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電源與電流》教學設計 1.教學概述 講授科目:高中物理 題目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選修3-1 第2章“恒流”第1課 要求:1課時 2.教學內容分析書內容本節的教材是在學習電場之后、開始學習電路之前。 是電場和電路兩部分知識之間的銜接章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課主要圍繞“電流”概念的理解,從“電流的形成”和“電流的大小”作為整節課的兩條主線開始。 與初中相比,本班對電流的理解需要從微觀的角度來理解。 屬于理論層面。 學習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看不見的,不容易理解的。 它非常抽象,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要求較高。 3.學生分析學生了解了靜電場后,對電場力、電場力所做的功、電勢(電勢差)、電勢能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他們還了解了等位體上電荷的分布和轉移。 此時引導學生了解電流公式是如何形成的、電源的作用、畫定電流的定義、大小的描述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基于如何讓抽象的知識更加生動、形象、易于學生接受、符合學生特點的思考,我設計了“教與問”、類比法、直觀實驗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課。 對學習物理的好奇心和興趣。 同時設計了兩個沖突點,讓學生對微觀電流的表達有更深入的理解,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精神。 四、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和技能 1.了解電流產生的三種效應; 2、了解電流形成的條件和機理; 3.知道什么是恒流,記住電流的單位和方向。 4.能夠推導出電流的微觀表達式。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制“電驅動”和電容器的放電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1-1精品3.3交變電流教學設計,介紹本課的主題和電流的影響。 2、通過電容放電使小燈泡發光和傳感器采集電流電壓,探索和討論電流的產生機理,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行反思。 3、通過類比討論,得到電流的計算表達式,然后通過給定場景和三維模型的建立,計算出電流的微觀表達式。 4.通過兩個沖突點的設置和實驗演示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1-1精品3.3交變電流教學設計,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電流、導體中的電荷運動和電場之間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利用現有的靜電學知識反思實際問題,體驗得出結論和解釋問題的樂趣。 2、培養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生產實踐中的意識,勇于探索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物理問題。 5、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連續)電流形成的條件和機制; 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理解導體中電流的表現形式,理解導體中電流與電荷運動的關系以及電場的建立。 6. 教學資源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