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復習已然開啟,想必好多人都期望曉得高考物理知識點的框架圖,此圖對高考生提升物理復習效率極為有益,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伙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識框架圖,期望能對大伙有所助益!
高考物理知識框架圖匯總 高考物理沖刺復習資料
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和推論的應用
1.對三個公式的理解
速度時間公式,位移時間公式,位移速度公式,是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三個基本公式,是解決此類運動的關鍵基礎。三個公式里的四個物理量x、a、v0、v都屬于矢量,這三個公式被稱作矢量式,在運用時,通常把初速度方向當作正方向,只要是跟v0方向一致的x、a、v都為正值,相反的就是負值,當v0等于0時,一般以a的方向作為正方向。如此便能把矢量運算轉變為代數運算,讓問題得到簡化。
2.巧用推論式簡化解題過程
推論①中間時刻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在初速度是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里,第1秒的位移,與第2秒的位移,以及第3秒的位移等等,它們的比值是1∶3∶5∶... ,有這樣的推論② 。
在連續相等時間間隔T之中,位移之差相等為Δx,其等于aT2 ,此情況還能夠,推廣致xm - xn = (m - n) aT 2(這個式子里m、n表示所選取的時間間隔的序號) 。
正確處理追及、圖像、表格三類問題
1.追及類問題及其解答技巧和通法
通常是說兩個物體朝著相同方向進行運動,鑒于各自速度不一樣,致使后面的物體追上前邊的物體這樣的問題。追及問題的本質是剖析探討兩物體在相同的時間當中能不能抵達相同的空間位置方面的問題。處理這類問題得留意“兩個關系”以及“一個條件”,“兩個關系”也就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一個條件”便是兩者速度相等,它常常是物體間能不能追上或者兩物體距離最大、最小的臨界條件,同樣是分析判斷問題的切入要點。把運動示意圖描繪出來,于圖上面將已知量以及未知量標注清楚,接著再探究尋找位移關系以及速度關系,這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普遍所用技巧。
2.如何分析圖像類問題
高考必考的一類題型,是利用數形結合思想來分析物體運動的圖像類問題對于探尋表示這兩個物理量在縱坐標和橫坐標上的函數關系,把物理過程“翻譯”成圖像,或者將圖像還原成物理過程,這是解這些類型問題的通用方法而弄清楚圖線形狀究竟是直線還是曲線,截距、斜率、面積所代表的物理意思,是解答問題的關鍵突破口 。
3.何為表格類問題

就如同把兩個或者幾個物理量之間的那種關系,借助表格這種形式給呈現出來,從而讓考生能夠從表格里去獲取信息的這樣一個情況,屬于一類試題,這一類試題在近些年來的高考當中是經常會出現的,它既能夠出現在實驗題里面,又能夠出現在計算題里面,解決這類試題普遍通用的方法是,去觀察表格當中的數據,再結合運動學公式去探尋相關物理量之間的聯系,之后進行求解。
追及問題中的多解問題
1.注意追及問題中的多解現象
在以下幾種情況中一般存在2次相遇的問題:
①兩個勻加速運動之間的追及(加速度小的追趕加速度大的);
②勻減速運動追勻速運動;
③勻減速運動追趕勻加速運動;
④兩個勻減速運動之間的追及(加速度大的追趕加速度小的)。
2.追及問題中是否多解的條件
除了上面所提及的兩個物體的運動性質之外,另外存在著兩物體間的初始距離s0 ,該初始距離s0 是制約著能否追上的條件,同時也是制約著能相遇幾次的條件 。
3.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謹防漏解
①認真審題,分析兩物體的運動性質,畫出物體間的運動示意圖。
根據在某條件下,兩物體各自的運動性質,依據前面所闡述的“兩個關系”與“一個條件”,分別去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高中物理知識點框架,且要留意把兩個物體運動時間的關系,體現于方程之中,隨后借助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位移間的關聯方程,思維程序如同所示 。
依據力的概念,運用受力分析基本技巧和方法,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以分析物體所受到的其他物體的作用。
高考物理試題分析

一、堅持立德樹人,展現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
在高考物理試題考查學生科學素養之際,它突出學科育人功能,發揮高考積極導向作用。于試題情境設計之時,注重結合當代中國重大科技成果,以此展示我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舉例來說設有受控熱核聚變裝置,其旨在為人類提供巨大清潔能量,此裝置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于2016年11月,獲得了超過60秒的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進而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全國I卷第17題以其為背景,考查學生對于氘核聚變反應以及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理解與運用,試題契合能源問題解決的重大時代命題,展示出我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堅實步伐,增強考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激勵考生勇攀科技高峰。
2017年4月20日,我國那次成功地發射了首艘運貨飛船,也就是天舟一號,它是截至目前我國所發射的航天器里體積最大的,也是質量最大的。4月22日,天舟一號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達成了首次交會對接,這由此為空間站的長期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國III卷第14題把此作為素材,用來考查學生對于萬有引力定律以及勻速圓周運動規律的理解與運用。試題的素材跟時代貼近,呈現出我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而激發考生銳意進取、振興祖國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應用能力的考查
今年高考,物理學科著重將,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規律,和科研進展緊密關聯起來,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起來,還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設置新穎的問題情境,來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以及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物理問題,關注科學的發展,關注社會的進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躬身實踐的能力。譬如高中物理知識點框架,全國I卷第18題,其素材是掃描隧道顯微鏡(STM)里隔離振動噪聲的有效舉措,用來考查學生對電磁感應規律的理解,全國II卷第21題,以同學自制的簡易電動機作為情境,考查學生對電動機原理的理解,全國II卷第24題,它聯系2022年北京冬奧會,設計出冰球運動員進行冰上訓練的情境,全國III卷第24題,是實際等離子體研究非均勻磁場中粒子漂移問題的簡化模型,全國III卷第33(2)題,是實際應用中麥克勞德真空計的簡化模型。
三、增強探究性和開放性,考查考生的創新意識
借由設計出新穎的實驗情境,以問題當做導向,要求學生把物理實驗知識、方法以及技能跟新的情境相融合來完成實驗,在較高層次上對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予以考查。舉例來說,全國I卷第22題借助“滴水計時器”去研究物體的運動,考查考生對于實驗方法的遷移能力。全國III卷第23題研究小燈泡的伏安特性,第(3)問的解決要考生運用實驗曲線與理論方程的聯立求解,體現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思想。
使試題的開放性得以增加,針對問題開展多角度的討論,這是考生思維開放性的一種體現貝語網校,舉例來說,全國II卷第23題借助等電勢的方式測量微安表內阻,要求學生提出一條能夠提高測量精度的建議,這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頗為有利。全國IV卷第12題,要求學生對電路故障進行分析,闡述產生故障的原因,以此考查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交流能力。
四、增強基礎性和綜合性,考查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高考物理試題著重強化對基本概念以及規律、基本方法、基本實驗技能的考查,以此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進而引導學生扎實穩固學科基礎。舉例來說,全國II卷第14題借助設計小環在光滑大圓環上下落的情境,來考查學生對做功概念的理解;全國I卷第34(2)題要求學生憑借對稱性確定反射點;全國III卷第22題以學生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作為背景,引導學生重視基本實驗的學習。
試題以物理學科各部分內容間的聯系為立足點,以此增強考試內容的綜合性,進而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物理學科概念、規律去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舉例來說,全國II卷第25題的情境是,有兩個質量相同且帶有等量異號電荷的小球,它們在重力與電場力的作用下,沿著不同的軌跡運動,這種情況下,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看過"高考物理知識框架圖匯總 "的還看了:
1.高一物理3-1知識框架圖
2.高考物理24個模型 高考物理模型匯總
3.2017年高考物理復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