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奪得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廣東地區五年來首枚金牌。近日,第23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在蒙古烏蘭巴托落下帷幕,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參賽,共計200余名選手參賽。中國代表隊由8名小將組成,全部斬獲金牌,創下近5年來的最好成績。其中,金牌獲得者之一就來自廣東——廣東省實驗中學(以下簡稱“廣東實驗中學”)高三學生劉華俊,已保送至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南方都市報記者劉華君:馬強 攝
來自省實驗學校小南山一班,中途轉入物理奧林匹克
高瘦的劉華軍直言不諱,話語間無不透露著對物理的熱愛。“剛進南山班的時候,我是奧數的學生,后來發現自己對物理更感興趣,成績也更好,就轉而研究物理競賽了。”劉華軍看似輕描淡寫的話語,卻印證了他六年的堅持,正是這份堅持,讓他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數學是我的工具,物理是我的方向。”劉華俊說,在省實驗學校的六年里,與老師、同學們的探討交流是他最大的樂趣和收獲。他認為,學習不是追求標準答案或固定目標,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成長的過程。
去年,劉華軍奪得第39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金牌,并入選國家集訓隊,代表中國參加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在劉華軍的心目中,除了戰勝對手,戰勝自己也很重要,不被目標所束縛,一步步釋放潛能,邁向新的高度。
每天學習8小時,關鍵是提高效率
對于大多數資深選手來說,做練習、做卷子似乎都是家常便飯,但劉華軍不會就此埋頭于題海之中。他笑言自己并不是一個特別用功的學生。“我的生物鐘很規律,每天早睡,到了睡覺時間就覺得累了,需要休息。”劉華軍對自己的作息規律有著清晰的認識,他認為投入長時間并不一定是收獲成果的保證,最重要的是增強注意力,提高效率。
比賽備戰階段,劉華軍依然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按部就班”地學習:每天早上9點開始做卷子,工作三四個小時后,就去吃飯、午睡;下午2點半繼續學習,批改上午的卷子,研究重點題目;下午5點半以后吃飯、鍛煉,晚上7點開始學習,晚上8點半結束學習。
他認為,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能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每天八小時的學習時間就足夠了。和普通學生一樣,累了也會玩手機游戲。
在老師眼中,他“自律且有條理”
“自律,是學習能力優秀的孩子的共同特點。”省高級中學物理輔導隊總教練艾永忠說,劉華軍除了分析理解能力突出外,做事條理性很強,懂得節制。
晚上,室友們喜歡躺在床上熱鬧地聊天,但劉華軍卻很少參與。“雖然好玩,但我一興奮就容易睡不著,睡眠質量不好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他知道自己的作息規律,也知道要對后果負責。
省實驗中學物理競賽教練李小鏗說,劉華俊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甚至還去敲校長辦公室的門。他好奇心極強,熱衷于提問,總能挖掘出知識點背后更深層次的內容,進而羅列一連串的困惑高中物理競賽教練,并積極向同學、老師尋求討論和建議。
劉華軍坦言高中物理競賽教練,學習更多的是雙向的交流與溝通,不懂就要問。“有的學生怕老師,不敢問問題,我覺得沒必要,其實老師也希望我們多表達自己。”
奧林匹克競賽是培養頂尖創新人才的途徑
“奧林匹克大賽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一種方式,學校非常重視,我們在隊伍建設方面也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積累,有這樣的基礎,人才才能爆發式發展,我們有很好的師資積累和人才儲備,希望早發現人才,早培養人才。”全漢燕校長說,經過幾年的實踐,已經初見成效。
近年來,省級實科競賽成績斐然,2020年有24人次獲省級一等獎網校頭條,2021年有36人次獲省級一等獎,2022年有41人次獲省級一等獎。2022學年,五大學科競賽共獲金牌5枚、銀牌3枚、銅牌1枚。學校已組建專業競賽教練員隊伍,目前五大學科競賽共有專業競賽教練員27名,教練員大多競賽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有10名教練員通過競賽獲獎考入北大、清華大學,他們已逐步成長為競賽教練員的主力軍。
撰文:南方都市報記者 梁艷艷
攝影:南都記者 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