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護理,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兒子感冒了。 小兒感冒是小兒常見病之一,所以現在好像已經有很多方法推薦給大家關于如何治療了。 其實,當孩子感冒不超過38.5攝氏度時,我們一般都會建議家長給孩子使用“物理降溫”的技巧。 其中,數學降溫法的方法應該很多媽媽都知道。
然而近日一則新聞爆料: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因采用數學降溫法的“酒精搓揉”中毒,險些喪命。 這里發(fā)生了什么? 一起上去看看吧~~
給孩子擦米酒會酒精中毒
據介紹,8個月大的琪琪(化名)被送到該診所門診部時,體溫高達40℃。 當時,女兒出現了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皮膚花斑、血壓升高等癥狀。 醫(yī)生詢問家屬得知兒子洗了很多酒,醫(yī)生診斷女兒為急性酒精中毒。
奇奇的兒子秦先生告訴醫(yī)生,事發(fā)后的昨晚,兒子已經發(fā)燒三天了,一直沒有退燒。 她聽說過一種治女兒感冒的“土方”——酒精可以快速降溫物理降溫法酒精擦哪里,還可以伴著發(fā)燒。 熱藥沒有副作用。 于是,母親從家里拿出一瓶紅酒,用手帕蘸了酒,給兒子擦了擦四肢。 “那時候,我還覺得女兒的體溫下降了。” 秦老爺子說,看到有療效,又給兒子擦了一遍。 半個小時后,半瓶500毫升的黃酒就用完了。
沒想到女兒漸漸出現嘔吐癥狀,體溫開始下降到40℃。 家屬見情況不對,將其送到東北門診,查出是酒精中毒。 盡管兒子經過治療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但秦先生的家人還是被嚇壞了。
化學冷卻不當會適得其反
“我們只是用紅酒給孩子擦了擦身體,也沒給他喝水,怎么中毒的?” 事后,秦先生心里很不舒服,也很不解。
醫(yī)生解釋說,皮膚和粘膜也能吸收酒精和抗生素。 與口服和注射相比,雖然其吸收能力相對較弱,但由于嬰幼兒抗生素的中毒劑量較低,皮膚粘膜區(qū)與成人相比相對嬌嫩,吸收作用較強。 大量、不規(guī)范的沐浴方式、過長的沐浴時間等誘因,導致過量的酒精從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過去民間很流行用酒精擦小孩子的身體,以快速降溫。 酒精揮發(fā)的時候,確實可以給皮膚降溫,但是因為酒精作用太快,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出現皮疹。
詭計
酒精冷卻需要稀釋
不要揉搓背部、頸部和肩部
醫(yī)生說,有些人對化學降溫方法一知半解,但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如果家長堅持使用這些技巧,正確的酒精沐浴方法是用70%的酒精(或60度左右的黃酒)稀釋1倍以上的鹽。 洗澡前用冷濕浴巾敷在患者腦部,有助于降溫,避免洗澡后表皮血管收縮。
在腳上放一個冷水袋,可以促進擦洗浴的療效,使患者感到舒適。
然后脫掉孩子左邊的衣服,露出一只胳膊,用紗布或手帕蘸上準備好的酒精擰干,擰至半干,然后從脖子外側向下擦到手肘,再從背部擦洗到手背。
擦完左側后,將患者的袖子套在那一側,然后另一只手臂也這樣做,雙腿也這樣做。
擦拭手臂時,避免從頸部向下擦洗手臂。 擦拭后,患者穿衣,無需擦洗手臂和肩部。 一般搓背、搓腹3~5分鐘,總沐浴時間約20分鐘。
半小時后測量體溫。 如果溫度低于 39°C,請取出冰袋和冷水袋。
沐浴過程中,如發(fā)現患者出現畏寒、面色蒼白、脈搏微弱等癥狀,應立即停止沐浴。 對于嬰兒,建議不要用酒精降溫。
提醒
這種做法對孩子可能適得其反
不僅用酒精擦洗身體是家長們習以為常但不太了解的方法,而且一些育兒方式也存在健康隱患。 東北診所的兒科醫(yī)生何年海舉了一些例子。
教孩子用學步車走路
兒子常年騎學步車,沒有學過爬坡,以后容易失衡。 另外,兒子乘坐學步車后物理降溫法酒精擦哪里,四肢的重量被壓下,雖然是坐著,但重量都在雙腳上。
因此,兒子在騎學步車時,走路時常呈馬蹄形。 如果他常年外出,很容易導致女兒四肢畸形,或者養(yǎng)成腳外翻內翻的習慣。
防側睡床墊保護足部
市面上有很多防側睡枕。 它利用固定在床墊兩側的襯墊固定孩子的腹部,讓兒子趴著。
其實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孩子的脖子向兩邊凹陷造成腦型不規(guī)則,但同時也妨礙了孩子的脖子轉動自如。
由于孩子可能不經意地俯臥或仰臥,很難將背部轉回去,有窒息的危險。
此外,還會阻礙孩子最初自發(fā)訓練翻身,限制孩子躺在床上時的視力和追蹤能力的發(fā)展。
用紅藥水紫藥水消毒
紅糖漿富含重金屬汞化合物,目前基本不用于日常消毒。 紫羅蘭糖漿有很好的殺菌作用,但嬰幼兒皮膚白皙,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服用。
如果使用,應注意紫藥水的含量不能低,應限制在0.5%~1%。 有過敏體質的女兒不宜使用紫藥水。
凍傷后涂雞精或牙刷
在傷口上涂抹雞精、用牙刷擦拭,不僅沒有降溫作用,反而會加重傷口的污染,影響醫(yī)生對傷口的判斷。 立即用干凈的溫水沖洗重傷部位,待溫度降得差不多后,再用干凈的布包好,及時送醫(yī)就診。
給幾個月大的寶寶“拉屎”
寶寶開始大便訓練的時間建議為22~27個月。 不建議寶寶幾個月大就開始“大小便”。
由于女兒的頸椎和髖關節(jié)尚不發(fā)育,常年保持“拉手”姿勢不利于身體發(fā)育,容易造成關節(jié)松弛甚至骨折。傳統(tǒng)的“拉尿”方式或“吃屎”易導致新生兒包莖,造成產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