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
托勒密
哥白尼
地谷
開普勒
伽利略
最早的是亞里士多德,亞翁是多門科學的創始人,包括物理學。雖然現在看他的很多理論和結論都有問題,但當時無疑有巨大的進步意義!
牛頓之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實驗物理學的先驅,是近代物理學之父!當代的物理研究還遵循他的套路:用數學表達出物理規律進而付諸試驗驗證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出生于西西里島的敘拉古。阿基米德到過亞歷山大里亞,據說他住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后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并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流傳于世的數學著作有10余種,多為希臘文手稿。
哲學解決的永遠是最基本的問題,或者說是最本源的問題,比方說數學中公理的成立原因,因為它們都是自由的(自己作為自己的根據),這類似于馬哲中學習的本體論困問題。
世界的本源,另外就是提一下,萊布尼茲也是兼有兩種身份,計算機的二進制是他發明,因為他當時認為哲學中的問題是由于語言的濫用造成,當語言像數學中的符號一樣精確時,一切都將是必然的,對或者錯,沒用模糊的中間狀態,而計算機正是對象是世界人的思維的一種間接模擬。
還有就是要說學了哲學對其他社會科學很有幫助,比方說社會學,經濟學,而這些都離不開對包含人的現實世界的哲學式思維抽象,像你們學統計學,或者以后搞經濟,都相當有幫助,順便說下近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最多的得主博士都是哲學,而以前階段(本科,研究生)則為數學,而不是經濟學,還有就是愛因斯坦或者是霍金(看了時間簡史就知道)他們是搞理論物理的,涉及一些時間空間問題,這就跟哲學交叉了,楊振林,李政道,他們博士都是學哲學的。
建議你報 ,因為我也是學哲學的,高中學理,現在本專業哲學,輔修計算機,學兩個專業會很忙,數學也不是很好學的(要時間)建議是學哲學,或者至少要自己看一定量的哲學書。
對哲學的了解十分匱乏,僅僅膚淺地拜讀過尼采、達爾文和馬克思的少數著作,對它們的哲學觀點只是蜻蜓點水,但是也看得出他們不是什么天文學家。
理工科學生,試圖從自然科學的發展的角度解釋這個問題。自然科學的創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哲學,早起的科學家在哲學方面都有相當造詣。
但是隨著文藝復興,兩者開始逐漸分道揚鑣。如果說牛頓還能算一位哲學家的話,到了拉普拉斯、拉格朗日開始,兩者就基本決裂了,這兩位大家和大多數現代科學家一樣,不懂哲學…作為自然科學六大分支之一的天文學,自然也有一個類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