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是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1687年他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此后三個世紀里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學說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理論支持,并推動了科學革命。
英國皇家學會進行了一場“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在被調查的皇家學會院士和網民投票中,牛頓被認為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具影響力。
擴展資料
人物成就:
1、牛頓第一定律(亦稱慣性定律)指出,一個靜止狀態的物體趨向于保持靜止狀態,而在勻速運動中的物體趨向于保持勻速狀態,除非受到合外力的作用。
它闡述了力和慣性這兩個物理概念,解釋了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并提出了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其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慣性,是物理學中一條重要的基本定律。
2、牛頓第二定律指出,作用于一個物體上的作用力F等于其動量 p隨時間的變化率。這說明了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力成正比,與其質量成反比。
在米-千克-秒的度量衡系統下,質量的單位為千克,加速度為米每二次方秒,力為牛頓(為紀念他而命名)。
3、牛頓第三定律指出,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等值反向的反作用力。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沿同一直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4、牛頓曾致力于顏色的現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鏡研究日光,得出結論:白光是由不同顏色(即不同波長)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
在可見光中,紅光波長最長,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長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頓的這一重要發現成為光譜分析的基礎,揭示了光色的秘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