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建議你到中學學科網
看看
哪里有很多的課件
而且 不少是免費的
你可以根據版本 以及 課程選擇?
然后下載就可以了
請采納謝謝
教學設計:
一、認識杠桿
1.出示一處于平衡狀態的杠桿,學生觀察
2.師:得出平衡尺、平衡架、科學上還把它稱為“杠桿”
3.認識杠桿的構造,同時認識“支點”
4.首先調平衡,然后在杠桿的一邊掛上一重物,我們可以稱為是阻力,在另一邊需要給一個拉力,這樣,才可以使杠桿處于平衡。(這個拉力科學上也稱為動力)
5.怎樣使他再平衡,而且是用不同的鉤碼數,同樣讓它平衡呢?
二、認識杠桿的省力作用
1.學生操作探究:
方法:在杠桿的左邊掛上鉤碼,在右邊掛上不同的鉤碼數,使鉤碼平衡
要求:邊操作,邊做好記錄(使用實驗記錄冊)
思考:發現什么?
2.思考:(1)如果我在杠桿的左邊掛6個鉤碼,想一想在右邊需要給多大拉力,即在什么位置掛幾個鉤碼?
(2)如果我想少用點力,這個力應該在怎樣的位置?
3.所以大科學家阿基米德說過:“在宇宙里,如果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棒,我
將撬動地球”。
4.觀察圖片:撬動大石頭,支點放在哪里會更省力。
三、認識、了解杠桿的廣泛應用
1.教師小結:我們認識了杠桿,不難看出,杠桿也是一種機械,而且是各種簡單機械中最基本的一種,生活中被我們廣泛應用。
2.觀察生活用具:指甲鉗、老虎鉗、剪刀等
3.尋找支點,進一步理解杠桿的省力原理
4.認識火鉗工具
(1)學生觀察
(2)分析工具的使用——得出費力
(3)判斷:是否屬于機械(降低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