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數學第2卷第2章聲音現象單元綜合試題(含分析)(新版)新民教版 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56分) 1、調優后用手松開正在發聲的叉子,聲音會立即停止,這是因為 () A. 音叉的振動停止 B. 聲音的速度降低 C. 聲音的音調變大 D. 響度聲音變小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形成的。 如果用手松開發出聲音的音叉,音叉將不再振動,也就沒有聲音了。 所以選A。 【答案】A2。 在下列聲學現象中,能夠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的是() 【解析】本題考察聲音的傳播條件。 蝙蝠通過動物發出的超聲波檢測目標。 這種現象表明聲音可以被反射并產生回聲。 聲音能被反射產生回聲,B不符合題意; 精密儀器可以借助超聲波清洗,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C不符合題意; 當罩內的空氣逐漸被抽出時,報警聲變大,由此可以推測,當罩內為真空時,聲音會完全消失。 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D符合題意。 因此選D。 【答案】 D3。 廣場舞(又名壩舞)轟動一時,在廣場上歌唱的人們隨著音響里傳來的音樂聲輕盈地跳著舞。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音樂的聲音是由發聲體在耳機中的振動形成的 B. 音樂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中的 C. 音樂的聲音可能是對某些人來說是噪音 D.調大音量是為了增大聲音的響度 【分析】本題考察的是聲音現象。 所有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 音樂的聲音是由發聲體在耳機中的振動形成的,A是正確的;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音響發出的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B是正確的; 音樂的聲音優美動聽,但對于需要休息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噪音,C選對; 音高是指聲音的強弱,由振幅決定,調大音量就是提高聲音的音高,D是錯誤的。 【答案】D4. 影響聲音傳播速度的是( ) A. 音調 b. Tone C. 音質D. 中 [分析] 本題考查波速。 音高、音調、音色是聲音的三大特性,不能決定聲音的傳播速度; 聲音的傳播速度只與介質的種類和濕度有關; 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溫度相同。 固體傳播速度最快,液體次之,二氧化碳最慢。 因此選D。
【答案】 D5. 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在課堂上“大聲”回答問題老師朋友都能聽清楚。 這里的“靜”和“響”指的是聲音的()A。 Tone B. Tone C. 音質D. 頻率 [分析] 本題考查聲音的特性。 “柔”和“響”都是指聲音的大小和強弱,即聲音的高低。 所以選擇B。 【答案】B6。 如圖所示,四個相同的杯子里盛著同一種不同品質的奇異果酒,用同樣的力敲擊四個杯子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這種“異音”主要是指音B中的()A. C. 音質D. 音調 [分析] 用同樣的力敲擊四個玻璃杯,說明聲音的高低基本一致; 又因為杯子里的水量不同,所以眼鏡的震動速度不同,水少的杯子震動的快一些,而震動的快慢影響聲音的大小,所以聲音的大小也不同. 所以選A。 【答案】A7。 如圖所示,當音叉被敲擊時,示波器同時捕捉到兩個聲波序列。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 的音高比 B 的音高低 B. A 的音量比 B 的音量低 C. A 的聲音比 B 的聲音高 D. A 的音量比 B 大 [分析] 】 本題考查聲音的特性和聲波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張圖片中音叉的振動速度是一樣的,所以音調是一樣的,AC是錯誤的; A和B的振幅不同,所以音調不同,A的振幅大,所以A的音調大,即音量大,B錯,D對。 【答案】D8. 福建很多路口都設有盲人過馬路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據提示音的大小判斷方向。 聲音的高低是指聲音的()A。 音質B. Tone C. D. 音調 [分析] 本題考查聲音的特征。 音調是指聲音的音調。 所以選擇B。 【答案】B9。 鋼琴是中國的民族二胡。 它有兩根弦:粗(內弦)和細(外弦)。 拉弓時,馬尾鱗相互摩擦發出聲音。 如圖所示,以下方法無法改變樂器的響度。 用拇指按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中指按在弦的同一位置,摩擦內弦
換成摩擦外弦 C.增加摩擦弦的力度 D.轉動弦軸,減小弦的張力 【解析】本題考查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右手按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琴弦振動部分的粗細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A不符合題意; 將中指按在琴弦的同一位置,由搓內弦改為搓外弦,因為兩根琴弦的粗細不同,振動的頻率不同,聲音的高低也不同, B 不符合題意; 加強摩擦琴弦的力量可以使琴弦的振幅不同,所以聲音的高低不同,不能影響音調,C符合題意; 轉動弦軸來降低琴弦的張力,可以增加琴弦振動的頻率,增加音色,D不符合題意。 所以選C。 【答案】C10。 揚州泰凱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ViKi”智能手機遠銷美洲、南亞和美洲。 調整手機音量就是改變聲音() A.音調 B. 音質C. . 語氣 [分析] 本題考查語氣。 使用手機時,調節音量鍵的目的是改變聲音的大小,調節的是聲音的高低。 因此選D。 【答案】D11。 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在下面的例子中,主要用聲音來傳遞“能量”的是()A。 利用超聲波檢測金屬零件的瑕疵 B. 醫生通過聽診器為病人做檢查 C. 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確定水浸的方位和硬度 D. 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囊腫 [解析】本題考查聲音和能量。 利用超聲波檢測金屬缺陷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醫生用聽診器給病人診斷,屬于用聲音傳遞信息; 利用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來判斷洪水的方向和硬度,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利用超聲波排除囊腫在人體中屬于利用聲音傳遞能量。 因此選D。
【答案】D12。 高考考場附近有禁止使用喇叭的牌子。 下面四張圖屬于符號() 【解析】本題考查防止噪音的方法。 圖A表示嚴禁鳴喇叭; 圖B表示嚴禁拍照; 圖C表示嚴禁使用手機; 圖D表示嚴禁吸煙。 所以選A。 【答案】A13。 晚上鄰居家很吵,影響學習和生活。 以下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A. 告訴鄰居不要裝修房子 B. 把房子里的喇叭聲音開到最大 C. 趕緊關上房子里面的木門 D. 安裝一個隔音器檢測裝置 [解析] 本題考查防止噪聲的方法。 告訴鄰居不要裝修房子,可以在噪音源頭降低噪音,但這是不合理的; 把家里的喇叭開到最大是不可行的,會越來越干擾你的學習和生活; 關閉木門可以減少傳輸過程中的噪音。 噪音小,合理可行; 安裝噪聲檢測裝置只能測量聲音的大小,不能降低噪聲,不可行; 所以選C。 【答案】C14。 如圖所示,“遼寧”號航母上的起飛指揮員頭戴帶耳罩的頭盔,其用途為()A。 減少飛機底盤噪聲的傳播 B.避免次聲波對人耳的傷害 C.減少人耳處的噪聲 D.減少客機底盤噪聲的形成 【分析】本題考查防止噪聲的方法。 “遼寧”號航母起飛指揮員佩戴帶耳罩的頭盔,以降低人耳噪音。 所以選C。 【答案】C 2.填空(每空2分,共24分) 15.煙花爆竹爆炸時,會引起周圍空氣振動,形成噪音; 晚上從遠處看煙花時,總是先聞光后見聲聲現象單元測試題,說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于(選擇“大于”或“小于”)波速。 16. 獨奏長笛時,通過分別打開和關閉六個琴頸,吉他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填入“音調”、“響度”或“音色”),發出不同的聲音。 【解析】本題考查聲音的形成,頻率與音調的關系。 吹笛子時,吉他中的氣柱振動發出聲音; 獨奏時,用手按住不同的笛孔,氣柱的寬窄不同,音質不同,振動頻率不同,音色也不同。 17、在客機搜救過程中聲現象單元測試題,救援船在定位探測海深時必須使用超聲波測位儀(如圖)。 它通過可以在液體中傳播的聲音來工作。 如果海水深度為6。
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為1500m/s,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要9秒才能接收到信號。 【分析】本題考查回波測距的應用。 “超聲波定位器”借助可在液體中傳播的聲音工作; 超聲波傳播的距離s=2×6。 75×103m=1.35×104m,由v=求得,接收超聲波的時間t===9s。 18、打電話時,我們只能通過聲音來判斷對方是誰,這是通過聲音的音質來判斷的。 【解析】本題考查音調、響度
解析度和音質; 聲音的形成。 在打電話的時候,我們只能通過聲音來判斷對方是誰,這是通過聲音的音質來判斷的。 19、超聲波清洗和超聲波碎石是利用聲能傳遞能量的特性工作,而回聲定位是利用聲能傳遞信息的特性。 【解析】本題考查聲音與信息、聲音與能量。 超聲波清洗和超聲波碎石是利用聲能傳遞能量的特性,而回聲定位則是利用聲能傳遞信息的特性。 20、中國最年輕的分支——特種部隊(如圖)素有“陸上猛虎、海底蛟龍、空中雄鷹”之稱。 他們裝備有藍色特種作戰吸音靴。 入地,入海。 吸音靴可以降低聲源處的噪音。 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音調過高(可選“音高”或“響度”)而暴露目標。 【解析】本題考查防止噪音的方法和聲音的特性。 特種兵穿的吸音靴可以降低皮鞋與地面摩擦產生的聲音,也就是降低聲源處的噪聲; 從聲音的三個特點分析,這主要是為了降低聲音的硬度,即避免音調過高而暴露目標。 21。 如圖所示,是一個“研究聲音特性”的實驗。 如果力一定,桌邊的寬度不同,則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當一個或大或小的力攪動時,探索的是音高和振幅之間的關系。 【解析】本題考查聲音的特點。 如果用力不變,則尺子伸出桌邊的寬度不同,即振動的快慢不同,探求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振動的幅度不同,探索音高和振幅之間的關系。 三、實驗探究題(共20分) 22、(12分)小明在鋼琴獨奏中發現,琴弦的音色與琴弦的寬度、粗細、張力有關。 于是他想用實驗來探究。 (1) 借助弦表進行研究,如圖A所示,a、b、c、d四根弦的張力相同。 ①如果他選擇b、d兩根弦進行實驗,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音高與弦寬的關系。 ②如果他想研究音色與弦的粗細的關系,他應該選擇a和b兩根弦來做實驗。 ③ 經過研究,小明得出一個結論:同樣條件下,弦越長,音調越低; 弦越粗,音調越低。 (2)請按圖B判斷,在相同張力下,分別按住A、B、C點,然后撥弦。 最高音為按住A點,最低音為按住B點。 【分析】本題考察語調的影響和誘導實驗。 (1) ①從圖中可以看出,琴弦b和d的材質和粗細相同,只是粗細不同。 選取琴弦b、d進行實驗,可以探究琴弦的音高與琴弦寬度的關系; ②探究音高與弦寬的關系 弦的粗細關系要控制好,同樣的材質和粗細的琴弦,不同的粗細。 從圖中可以看出,可以選擇字符串a和b進行實驗; (2)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琴弦材質和張力相同的情況下,琴弦越長,音調越低,琴弦越粗,音調越低。 分別按住 A、B、C 點,然后移動琴弦。 最高音為按住A點,離振動較遠。 有些是最近的,弦是最細的。 最低點是按B點,離振動部位最遠,琴弦粗。 23。 (8分) 實驗桌上有兩部可以正常使用的小體積手機A、B,一個裝有適量水的錐形玻璃容器,一把金屬刀,塑料袋,泡沫塑料,和滿足實驗要求的細線。 幾個,小明借助上述實驗設備設計了一個實驗,證明只有水才能傳播聲音。 小明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①將A的手機放入一個塑料袋中,用細線封口,握住細線,將裝有手機A的塑料袋浸入容器底部,不要接觸容器。 ② 用手機B撥打手機A。
小明看到手機A傳來聲音,于是小明覺得:只有水才能傳聲。 請根據以上陳述回答下列問題: (1)小明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他看到的聲音不排除是固態傳聲。 (2) 請寫出針對小明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改進措施:使用能浸入水中且不會沉到水底的物體放置手機。 【解析】本題考查聲音的傳播條件。 (1)小明將手機A放入塑料袋中,用細線封口,提著細線,將裝有手機A的塑料袋浸入容器底部,不要接觸容器,用手機B打電話給手機A,小明看到聲音可能通過液體或細線傳播,因此得出水可以傳播聲音的推斷是牽強的; (2) 為避免細線傳聲,實驗中不能使用細線,應使用能浸入水中不下沉的物體放置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