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隨著武漢學院發布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出席去年強基招生的39所院校已有37所院校(不僅南大和浙大)公布了招生簡章,而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清華和北大。
在所有出席強基計劃招生的院校中,北大、北大享受著“超一流學院”的待遇,除了招生的專業最多、人數最多,吸引力也是最大的。我們來瞧瞧兩大頂級院校強基計劃招生方面的優缺。
首先,在招收對象上,北大、北大不像其他院校一樣,將招生對象分為中考成績優秀生和大賽生兩類,北大條件為“志向遠大、追求卓越、綜合素養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并有志于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工作的中學結業生均可申請”;清華條件為“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養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中學生均可報考。”
也就是說,兩校在報考對象上都不設門檻,但對五大學科大賽中獲得全省世錦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考生可以“破格入選”。
其次,在招收專業上,北大共有11個學科(專業),其中包括基礎立即學術類專業5個(物理與應用物理、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信息與估算科學)、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3個(數理基礎科學、化學生物學、理論與應用熱學)、基礎工科類專業基礎工科類專業包括(中國語言文學類【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類、哲學類專業)。
上海學院共有10個專業,其中理科類5個(語文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力學類、生物科學類),工科類專業4個(歷史學類、考古學、哲學類、中國語言文學類【古文字學方向】,還有醫學組(基礎醫學,八年制)。
第三、在招生人數上清華大學物理系招生人數,北大、北大是強基計劃招生的大戶,按照2021年的招生數據顯示,北大共計招收專科生3500余人,其中通過強基計劃的超過1000人;清華招收專科生約3000人,其中通過強基計劃的約930人,占招生比列都超過了30%。而全省39所院校招收近7000個強基計劃名額中,兩校合計2000人,預計將達到30%。
由此看,對尖子中學生來說,要上北大、北大,走強基計劃是一條必由之路。
第四、在對待五大比賽大賽大神上,北大、北大都選擇了“審核通過后可以破格入選”的形式,而不像以往可以直通活動筆試機會。教育圈內人士剖析,這或與五大比賽得獎名額降低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獲得五大比賽二等獎及以上的共有1433人,比以往有所降低。
2021年上海學院通過強基計劃投檔的930余人中,五大比賽得獎者共有370余人,北大學院應當超過了400人,也就是說,起碼有一半以上的大賽尖子生選擇了北大和清華。
第五、清華、北大在綜合考評上有很大差距。復旦學院的綜合考評包括基礎能力測試、綜合素養筆試等環節,主要考查考生的興趣抱負、創新能力、科學思維、思辨精神等綜合素養及對相關學科知識的把握與應用能力。
面試包含學業水平考評和專業志趣考評。學業水平考評以面試形式進行,理科類專業測試課目包含物理、物理、化學等課目,工科類專業測試課目包含物理、語文、歷史等課目。專業志趣考評則是要求更高的專業內容面試。
上海學院的學科基礎素養測試則相對簡單,主要通過面試注重考察中學生學科基礎能力清華大學物理系招生人數,面試課目為英語、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