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初中物理必背,小編為大家總結了物理中考普復習必記的知識點。 希望對同學們的復習有所幫助。
運動的
1、速度:距離與時間的比值稱為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速度快慢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v=st
3、速度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 在交通運輸中,常用公里每小時作為速度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
4、換算關系:1m/s=3.6km/h。
5、勻速直線運動:我們把物體沿勻速直線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聲音現象
1、聲音的發生:由物體振動而產生。 振動停止并且聲音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通過介質傳播。 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通常我們聽到的聲音來自空氣。
3、聲音的速度: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快,而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又比在空氣中快。
4. 使用回波可測量距離:S=1/2vt
5、樂音的三個特征:音高、響度、音色。 (1)音高:指聲音的音調,它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2)響度:指聲音的大小,與聲源的振幅以及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
6、減弱噪聲的方法:(1)在聲源處減弱; (2)傳播過程中減弱; (3)在人耳處減弱。
7 聲波:頻率在20Hz~20Hz之間的聲波: 超聲波:頻率高于20Hz的聲波; 次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到氣態的變化稱為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且僅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汽化現象稱為蒸發。
影響因素: ⑴液體的溫度; ⑵ 液體的表面積 ⑶ 空氣在液體表面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收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并具有冷卻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劇烈汽化。
沸點:液體沸騰的溫度。
沸騰條件: ⑴達到沸點。 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當氣壓降低時,所有液體的沸點都降低,當氣壓升高時,沸點升高。
2、液化: 定義:物質由氣態到液態的變化稱為液化。
方法: ⑴ 降低溫度; ⑵ 壓縮體積。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
當光照射到兩種不同介質之間的界面時,部分光從界面發射回原來的介質中,這稱為光的反射。
2、分類:
鏡面反射:當平行光線照射到光滑表面時,反射光也是平行的。 這種反射稱為鏡面反射。
漫反射:平行光線照射到不平坦的表面,反射光線向各個方向發射。 這種反射稱為漫反射。
定向反射:介于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之間的反射稱為定向反射,也稱為非朗伯反射。 它呈現出各個方向的反射初中物理必背,而且各個方向的反射強度并不均勻。
光的折射
一、定義
當光從一種介質傾斜入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變化,導致光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轉。 (光在真空中具有最大的偏轉角)
2.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分開(法線居中并垂直于界面)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三線、兩點、一條邊)
(3)相同條件下,折射角隨入射角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
(4)當光從空氣傾斜入射到水或其他介質中(真空除外,因為光在真空中不能偏轉)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轉,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鏡頭定義:。 透鏡是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等)制成的光學元件。 透鏡是折射面為兩個球面(球面的一部分),或者球面(球面的一部分)和平坦的透明體的折射體。 它所形成的圖像包括實像和虛像。
4、鏡頭分類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雙凸、平凸、凹凸三種;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雙凹、平凹、凸凹三種
5、透鏡對光線的影響
凸透鏡:會聚光線
凹透鏡:分散光線
3.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線與平面的夾角等于反射光線與平面的夾角。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均在法線兩側。
(3)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均在同一平面內。
4、平面鏡對光線的影響
(1) 成像 (2) 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5、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1)正立虛像 (2)像與物體一樣大 (3)連接像和物體的垂直鏡子
6、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針孔成像、陰影和光斑是光的線性傳播現象。
真空中光速最大為3×10^8米/秒=3×10^5公里/秒
機械能
(1) 鑼
1. 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發生位移,我們說力對該物體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事的兩個因素:
(1)力作用在物體上
(2)物體沿該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
4.比較完成工作的速度
方法一: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時間。 時間越短,工作完成得越快。
方法二:
時間是一樣的物理資源網,但是工作已經完成了。 你做的工作越多,你做的就越快。
方法三:
工作和時間不一樣,比例是一樣的。
工作/時間價值越大,工作完成得越快。
(2)機械效率
1、機械效率是指機器穩定運轉時,輸出功(有用功)與輸入功(動力功)的百分比。
2、提高機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Gh(舉起重物)=W總計-W量=ηW總計
(2)額外功:W量=W總量-W有用=G動h(動滑輪和滑輪組忽略軸摩擦力)
(3)總功:W總計=W有用+W量=FS
(3)機械能
1.機械能是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這里的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2、決定動能的是質量和速度; 決定重力勢能的是質量和高度; 決定彈性勢能的是剛度系數和變形量。
3、動能:物體因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為物體的動能。
4、勢能與動能的關系:動能的增加等于重力勢能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