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危害與控制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的實際教學活動中,一般需要借助教案來輔助教學。 教案是教學的新藍圖,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那么你知道如何寫一個正式的study case嗎? 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噪音的危害與控制》教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同仁有所幫助。
噪聲的危害與控制第一課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了解噪音的來源和危害。
2、了解防止噪音的方法,提高環保意識。
2.能力目標
1、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噪聲的思路。
2、通過學習如何控制噪音,培養中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中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網站、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中學生熱愛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保意識,提高中學生的道德修養。
2、通過組織社會調查,培養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要從環境保護入手,突出噪聲的危害和如何降低噪聲,聯系實際,提高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噪音水平。
教學方法
討論法、閱讀法、實驗法。
教學用品
鬧鐘、硬紙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釘子、玻璃、錄像帶、數碼單反相機、電視。
日程
1課時
教學過程
1.新課程介紹
[老師]有很多種聲音。 優美的音樂讓人心情舒暢,而雜亂的聲音——噪音則清脆難聽,讓人心神不寧。 隨著現代大型工業的發展,噪聲問題逐漸凸顯。 近年來,噪聲已被列為國際公害。 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噪聲污染已與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并列為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 關于噪音,我的朋友,我們想知道什么問題?
[生A] 噪音從何而來?
【生B】噪聲波形有什么特點?
[Sheng C] 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
【程定】噪音有什么危害?
【盛E】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噪音?
[老師]朋友有強烈的求知欲,這很好。 在這節課中,我們將學習一些與噪音相關的知識。
2.開展新課
【師】請小伙伴閱讀第25頁噪聲源,分組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1.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什么是噪音? 你可以用什么實驗來驗證你的說法?
2、從環保的角度,噪音有哪些?
3、城市噪聲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4. 你能舉出生活中噪音的例子嗎?
【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閱讀,分組討論。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中學生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
師生聯合活動(中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班主任補充說明)
問題一: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噪聲是指發聲體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這個理論可以從下面的演示實驗中被否定。
[Demo] 觀察噪聲的波形。
【教師】用示波器觀察指甲刮玻璃時產生的噪音波形,并與音叉發出聲音的波形進行比較。
【生】仔細觀察。
實驗結果:指甲刮玻璃產生的噪音波形不規則,而音叉聲的波形是有規律的。
問題2: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任何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干擾人們想聽的聲音的,都是噪音。
例如:美妙的音樂有時會變成噪音。
問題三:
城市噪音的來源有很多。
(1)運輸噪聲:各種車輛的喇叭聲、汽笛聲、剎車聲、排氣聲、機械運轉聲等。
(2)工業噪聲:紡織廠、印刷廠、機械車間的噪聲。
(3)施工噪聲:道路施工、建筑施工、打樁等。
(4)社會生活噪聲:家庭噪聲、娛樂場所、商店、集市的噪聲。
問題四:
(1)自習課上,宿舍里很安靜,我也沒有注意學習用品掉在地上的聲音。
(2) 建筑工地上的攪拌機發出隆隆聲。
(3)生活區車輛、摩托車底盤的聲音。
(4)家用冰箱啟動時的聲音。
(5)小商販的呼聲。
(6) 在家里穿著靴子和鞋子走來走去時發出的聲音。
(7)生活區內人聲喧嘩、吵鬧、哭鬧。
(8) 鄰居的電視聲音太大。
(9)有人偷聽物理課的音樂聲。
【師】聲音有強弱之分,聲音的強弱一般用分貝來表示(符號是dB)。 請觀看“聲音強度的若干分貝與人的相應感受”的視頻,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人所能看到的最微弱的聲音是; 理想的安靜環境是; 干擾談話和影響工作效率的聲音強度是; 嚴重影響聽力的聲強超過以上; 它會導致雙耳聽力下降 聲音強度為 。
2、為保護聽力,聲音不應超過; 為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要超過;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要超過。
3、噪音有什么害處?
[生] 帶著問題看視頻。
師生聯合活動:
3、噪聲的危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影響:引起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妨礙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響:耳鳴、頭痛、消化不良、視力模糊等,嚴重者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只有高硬度的噪聲才會對建筑物造成破壞。
噴氣式客機產生的噪音可以震碎附近建筑物的陽臺玻璃,噪音會使工作設備“疲勞”甚至斷裂。
【師】噪聲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聲非常重要。 請閱讀第 26 頁控制噪音,并回答下列問題:
1、聲音從形成到觸覺的三個階段是什么?
2、控制噪聲的三種方法是什么?
3. 請朋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否定三種控制噪聲的方法。
4、教材中圖1.4-4中的噪聲控制措施是什么?
[學生] 閱讀并積極討論。
【師】巡回指導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反思,鼓勵中學生暢所欲言,積極參與討論。
師生聯合活動:
問題一:
聲音從形成到觸覺有三個階段:
(1)聲源振動產生聲音。
(2)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
(3)中耳振動。
問題2:
控制噪聲的三種方法是
(1) 避免噪音形成(從源頭減少)。
(2) 阻斷其傳播(傳播時減少)。
(3)防止其進入人耳(減少人耳處)。
問題三:
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實驗,實驗可以用鬧鐘作為聲源。
(1)用泡沫塑料墊住正在發聲的報警器(減少發聲處的噪音)。
(2) 將發聲報警器放入空紙箱中(傳輸時衰減)。
(3) 用棉花塞住眼睛(在人耳處減少)。
問題四:
摩托車消聲器旨在降低聲源處的噪音。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在傳輸過程中減少。
鞋廠使用的防噪音耳罩采用的是在人耳處降噪的方法。
三,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1、噪聲的來源及其波形特征。
2、從數學和環保的角度,噪音是什么?
3、噪音的危害。
4、降低噪音的有效途徑。
4.作業
調查校園或您家周圍的噪音類型,應該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在活動課上和班上的朋友交流,看看誰調查的更詳細,動作更好。
《噪聲危害與控制》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了解噪音的來源和危害。
了解防止噪音的方法,提高環保意識。
2.工藝與技巧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噪聲防治的思路。
3. 情緒、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培養熱愛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月亮村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要點:了解噪音來源及其危害。 了解降低噪音的方法。
難點:環境保護教育。
2、重難點的突破途徑:
教學主要從環境保護入手,突出噪音的危害和降低噪音的方法,讓中學生體驗探索各種避免噪音措施的過程,了解噪音防治的思路,知道預防噪音的方法,培養熱愛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月亮村的意識聯系實際,提高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三、教法與學法:
討論法、實驗法。
4.教學方法和媒體:
班主任:多媒體、錄音機、氣球、玻璃板、示波器、教師教學參考書、網上搜索資料。
中學生:鬧鐘、保麗龍、空紙袋、棉花、網上找資料。
五、教學過程:
1. 問題:
聲音是如何形成和傳播的?
我們如何看待聲音?
聲音有什么特點?
2.導入新課程
演示:
1. 播放一首中音的歌曲,然后突然大聲播放。
2.先播放一段音樂,再播放一段噪音。
3、用充氣的氣球在干燥的玻璃上摩擦,聲音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
3.開展新課
(1)噪聲源:
演示:觀察噪聲的波形,如圖2.4-1所示。 (見教科書)
用示波器觀察指甲刮玻璃時產生的噪聲波形,并與圖2.3-5中的音叉聲波形進行比較。
演示:播放噪音,如建筑工地的轟鳴聲、混凝土攪拌機轟鳴聲、電鋸聲、機器嘶嘶聲等。
總結結果——噪音的來源。
引導中學生討論發言,師生共同總結。
(2)噪聲的等級及危害:
中學生閱讀44頁的表格,請中學生回憶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感受,并進行分類。
例子:噪音對人有什么危害?
討論:肯尼亞南部農村一位70歲老奶奶的聽力優于英國一位20歲城市青年。 為什么?
(三)、噪聲控制:
中學生實驗:課本上沒有實驗。 為了讓中學生體驗更深刻,特增加了中學生實驗。
實驗步驟:以警鈴為聲源,在警鈴上墊上泡沫塑料; 或者把警鈴放在一個空的紙箱里; 或者用棉花遮住眼睛,可以感覺到噪音降低了。
中學生閱讀課本圖2.4-4中幾種噪聲控制措施的例子。
例:日常生活中噪聲控制的反例。
環保教育
(4) 課堂總結:
請中學生總結:
1、噪音的來源。
2、噪音的大小和危害。
3、噪聲控制。
4、環境保護。
(5)課后作業:見教案。
《噪音的危害與控制》第3課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噪音的來源和危害。
2、了解防止噪音的方法,提高環保意識。
(二)工藝與技巧
1、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噪聲的思路。
2、通過學習如何控制噪聲,培養中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中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網站、查閱資料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中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中學生熱愛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保意識,提高中學生的道德修養。
2、通過社會調查,培養中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
2、教學難點
本節教學內容由“噪聲源”、“噪聲強度等級及噪聲危害”、“噪聲控制”三部分組成。 這部分化學知識不多。 教學主要從環境保護入手,突出噪音的危害和降低噪音的方法,讓中學生體驗探索各種避免噪音措施的過程,了解避免噪音的思路,知道避免噪音的方法,以及培養熱愛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識,聯系現實,提高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噪音的大小和危害,如何降低噪音,聯系實際,提高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噪音的大小及危害。
三、教學策略
本節的設計從數學的角度解釋了音樂和噪音的區別,從與生活更密切相關的環保角度解釋了噪音。 在實際教學中,不要糾結于相關概念的分析。 本節教學方法中,可通過中學生分組討論,或通過社區調查,讓中學生對噪聲污染產生切身體驗。 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學習了解如何預防噪音,提高環保意識,培養熱愛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意識。
《噪音的危害與控制》第4課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l 了解噪音的來源及危害
l 了解防止噪音的方法,提高環保意識。
2.工藝與技巧
l 通過經驗和觀察了解噪聲防治思路
3. 情緒、態度和價值觀
l 通過學習,培養熱愛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月亮村”的環保意識
2、教學難點
重點:噪聲控制方法
難點:噪音的危害與提高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設備:
多媒體筆記本、鬧鐘、紙盒
4、教法與學法:
小組討論、閱讀
五、教學過程:
播放一段視頻,先放出優美的曲調,再放出嘈雜的聲音。
然后引入主題:優美的聲音讓人心情愉快,雜亂的聲音讓人煩躁。 那么,令人不安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 對人有害嗎? 如何有效避免和/或減弱這種聲音的形成?
1、噪音的來源
中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從數學和環境保護的角度找出噪音的含義
(2) 小組討論:你身邊的噪音是什么?
總結中學生的分析,得到噪聲的含義:
發聲體隨機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化學角)
任何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干擾人們想聽的聲音的聲音。 (環保視角)
2、噪聲的等級及危害
中學生活動
(1)閱讀課文,找出噪聲級是如何定義的
(2) 不同的噪聲等級對人的危害有哪些?
(3) 仔細閱讀 P26 的噪音分類表。
總結中學生的分析,我們可以劃出三個界限:
>90dB,會損害聽力;
>70dB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教案反思,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音
人耳準備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形成聲音-空氣和其他介質的傳播-引起鼻竇振動
(聲源發生的地方)(聲音的傳播過程)(人耳)
示范實驗:讓鬧鈴響起,過一會兒,用紙盒擋住鬧鈴,讓中學生比較響鈴前后的區別。
中學生活動
(1)觀察本書P26圖1.4-4,強調控制噪聲的措施在那里得到落實;
(2) 小組討論: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噪音控制的實際例子?
根據實驗內容和中學生的活動情況,歸納出控制噪聲的方法如下:
聲源處降噪、傳播過程中降噪、人耳處降噪。
(3) 觀看視頻,加深對噪聲的理解
課堂小結:噪音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如何防止噪音?
作業:調查校園周圍有哪些噪聲源以及中學應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教學前言:(教學反思)
1.本課教學內容不多。 在指出一兩個主要內容的同時,可以安排一些課外習題讓中學生在課堂上完成。
第五節 聲音的使用
項目名稱 §1.5 聲音借助新課型 上課時間安排 1 課時
內容分析 本節是對前面幾節的總結。 學習聲音的關鍵是學習和使用它。 本課介紹聲音和信息、聲音和能量。
在學業情況分析中,中學生對聲音耳熟能詳,但似乎聲音能傳遞信息,卻從未認真考慮過。 聲音也可以傳遞能量,這也是比較陌生的。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理解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該方法和過程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推廣能力。
情感心態和價值觀可以通過語音傳達生產和生活中的信息,提高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他們有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勇于摒棄和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重點難點理解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理解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戰略方法通過演示進行實驗,并通過鏡頭進行教學。 課前計劃 課前預習本課,查閱書籍,了解超聲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教學媒體投影設備收音機、酒精燈、膠膜易拉罐。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備考、問題、介紹、新課、演示、主題、語音和信息
討論噪音在生產生活中的例子,有什么危害和幫助? 給出一個合理的反例。
50年代,超音速客機剛剛形成的時候,試飛時曾以110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離地60米的空中飛行,請估算1100公里/小時=-------多發性硬化癥?
中學生估計。
當客機飛過一座房屋時,房屋仿佛被什么東西擊中,隨即毀于一旦。 你知道為什么嗎?
5個音
生活中可能會有很多關于聲音使用的風波,但我們可能并不在意。 例如:隆隆的雷聲表示洪水正式來臨。 那么除此之外,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聲音傳遞信息的例子呢?
中學生討論:
高鐵工人用鐵錘敲打重軌,會從異響中發現螺栓松動; 醫生使用聽診器了解病人的脈搏。
唐代水手在霧中航行,只能靠號角的回響判斷懸崖的遠近;
蝙蝠在夜間捕捉動物有什么技巧?
中學生討論與回答
引導提問,引導舉例
蝙蝠依靠回聲定位的方式,科學家根據這些技術發明了聲納,借助聲納可以做什么?
借助聲納系統,人們可以窺探海洋的深度,繪制出數千米水下的地形圖。 釣魚時,漁船使用聲納獲取底層魚的信息。
有了超聲波的幫助,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檢測嬰兒的胎兒,那么它還有哪些用途呢?
超聲波會在碰到障礙物后返回。 有了這個,人們就可以用它來檢查病人的腎臟是否有病變。
如果患者檢測到心臟有囊腫,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囊腫呢?
使用超聲波。
所以可以說超聲波應該有很大的能量。
如何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示范:將取下瓶蓋的可樂瓶頂部剪下,蓋上一塊橡皮膜,用橡皮膜對著燃燒的酒精燈敲擊,觀察火焰的跳動情況。
之前的實驗證明了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那么它在生活中還有這些應用嗎?
聲波可以用來清洗掛鐘的精密儀器,將清洗物放入清洗液中,超聲波會穿過液體產生劇烈的震動
工作布置的振動,振動會振動物體上的灰塵,不會損壞物體。 使用超聲波,他的振動比可聽見的聲波更強烈。
閱讀第 28 頁的最后一段,看看超聲波還能做什么?
醫生借助超聲波振動將囊腫從人體中取出,將超聲波送入人體,將囊腫粉碎成細粉,隨精液排出體外。
班主任指導總結本課收獲完成目標測量
在學習了關于聲學現象的章節之后,根據你所學的知識寫一篇關于無聲世界的科學文章。
明天的內容就這些了。
《噪音的危害與控制》第5課
《教學目標》
1. 了解噪音及其危害和控制方法。
2、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溝通合作的習慣。
3、增強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中學生想學習、愛學習; 讓中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讓中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設計理念”
1、改變中學生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貫徹新課程倡導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新學習方式。
2、改變傳統的師生角色定位,給予中學生充分的自由,把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班主任走向中學生,成為中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和激勵者學校學生的學習。
3、搭建生活與教材的橋梁,讓教學充滿生活情趣; 引導和調動中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中學生的內心體驗,讓課堂充滿活力。
《噪音的危害與控制》第6課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噪聲的來源和控制。
2.知道防止噪音的方法。
(2)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活動培養中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了解噪聲防治的思路。
(3)情感體驗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中學生保護我們生活的月亮村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理念。
1.重點、難點、疑點。
(1) 區分音樂和噪音。
(2)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2.班級類型和基本教學思路。
1.課型:新課。
2、基本教學思路:通過實驗、討論或社區調查,讓中學生對噪聲污染有切身體驗。
3、教具、學具的設計。
示波器、學生電源、釘子、玻璃、音箱、鬧鐘、保麗龍、空紙袋、棉花等。
第四,教學設計。
(一)輸出新課。
1、多媒體講義:溪流、流水、鳥鳴、鳥鳴,與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相結合,營造出優美的環境。
中學生討論:好聽的聲音。
2. 多媒體講義:大聲喧嘩、高音喇叭呼喚、機器嘶鳴。
中學生討論:惡心的聲音。
(二)開展新課。
1.整體感知。
噪音是發聲體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任何阻礙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聲音,干擾人們想聽的聲音的,都是噪音。 了解不同的噪聲源。 噪聲級用聲強級的單位分貝來表示。 噪聲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害。 控制噪聲是指以降低噪聲為最終目的,因此要從聲源、聲音傳播過程、人耳等方面尋求降低噪聲的方法。
2.教學互動。
交互一:觀察噪聲的波形。
對比一下音叉發聲和指甲刮玻璃時的聲音波形:發聲時波形是規則的,而指甲刮玻璃時波形是亂??序的。 前面已經解釋過,噪音是發聲體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互動二:夜深人靜的時候,你被鄰居家的流行歌曲吵醒。 這是音樂嗎?
通過討論,中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僅是數學意義上的噪音,任何妨礙人們生活和工作的聲音都是噪音。
互動三:尋找身邊的噪音來源。
中學生討論,老師分類:
(1)交通噪聲。
(2)工業噪聲。
(3)施工噪聲。
(4)來自社會生活的噪音。
交互4:我們會在大街上看到教材圖1.1-2所示的設備。 你知道哪些嗎?
噪音的高低用分貝數來表示,圖中所示的裝置就是檢測交通噪音高低的裝置。 讓中學生體驗不同聲音強度的感覺。
互動五:噪音有什么危害?
噪音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害的。 常年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會導致聽力下降甚至耳鳴,進而引發其他疾?。?噪音會損壞建筑物。 通過討論讓中學生充分了解噪音的危害。
互動六:體驗噪音控制之道。
引導中學生從聲源、聲音傳播過程、人耳等方面尋求降低噪音的方法。 你可以通過實驗來體驗噪音的降低(用鬧鐘作為聲源,墊上泡沫塑料,放在空紙箱里,用棉花塞住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