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M/h的速度概念是比較緩慢的。
因為標準的奧運會短跑運動員的平均速度在每小時35公里左右,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大概在每小時5公里左右。
所以10KM/h的速度,相當于每小時跑步的速度是6.21英里,或者每小時步行的速度是2.5英里。
不同的運動或者情景下,10KM/h的速度表現也不同。
例如,10KM/h的速度在單車比賽中可能算是比較慢的,但是在城市騎行中可能算是比較快的。
所以我們需要根據不同情境來判斷10KM/h速度是否快慢。
答:10kM/h這是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KM是千米也可稱公里,h為小時符號,一公里等于1000O米,一小時等于60分,換算成每分鐘是166.66米每分鐘,再換算成每秒則是2.777米,即每秒速度是3米左右,這個速度不算快,比人步行要快點,相當于慢跑步的速度。
不一樣。
一、定義:平均速率是單位時間內的路程(經過的路線);平均速度是單位時間內的位移(這段時間內質點首末位置的向量)。
二、速率只有一個大小,是標量;速度除了大小還有方向,方向是此時軌跡曲線的切線方向,是矢量;
三、公式:平均速率=路程/時間;平均速度=位移/時間;
可能上面說的比較抽象,下面我舉個例子:
你早上上學去學校,途中繞道去了個小吃店吃早飯,也就是說你先從A點到B點再到了C點,那么你的平均速率就是你一共走過的路線除以你用的時間;但平均速度則是你家到學校的向量(相當于連線)/所用時間,也就是說,平均速度與我們到達的方式是無關的。
特別注意的是,速率是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如果相等除了巧合之外就是我們是嚴格沿著位移向量走的。
順便把你下個問題說下,用什么符號表示其實不用管,就像你的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不管什么名字,還是你這個人一樣,了解它是平均速率就是拉,公式就在上面了,呵呵。
高中畢業很久了,可能有的說漏了,僅供參考,建議您去看一下你曾經用過的高一參考書,應該在高一的第二或者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