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講,當下從事競賽的孩子以及家長心里頭都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在10月29日的時候,教育部發出了一則通知,這通知宛如向平靜的湖面投擲了一塊大石頭。這份通知名為《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清晰地寫明了這些內容:之后國家集訓隊成員將會被保送進入高校,按照原則規定,基本得進入和曾經獲獎科目相對應的基礎學科專業。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平淡無奇,然而其背后所隱含的深意,明白的人應該都十分清楚。

過去豈是這般情形?到了2025年那個時候,僅清華北大便招錄了218名競賽國集隊員,將近七成之人都被編入了計算機類的熱門班型,諸如清華姚班、北大圖靈班、元培學院留學之路,光是聽聞就讓人滿心羨慕。而真正去鉆研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些“硬核基礎學科”的,僅僅38個人,連五分之一都達不到。學校采用的是“特長相關”這種含混不清的說法,其操作空間極大,學生與家長亦是彼此默契:拼競賽并非是為了投身科研,而是為了換取一張通往頂尖高校的直達通行證。


然而從2026年起始,這條路的通行恐怕變得不太可能了。倘若清北真的依照新規定行事辦業,那么從事搞數學競賽的人員往后大概率只能進入數學系,而搞物理競賽的人員進入物理系,別再想著憑借“交叉培養”的名頭擠到計算機領域。你仔細想想看,有一位摘得了數學國際金牌的學生,原本滿心希翼依靠這個進入姚班來搞人工智能,結果卻被告知:很遺憾物理競賽時間,你得投入解那些偏微分方程當中。這樣的落差,哪個人能夠承受得住呢?

還有更狠的在后面呢,2025年的時候,清北直接把暑期綜合營以及金秋營取消掉了,這兩個曾經可是競賽生“提前鎖定”名額的秘密通道呀。沒有了這些額外的機會,競賽生能夠比拼的就只剩下高考成績了。就連哈工大、西交大都開始收緊強基計劃破格資格的標準,只有金牌得主才能進入,銀牌得主直接就被淘汰出局了。北航則更加干脆,連破格進入的入口都給關閉掉了。就算你進入了清北華五的破格名單當中,最后錄取還是得依據高考分數來進行排位,競賽成績的“含金量”幾乎都被稀釋殆盡了。

這些信號,連接起來看,味道發生了變化。過去十年間,競賽愈發像是一場經過精心謀劃的升學投資行為,投入時間,投入金錢,去賭一個能夠保送進入名校的機會。當下,政策逐步收緊,很明顯是想要將這股功利的風氣壓制下去。你要是喜歡競賽,那你必須是真的甘愿忍受冷落,不要老是想著憑借它進入熱門專業從而輕松獲勝 。
耐人尋味的是物理競賽時間,經歷此番起伏變動,沒準最終收獲莫大益處的會是信息學競賽。畢竟本身就與計算機相得益彰,未來得到保送資格定不會陷入不利局面。那些原本于數學物理競爭領域極為突出的孩童,目睹前行方向變得狹窄,會不會轉而投身于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隊伍之中?倘若如此,信息學競賽的競爭激烈程度恐怕會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階水平。
瞧一瞧,有一條全新的規定,這規定所牽動的乃是整個基礎教育的神經。存在一個政策的轉向,此轉向或許就改寫了成百上千個天才少年的未來路徑,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