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的男孩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參賽師生
11月1日,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在上海落下帷幕,南方師范大學附中代表隊在競賽教練方毅的帶領下一路過關斬將,獲得冠軍。三。
5名選手獲得1金1銀3銅。
具體名單:
陳蓓樂獲得金牌,
沉浩獲得銀牌;
劉楚一、方敬超、朱志豪獲得銅牌。
此次活動在上海舉行,為期三天。 共有來自32個省、市、自治區(含澳門)的365名學生參加比賽,其中江蘇省代表隊的13名學生參加了比賽。
向以上同學表示熱烈祝賀!
向辛苦勞作的物理競賽教練方毅和王道平表示感謝!
感謝全體教職員工對本次物理競賽的支持!
我們來聽聽獲獎同學的比賽經歷:
去年重慶決賽的場景似乎還歷歷在目。 轉眼間,今年的上海總決賽在頒獎典禮上《Let it go》的歌聲中圓滿落下帷幕。 從“省第一”到省隊,再到省第一,兩年多的物理競賽生涯如夢般陪伴著我的青春。 可以說,物理比賽幾乎代表了我整個高中生活。
參加物理比賽似乎純屬偶然。 初三寒假,我懷著好奇心參加了一次物理競賽考試。 然后,中考后的暑假,我又復習了物理基礎知識。 在9月份舉行的第33屆比賽中,我先是通過了預賽,然后在半決賽中獲得了“省第一”。
高一的時候,我主要在學校競賽課上跟著方老師學習競賽知識,同時也溫習了《程書》。 不過,與理論相比,周末在臺大做的實驗似乎給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光譜儀上有兩黃一綠一藍一紫,還有淡淡的青色,還有迷人的牛頓環。 在我看來,這是最美的圖畫。
轉眼間,已經是第34場半決賽了。 我憑借在實驗考試中的優異表現,加入了省隊。 隨后的省隊訓練依然以實驗為主。 我看到了很多高端儀器,學會了寫出正式完整的實驗報告。 10月底的第34屆決賽,我在理論考試上有點大意,最終獲得了銀牌。
高二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要認真做題。 對我影響最大的兩本書是《國訓》和《選題》。 這兩本書極大地提高了我的物理分析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 尤其是“國訓”最后的實驗,讓我對整個電學實驗有了較高的認識,實驗設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我還學習了一些高級理論課程。 這些課程中的一些思維方法,比如微分方程和邊界/初始條件的結合,對于期末考試的一些題很有用。
今年第35屆比賽如期而至。 復賽的理論和實驗考試我都表現正常,順利進入省隊。 在前幾天剛剛結束的決賽中,我終于明白了老師常說的話:決賽是一場挑戰人體極限的比賽。 理論考試需要大量的計算,實驗考試更是讓我忙得滿頭大汗。 幾天后,終于塵埃落定,結果定格為金牌。 雖然遺憾沒有進入國家集訓隊,但我還是成功與北大物理學院簽約,實現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
雖然我的三年體育課程已經結束南京高中物理競賽培訓,但我對物理的熱愛還遠未結束。 進入北大物理研究所后,你可能會研究三十年甚至一生的物理。 可以說,物理競賽讓我的高中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讓我的青春生活跌宕起伏,讓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并為之不懈奮斗的目標。
很榮幸能與大家分享我關于物理競賽的學習經歷。
首先聲明一下,物理比賽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其他比賽也是如此。 經過兩年的努力,你可能一事無成。 這樣的例子在我競賽班的同學中很常見。 因此,在選擇比賽時要小心,并做好犧牲所有業余時間的準備。
讓我告訴你一個深刻的教訓,這也是物理科學學習的一個缺點:你必須老老實實做筆記,過一段時間你再回頭看時,你一定有一冊錯題,甚至是你曾經做過的題。是的,但做起來感覺不太好。 記住上面的內容,因為學習時你的記憶力總是很強,但一段時間后它會很快消失。 物理實驗是可以長期鞏固的,畢竟是慢慢忘記的; 但理論不同。 在你繁重的學習中,盡量每天抽出不少于1個小時的時間來練習(這是訓練,像考試,而不是慢慢做題)。 作為參考,其他省份學生分配的平均時間為2~3小時。 尤其是考試前,千萬不能因為自己表現好而懈怠。 確保考試期間(上午 9 點至 12 點)每天都有試卷。 即使反饋、改正錯誤,也會同時復習舊題。
不要害怕困難的問題,也不要低估簡單的問題(不能犯低級的粗心錯誤,這一點很重要,專家會推翻它)。 對于長篇閱讀題,必須提高信息提取的效率; 對于復雜的計算題,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計算能力和準確性(準確性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訓練,所以不能耽誤); 對于太難的問題,沒有人能解決,要么賺臺階分,要么放棄(爭取時間),如果你想拿滿分,可以提前了解四大力學(如果你有足夠的學習空間)。 合理預估試卷難度,分析模型中的物理原理,理解出題者的意圖。 你不害怕新問題,并且能夠掌握舊問題。 只要你表現正常,就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憑著我對科學的熱愛和無競賽基礎,我與附中的物理競賽結下了不解之緣。 兩年前,我進入了物理競賽的殿堂。 我在迷茫中探索,為夢想而奮斗。 經過兩年的物理學習,我競爭性的學習讓我變得更堅強、更勇敢。 回顧這一路,感觸良多。
1.熱愛與堅持
科學研究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熱愛和堅持。 深入學習物理競賽后,我越來越意識到這門學科的嚴謹性和神奇性。 我對許多未知的物理知識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也越來越愛上這門學科,為了解決一個難題,我可以苦苦思考好幾天,是愛給了我強大的動力。 努力得到了回報。 一年后,我在第34屆中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了全國第一名。 第二年開始物理競賽學習時,有的同學因為沒有取得好成績就開始猶豫,甚至放棄物理競賽學習。 這時候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來備戰物理競賽,這對我的課堂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我該如何選擇? 你還在堅持自己的夢想嗎? 還是放棄比賽專心上課? 想了想,我發現我從心底里喜歡物理。 我選擇堅持自己的夢想,用行動證明自己。 在今年第35屆中學生物理競賽中成功晉級省隊,并獲得決賽三等獎。 感謝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2. 毅力和自制力
在物理競賽中取得成績是非常困難的。 參賽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天賦、優秀的綜合素質、堅不可摧的意志力。 在第二輪物理競賽學習中,知識點和題目的難度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有些物理題非常難,有些題需要新的物理知識,所以這些題成了我的煩惱,逐漸消耗著我的能力。 將要。 但最痛苦的日子往往也是進步最快的日子。 隨著你不斷堅持下去,問題的數量開始增加,知識不斷積累。 情況越來越清晰,提問也越來越順利。
考前的沖刺階段,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和自控力。 我通過運動來減輕壓力,不斷調整自己,讓自己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天堂與地獄只有一步之遙,只有強者才能走到最后并取得成功。
3、自學能力和團隊精神
獨立思考和信息交流是物理競賽學習過程中的兩個關鍵要素。 競賽題和普通大學物理的一些知識需要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 毫無疑問,獨立思考和學習會花費更多的精力,甚至會走一些彎路,但這種品質讓我能夠更透徹地分析問題,更深入地理解問題。 我認為在學習物理競賽時,首先應該擴大知識面,閱讀經典的物理競賽題,并酌情涉獵大學里的一些普通物理和高等數學的內容。 不要對同樣的老問題感到厭倦,也不要低估簡單的問題。 要注意寫作和解題過程的規范性、條理性和工整性,多研究標準答案,找出自己的漏洞。
附中有一支優秀的比賽隊伍,這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奮斗。 物理競賽課上,我們充分討論、交流; 半決賽和決賽前夕,我們輪流上臺講課。 團隊學習極大地調動了我們的學習積極性。 大家集思廣益,解決了很多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整個團隊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兩年的物理競賽結束了。 對我來說,物理競賽之路是一條不尋常的路。 俗話說“梅花何以香而不冷入骨”?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輕易放棄,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感謝你們的堅持,讓一路上鮮花盛開!
作為一個從高一開始就嘗試過學習競賽的學生,我并沒有失去對物理的熱情。 這種對物理的熱情是支撐我度過兩年體育教育的動力。
競爭 競爭雖然有“競爭”二字,但競爭并不是其唯一的魅力。 你應該積極追趕大師,學習他們的長處,與他們交流。 你也可以嘗試一下他們解決的難題; 你也可以思考他們所思考的問題。 做一個不是最好的人但又不想輕易放棄的人,心態真的很重要。 你關注的不是“比賽”帶來的樂趣,而是學習和解決物理問題本身帶來的樂趣。 學會享受你的每一點進步,欣賞物理系統本身的美麗,你就會有持續的動力去競爭。
當然,踏踏實實做題也很重要。 應該說南京高中物理競賽培訓,物理競賽并不是一個非常考驗“智商”的競賽。 更需要的是知識的熟練運用。 比如《程家福》、《難集》、《國訓》、老師推薦的《選題》等,都要按要求完成。 做了大量練習的競技生和只聽課不練習的競技生往往是有質的區別的。
非常感謝附中給我這樣一個了解比賽的平臺,也非常感謝比賽教練方毅老師。 我非常希望未來附中的精英們能夠重拾輝煌,走出國門,為國家、為學校爭光。 當然,我也希望那些可能沒有那么優秀的同學也能走上物理競賽的光明之路,用自己的汗水實現自己的物理夢想!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