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論文
通過初中的學習,我發現物理是一門很廣闊的學科,它首先是擁有基本概念,然后到探究實驗,最后應用到生活中,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下面有幾個例子:
例如,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 在兩個物體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運動的力叫摩擦力。例如:日常生活中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是靠汽車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行進的。摩擦通常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幾種。
我們知道踢出去的足球會慢慢停下來,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匠在把木板磨光滑的工作中,是用砂紙在木板上靠砂紙和木板產生的摩擦力將木板打磨平滑的; 汽車發動機靠與皮帶的摩擦力將動能傳給發電機發電;人們洗手時雙手摩擦把手上的灰塵洗掉;洗衣機洗衣時轉動使衣服和水產生摩擦;吃東西時牙齒和食物發生摩擦;用拖把擦地;用布擦桌子;用板擦擦黑板都會產生摩擦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物體相互接觸且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都會產生摩擦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
1. 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常識,當自行車車胎氣不足的時候,騎起來更費力一些。 2. 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如何增大摩擦力和減少摩擦力:
1. 物體的接解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比如鞋底和輪胎的花紋。汽車在路面行駛時,輪胎與粗糙的柏油路面接觸,這樣摩擦力就能增大。汽車行駛在雪、水的路面,摩擦力就會減小。所以雨、雪天就要注意安全。 2. 減小接觸面間的粗糙程度; 風扇轉軸要做得很光滑。鐘表加油可以減少摩擦力,使走時更準確。滑冰場上,工作人員經常打掃冰面使它平整,可減少摩擦,加快滑冰的速度。
拔河比賽比的是什么?很多人會說:當然是比哪一隊的力氣大嘍!實際上,這個問題并不那么簡單。
對拔河的兩隊進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與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就不會被拉動。因此,增大與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勝負的關鍵。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紋的鞋子,能夠增大摩擦系數,使摩擦力增大;還有就是隊員的體重越重,對地面的壓力越大,摩擦力也會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時,大人很容易獲勝,關鍵就是由于大人的體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賽中,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人們的技巧。比如,腳使勁蹬地,在短時間內可以對地面產生超過自己體重的壓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對方的拉力來增大對地面的壓力,等等。其目的都是盡量增大地面對腳底的摩擦力,以奪取比賽的勝利。
通過以上的學習觀察總結出,摩擦力的大小取決兩物體壓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又例如,有關光的反射,光是通過平面鏡或其他不規則物體改變光的傳播路徑實現的,
光反射原理和規律:參考書本詳細說明
應用:汽車后視鏡、太陽灶、遙控器、自行車后燈
可以參考上面兩個例子,再舉例子。
這是我學習初中物理所總結出的經驗 ,它可能也高中物理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相信我在物理學能越學越好,越學越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