橢圓的軌道是地球對附近的天體引力的折中。僅有一個行星和一個恒星的系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早期的太陽系在形成過程中,原始的行星受到了小行星的撞擊和其他一系列擾動,才導致橢圓軌道的形成。這叫行星徙動理論。
首先:正圓軌道也是橢圓軌道的一種,只不過是特殊的橢圓軌道。
如果要地球完全按照正圓軌道運轉條件是十分苛刻的,首先就必須讓太陽的其他行星消失,接著離太陽比較近的恒星也必須消失,否則他們就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導致地球運轉軌道的改變。
地球繞太陽公轉,在給定的能量的條件下,可能的軌道有無數條,圓軌道只是其中的一條而已。如果想要地球按正圓軌道運行,地球的能量,動量要滿足一定條件。就是任一時刻,地球的動能Ek和勢能Ep的關系滿足 Ek = -Ep/2。或者說當 Ek = -Ep/2時,地球運動方向垂直于日地連線。這個條件非常苛刻,即便是地球在正圓軌道上運行,一點微小的擾動都可以改變這種狀態,使得地球在新的橢圓軌道上運行。
高中物理書上只是書人造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動會加速,勢能轉化為動能。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會減速,動能轉化為勢能。
當衛星速度正好為第1宇宙速度時,軌道為正圓。當衛星速度介于第1宇宙速度和第2宇宙速度之間時,軌道為橢圓。
嚴格來講,所有人造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比如地球赤道同步衛星,是人類期望達到純正圓形軌道的衛星,這樣在地面上看地球赤道同步衛星,它會天空中的一個固定點。但是因為受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衛星軌道不能完全達到正圓,而是一個比較接近正圓的橢圓。於是,在地面上看地球赤道同步衛星,它是在天空漂移,在畫8字。
在萬有引力作用下,行星繞恒星運動或衛星繞行星運動只有兩種情況:橢圓或雙曲線,其中只有橢圓是穩定的.圓只是橢圓的特例.
圓是一種理想狀態,大多數衛星的運動并不要求達到圓的軌跡. 只有同步衛星希望更接近圓的軌跡.但實際上發射精度不可能達到正圓,而且空間力的作用復雜,任何因素的影響,都會使軌道發生變化,因此同步衛星也不是正圓的.
--------------------資料----------------------
開普勒定律:[來自網絡]
1.開普勒第一定律(軌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別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運動,太陽是在這些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積定律):太陽和行星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
3.開普勒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橢圓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與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開普勒123定律同樣適用于人造衛星。
橢圓的幾何性質:[高中]
一個平面里,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和[前提是大于兩點間距]固定的點的集合。
機械能守恒:[初中]
衛星的勢能和動能相轉化中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