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
故答案為:法拉第;閉合;切割磁感線.
19世紀20年代,奧斯特的發現及其他有關電磁方面的實驗與理論研究成果傳播到歐洲各國。英國著名雜志《哲學年鑒》1821年邀請化學家戴維撰寫綜述奧斯特發現一年來電磁學實驗與理論的進展情況。戴維把此事交給了他的助手法拉第。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激起了法拉第對電磁現象的極大熱情。他相信不僅電流有磁效應,磁也應有電效應,從此開始了尋找磁生電的漫長十年。
厚厚的工作日記是他百折不撓、堅持奮斗的見證,在十年的日記中,法拉第記下了大量的實驗失敗的記錄。失敗、再實驗、再失敗、再實驗,法拉第終于在1831年8月29日有了第一次成功的記錄。法拉第以往的失敗都在于只研究穩定狀態效應,還沒有暫態的概念。這次他在一只軟鐵環上繞以兩組線圈A、B,線圈B與一只電流計連接,當線圈A與電池組相連的瞬間,電流計的指針偏轉了一下,然后又回到原來的位置。當線圈A與電池組斷開時,指針再次偏轉一下回到原來位置。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后來法拉第又采用其他方式進行了幾十次實驗,使效應更加明顯,最終認識了感生電流的暫態性質。
1831年11月他向英國皇家學會報告實驗結果。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他把電與磁長期分立的兩種現象聯結起來,揭露出電與磁的本質聯系,找到了機械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方法。在實踐上,預示著人類電氣時代的到來;在理論上,為建立電磁場理論體系打下了基礎。生活于電氣時代的人們,永遠難以忘懷這位電學大師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