年過去了,我從剛入學時旁聽競賽班的“只能勻速直線移動”的孩子,變成了“左手拿著微積分的唯物主義者”右手拿著卡西歐”。 滋養知識的果實。
見面
也許是我太幸運,又也許是一年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只學習了一年比賽,我居然就和學長們一起進入了吉林省省隊。 2018年,我通過了北京大學物理金秋營的初審。
說起來,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地欣賞北大。 我看到了她百年的積淀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我感受到了她的熱情和活潑,但也驚訝于她的理性和冷靜。
我還記得報告時的情景。 右邊是排隊的學生,左邊是諾獎得主演講的入口。 傍晚的陽光灑在藍灰色的教學樓上。 在我眼里,北大還有更多的東西。 金色的神圣顏色。
我根本不記得期末考試的具體結果,但我的印象是我走出理學的腳步非常輕快。 但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從此以后,北大在我心中的形象就變得溫暖、親切了。 這段短暫的相遇,也是一段旅程的開始,讓我相信未來有無限可能。
轉彎路口
全國比賽結束后,我回到了一周沒見的比賽教室。 一切還是那么熟悉,卻又有些陌生。
“明年,你將參加全國研討會。” 背負著如此沉重而殷切的期望,我再也找不到當初接觸物理時的熱情,也再也找不到無所畏懼的自己。
“你有沒有想過以后想讀什么專業?” 元培學院的學長認真地問我。
“專業?一定是物理專業,這還需要提嗎?”
“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喜歡物理?”
“但我對其他學科確實沒有像物理那樣感興趣。”
“那你知道北大有多少個學院、多少個專業嗎?”
我搖搖頭,盯著黑板上寫下的方程組發呆……
“所以,我喜歡它只是因為在我的知識范圍內,它對我來說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光華管理學院,光華,是不是意味著要收復華夏……前輩,我可以看一下這些系的培養計劃嗎?”
社會心理學、計量經濟學、中英文的概率統計……一瞬間,記憶又回來了——一個夏天的操場上,我看著那些有趣的模型,感嘆數學和生活可以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那么,我屬于這里嗎?
“可是……我是吳京的學生。”
“只要你想去,沒人在乎你的身份,走吧。”
碼頭
2019年全國比賽結束后,我拋開了別人眼中的一切榮譽和光環高中物理競賽吧,開始了遲來的高三復習生活。 與其說是查漏補缺的回顧,不如說是女媧補天的辛勞——別人都在思考知識有什么漏洞,我卻在努力回憶自己還能做什么。 這些天來,我把每個知識點都從陌生變成了熟悉,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從蹩腳變成了順利。 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談論北大——我把她深深地埋在心里,期待著下一次的花開。
近期車站
高考前幾周,我再次在網站上看到了《星空日記》。
“不是現實支撐著夢想,而是夢想支撐著現實。” 它在我耳邊久久回響。 是的,支撐我度過這段不尋常的高三的,不是現實中每天打卡簽到的提醒,也不是深夜的一杯杯咖啡,也不是麻木的考試排名——那正是夢幻的星空。我頭頂上的天空。 我堅信,閃爍的星星中,有一顆屬于我的。
拾穗
進球的那一天,我知道我剛才用指尖觸及的夢想終于到了我的手中。 雖然已是盛夏,但我的心如拾穗的歌聲,天空晴朗,埋藏著麥粒,作為未來的根。 豐收是河流的終點,也是駛向無邊海洋的起點。 到了海口,我跳進了人海,恨不得自己能成為洶涌的波浪。
一點八卦
由于我高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比賽,所以我只有半年的時間來復習高考的內容。 這段時間我不能說有深刻的理解,但總有一些小經歷想和大家分享:
1、提高時間利用效率,保證充足的休息,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學習時間的長短不會帶來成績的提升,但高度專注的學習才能帶來真正的收獲。 因此,我建議在保證休息時間的同時,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時間,并在受試者之間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利用時間。
2、注意練習的使用效率。 做題的目的從來不是積累數量,而是為了對練習類型有深入的了解。 不宜以數量為目標,而以理解為目標。
3、不要以分數來判斷得失。 考試實際上是一個抽樣和測試的過程。 我們只是通過對部分知識的考察來估計自己對整體知識的掌握程度。 然而抽檢總是有偶然性的,每次考試難免會出現分數的波動。 所以如果你的成績出現波動,你也不用擔心自己某個階段的學習成績。 相反,你應該先看一下。 這次考試的考察點是否落在你的知識漏洞上? 如果是這樣的話,只要把這些漏洞補上,就不用擔心了。
4、學會調整考試心態。 每個人調整心態的方式都不同,我更喜歡在日常緊張的氛圍中訓練自己答題的能力,比如在比規定時間稍短的時限內進行訓練,在訓練期間計劃好各種突發事件。考試。 如何處理看錯題號等情況,這些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更好的考試狀態。
來源: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文字| 劉柏旭高中物理競賽吧,內容已由榮子儀修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