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都德的《最后的課》,小說用沉重的筆觸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一個小村莊被入侵,上學的孩子被告知以后不能再上中文課,不準使用自己的語言。 然而,他們的老師,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卻失落而又自豪地告訴他們:“我們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它永遠不會中斷,就像永不落下的太陽一樣!我們面對語言,就是面對我們民族最偉大的創造——語言。在語言的核心里,積淀著人類最古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它是無邊無際的海洋,深邃而高貴。它可以硬過鉆石,千百年來不朽;它也可以柔過錦緞,多姿多彩而不妖嬈;它可以像長江、黃河,流淌不息;它還可以像山間一股清泉,潺潺流淌。它的凝結力無與倫比,能把最活躍的思想和靈感凝固成文字的雕塑;它的啟發力同樣無與倫比,能啟發文明化石中活生生的思想。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好它呢?
另外,我們為什么要學漢語?我們認為至少有五個理由:
第一,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是學好其他學科不可缺少的工具。
英語也是一門語言學科,所以自然和中文息息相關。政治、歷史、地理也離不開中文。甚至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看上去都和中文沒有關系。其實,如果你的中文基礎太差,理解那些公式、定理是非常困難的。
第二,語言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無論你將來從事什么工作,聽、說、讀、寫這些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將制約你事業的發展和生活的質量。
第三,因為高考要求考中文。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批判“應試教育”,但既然高考還存在,我們就無法逃避,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全國的高考方案有很多,但不管哪種方案,語文都是主考科目。所以我們不但要學,還要學好。
第四,學漢語可以陶冶情操。
“才華如海,文筆如浪,滿腹詩書,性情自然清雅!”學習漢語可以提高你的人生品質,讓你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第五,語文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
漢語這門學科乍一看很簡單,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從小就接觸漢語,但如果你深入研究,你會發現,漢語的字、詞、句子、文章、語言、寫作、邏輯、文字,還有無窮的樂趣等著你去探索。
2.高中漢語言文學語法輔導(必修)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講究方法,在認知、思維、工作、運動、日常生活中,也都講究方法。學習是一個手腦并用、身心靈共同作用的復雜活動,當然更要講究方法。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曾說過:“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才能,而不好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古人也說過這樣的話:“得法者事半功倍,失法者事倍功半。”這里強調了使用正確方法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發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因此,我們應該把自己培養成能運用學習方法主動獲取所需知識的人,會學習的人,善于學習的人。 不要成為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看書”的人。
學生們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我記得以前我的語文成績都很好,為什么上了高中之后突然感覺自己的語文基礎這么差?為什么其他科目看上去都很容易學,唯獨語文卻成了難題?我該怎么學語文?怎樣才能盡快提高語文成績?很多學生都在這樣的問題上苦苦掙扎,卻收效甚微,從而產生了很大的苦惱和感嘆:學好語文真是太難了!
客觀地說,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學好并不容易。它體系廣闊,內容浩瀚,集思想、知識、藝術于一體,需要逐步培養良好的感悟力和接受力。但作為中學階段的普修課,需要扎實的寫作和語言功底、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流暢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應該說,達到這個目標并不太難,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賴于語文素養的增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
現代語文教育認為閱讀和寫作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的主要標志,每個人在學習中都應該把握這兩點的精髓。閱讀是語文材料的主要來源,從小學高年級開始,有計劃地閱讀一些名著,不斷擴大知識面。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應根據相關閱讀書目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時代有古典和現代,體裁有詩歌和散文,國別有中國和外國,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有針對性地閱讀。還應閱讀當代報刊雜志和當代精品文章,關注時事新聞。需要注意的是,學習語文光有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多讀社會,多了解生活,那時候,就有更多的東西不需要解釋了,多讀多看才能明白、領悟、提高。
閱讀要與背誦相結合,廣泛積累語言材料。閱讀也要與寫作掛鉤,古人說“無寫作不讀書”,很有道理。寫作可以加強記憶,整理思維,提高認知。閱讀時,可以廣泛摘錄名言警句、格言警句、名言名句、精彩段落,也可以提煉情節提綱:讀后作作品分析、欣賞、思考。真正的寫作不是被動完成任務,而是主動創造,關鍵是多練筆,堅持寫作,表達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感悟。
學習語文要用好三個筆記本。除了學校和老師要求的語文筆記本外,我們鼓勵學生有知識筆記本、雜記筆記本和隨筆筆記本三個筆記本。知識筆記本用于記錄語言文學基礎知識,可用于課堂筆記和個人整理。初中以后,大部分語法知識和語言現象都接觸過,但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學生只是片面理解,比較零散。高中階段,需要系統地梳理,學生可以參考相關講解,從字形、詞語、標點符號到句法、修辭,進行歸納整理,注意收集文學常識和寫作知識,構建自己的語文知識框架體系。
雜記是一個很寬泛的詞,針對的是語文學習的各個方面。從精彩的詞句到精美的文章,從歷史軼事到民間俚語,從術語到文學流派,從文學描寫到專題研究,大量的摘錄隨時可以抄錄。這本書要經常隨身攜帶,努力堅持使它成為語文資料的重要積累。如果說上面是用來吸收的,那么隨筆本就是創作的寫作園地。這里沒有老師的任務,有的是情景、靈感、古今交融、文思泉涌等引起的情感。好的文章往往是在有了真切的感受之后,產生強烈的創作沖動而形成的。學生要多積累,多感受,多思考,多寫作,養成良好的文筆風格。
學好語文的關鍵在于勤奮和持之以恒。要五法并用,充分調動眼、耳、口、手、心的感官高中物理最后一課,實現聽、說、讀、寫、思的功能。如果說聽和讀是吸收營養的兩種視聽手段和“進階”的過程,那么說和寫則是加工和生成的過程,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語文學科最根本的目標不就是讓人們在社會中表達感情、交流思想、自由交流、充分合作嗎?還有什么“年級”問題解決不了呢?
3. 高中漢語基本學習方法
1.制定計劃
計劃是行動的指南,是實現目標的基本保證。為了實現學習目標,必須制定學習計劃。制定學習計劃有利于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避免盲目性,從而增強秩序性。只要我們能制定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并按照計劃積極學習,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2. 主動預覽
強調課前準備是學習主動性的重要內容,是學習的初始階段。一般來說,課前準備應達到以下四個目標:
首先你需要對課文或者下一課的內容和水平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二是鞏固、復習舊知識,理解新知識,并能在粗略的層次上把新舊知識進行有機聯系:
第三,找出文中的重點、難點和使你感到疑惑的部分,特別是那些似是而非或似曾相識的地方。
第四,要看懂課文后的練習,對比較難的題目進行標記貝語網校,注意聽老師講課或者提問。預習其實就是聽課前的思想準備、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
3. 做好上課準備
課堂學習的準備有幾個方面:
(1)樹立明確的課堂學習目標。明確的學習目標對課堂學習有很強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2)調整好心理狀態。第一,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第二,要有樂觀的學習心態;第三,要有積極的思維取向。
(3)做好身體準備,確保做好充分的上課準備。
(4)準備好學習用品,保持書桌整潔,避免雜亂影響學習心情。
4. 上課注意集中注意力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戰場,學生在校學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上好課、聽好課是學好各科的重要途徑。課堂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講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效的課堂學習策略主要有:(1)把握老師的思路;(2)把握重點內容;(3)積極思考,學思結合;(4)珍惜課堂學習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5)重視課堂總結。總之,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用眼、用手、用心去關注,只有對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做到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能為進一步掌握和鞏固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5.及時復習
復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語文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語文復習要具有主動性,具體方法可采用:(1)系統組織,(2)自主布置作業,(3)錯誤分析,(4)系統總結。
6.課外學習
要盡可能與課堂學習內容相結合,促進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和適當興趣愛好的培養。
課外學習活動的內容和時間要適當,不得影響正常的課堂學習和體育鍛煉。
以上這些方法只是語言學習和閱讀的常用方法,遠不能涵蓋所有的學習方法,尤其是朗讀、背誦、總結、做筆記等重要方法,并沒有被涵蓋。然而,這些方法卻極其重要,我們應該在語言學習中全面、正確地運用它們,才能實現自身的主動發展。
4.高中語文必須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
1.勤讀課外書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閱讀。要學好語文,光看幾本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從書籍中獲取豐富的精神滋養。要勤奮學習,必須珍惜時間,分秒必爭。歐陽修善于利用“三時”的時間讀書,即“馬背上、枕邊、廁間”,鄭板橋則利用“舟中、馬背上、被窩里”的零星時間讀書背誦。古人勤奮讀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閱讀時做筆記
讀書時,要學會圈出提綱,學會記筆記,養成不讀不寫習慣。記筆記有助于培養認真思考的習慣,提高思考的條理性和深度,有助于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和記憶。記筆記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摘錄,2.做卡片,3.總結重點,4.寫評論。
3. 經常查閱字典信息
讀書時,應養成經常查閱字典資料和其他工具書的習慣。工具書的種類很多,除了字典、百科全書外,還有文獻資料、索引等參考書。最常用的工具書是字典、百科全書和百科全書。例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詞詞典》、《唐詩賞析詞典》、《宋詞賞析詞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在遇到難題時查閱,還可以像普通書籍一樣一頁一頁地閱讀,這也是很有好處的。
4. 認真朗讀和背誦
背誦朗讀是漢語學習的重要傳統方法,是積累語料、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背誦朗讀要清晰準確,有合理的節奏和停頓,要有跌宕起伏的韻律美,準確體現作者的情感。朗讀人物對話時,要努力模擬人物的情緒、語氣,使人物形象活靈活現地站在聽者面前。朗誦詩歌要鏗鏘有力、語言交錯、節奏起伏、富有音樂美感。通過朗誦,還可以體會到內容、情感、句子美、漢語發音的節奏感。背誦朗讀是需要下功夫的,可以分層背誦;可以分段背誦;可以先抓住重點背誦,再連貫地背誦。背誦之后要經常復習、經常運用,這樣才能終身記住。
5.勤于獨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識的核心,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要善于提問,思考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激發思考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問問題。
其次要善于分析、綜合。分析就是深入文章內部分析,辨別出各部分的個別特點;并加以比較、鑒別,從而對學習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所讀的書,要分解成幾個部分,然后逐一進行分析。綜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把各部分串聯起來,從而理解它們,把握整體。第三,要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要克服不良的思維模式,防止思維僵化。要善于跳出固有的觀念,換個角度去思考,往往會產生新的想法。
6. 勤于尋求建議和討論
要學好中文,必須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好學好問,不羞于提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有疑問,沒有把握的地方,要勇于向別人請教,比如老師、同學、家長,任何能了解情況的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善于討論、研究,甚至激烈的辯論。
7.記日記
日記是有選擇地、有重點地記錄一天中所說、所做、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日記在積累寫作素材、儲存知識方面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日記不僅形式很靈活,可長可短,可記敘可議,可描寫可抒情可說明,而且內容也很廣泛,可以博大精深,無所不包。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用經過過多的加工。剛開始可能寫得很簡單,語言可能不流暢,但堅持寫下去,就會慢慢進步。寫日記的主要目的是練習寫作,練習對客觀事物的表達和自己思想感情的表達。因此,只要有利于寫作,什么都可以寫。寫日記時要注意把觀察能力的訓練和感知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 日記往往記錄著身邊的瑣碎小事高中物理最后一課,但要注意從這些瑣碎小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體現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許多好的日記被人們稱贊,就是把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瑣碎小事寫得具體生動,從中揭示出一定的道理。寫日記,要堅持寫真事,講真話,表達真情實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堅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恒、自覺的培養,只要有決心,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這將是一個人一生的一筆巨大財富,受用一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同學們,充滿挑戰的高中生活即將開始,希望你們用夢想點燃學習的熱情,快樂學習,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