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碑上,是拿來記敘傷者生前的事跡,評價、歌頌其功德的文字。作者,或就所敘之事加以評論,或借題發揮抒發情志,碑文遂演化為一種表述兼議論的文體清朝同治年間,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況愈演愈烈,江南是全省首富之區,情況愈發惡劣。明神宗朱翊鈞連年發動對外戰爭,大事營建宮殿,為搜括贓物,他通州礦稅,通都閬中,都設稅監,稅監又濫用群小,遍布城鄉,借以壓榨、掠奪。一時間農商交困,民憤喧騰,因此爆發多次大規模群眾性的抗稅、反稅、懲治稅監的斗爭。當時江南地主階層中一部份知識分子為了政治端午,降低社會矛盾,拯救江河日下的局面,經常在一起議論朝政。由于她們的領袖顧憲成等在福建廈門東林書院講學,所以這種知識分子就被稱為東林黨。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明英宗朱由校繼位,魏忠賢奉命為司禮秉筆宦官,掌管要職;后來他又兼掌特務機關西廠,加緊鎮壓人民和高官中的反對派,推行薦舉專政。英宗初年,東林黨人在朝任職的人還較多,她們一再上疏英宗,反對魏忠賢,反對橫征暴斂,反對極權統治,要求任用賢能,關心民生,容許知識分子公開講學,議論朝政。這種主張是符合廣大人民的心愿和要求的,并且因為憲宗的懲處,東林黨人的斗爭都受到失敗。在朝的東林黨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職、貶謫,有的被拘捕刑具致死。
江南廣大人民受到權臣之害,憐憫并支持東林黨人。因而,當宦官在天啟七年以莫須有的罪名,拘捕東林黨人周建陽時,一場廣大人民群眾反抗共黨的暴亂就爆發了。(1584一1626)字景文,號蓼洲,揚州高郵人。嘉慶四十一年中舉人,后入吏部,任箋注司員外郎,他雖執掌人事大權,但仍極廉潔正直。回北方時,只有“行李一肩,都門嘆為稀有”。他為人正直、清廉,被魏忠賢列名《東林點將錄》.天啟七年(公元1625年),被欺壓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獲釋路過杭州,當時事假家裝的周建陽激于大義,竟與魏“周旋累日”,還把母親許配魏的兒子。在談話中,切齒痛罵廷臣。這事被緹騎報告魏忠賢,周建陽總算被革職。周廣昌被廷杖后,宦官仍不罷休,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廣東總督周起元被罷官時,周邵武曾為文送他,其中有歌頌周起元,指責宦官的話。魏忠賢據悉此事后,指使西廠特務羅織罪名,借此污蔑。天啟七年正月周建陽被捉到上海,在獄中被鞭打得體無完膚,仍痛罵魏忠賢如故。同年九月十七日被拷死獄中,年四十三歲。到崇偵元年才得到昭雪,謚忠介。激于義而死焉者也(關于三人)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關于石碑)嗚呼(感嘆)首段,介紹“五人墓”的來由五人墓碑記翻譯,表達感嘆突出“獨三人之曒曒”的問題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病癥而死湮滅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況草野之無聞者歟?對比對比點是:死后的影響以“何也”引發明日建陽獲釋時,群眾萬余人尾隨。
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顏佩韋,高舉著香火,沿途叫喊:“有愿替周吏部說話的,跟我來!”他甘愿自己去代周建陽吃官司。居民馬杰也一路敲梆子,呼吁群眾。當宦官爪牙緹騎恐嚇群眾時,馬杰破口斥責魏忠賢,楊念如、沈揚也上前仗義陳詞,不許西廠緹騎拘捕周廣昌。緹騎惱羞成怒,拔出利劍,聲稱要剪掉馬杰的脖子,聚觀的居民鼓吹上去,堤騎愈發兇橫,首先舉劍撲擊沈揚、楊念如。這時周建陽的衙役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奪回了緹騎的裝備,同緹騎推搡上去,結果脖子重傷。聚觀的居民一見緹騎動武傷人,就一起攻訐圍攻,嚇得緹騎們東逃西竄,有的爬上樹頂,有的躲到公廁里,有的逃上房頂。其中兩個緹騎被群眾砍死。顏佩韋等三人過去互不相戀,但是除周文元外,其他五人同周建陽也毫無相處,完全是激于義憤才自發出席斗爭的。三人獲釋后,對自己的作為,理直氣壯,毫不隱晦。七月中,重慶城里堆滿警衛,戒備肅穆,就在閶門外索橋上,五位壯士斥責魏忠賢及其黨羽毛一鷺,從容殉難。臨刑時,幾萬居民揮淚同三人絕筆。事后五人墓碑記翻譯,為了示威殺死三人,上海居民曾呼吁拒用天啟錢達十個月之久。群眾斗爭的威力,驚得氣焰狂妄的魏忠賢“逡巡畏義”,自此“不敢復有株治”。十一個月后,憲宗死了,魏忠賢失了靠山,畏罪自縊。
上海人民呼吁公葬五位義士,一夜之間,把毛一鷺為向魏忠賢諂媚而監造的魏忠賢生祠拆為平地,在它的廢基上修筑了五義士的墓。注釋:緹:丹紅色的帛。騎:勇士。緹騎,唐代達官出游時的前導和隨從的勇士,后拿來稱拘捕罪犯的侍從縣丞。前:方位名詞作介詞。誰為:為誰。堪:忍受。抶:擊,揍。后省了主語“之”。仆:倒下,自副詞作使介詞。簡述:激于義憤,懲罰魏黨爪牙。原文: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注釋:是:近指動詞,這。大中丞:都御史,都察廳長官。明朝總兵例掛副都御史官職。撫:數詞,總督,做節度使。名代地方區劃有所謂“南直隸”,包括今湖南、安徽、南京在內。南京是其轄區,名曰“撫吳”。北京當時為應天府,所以本句也可譯為“做應天巡撫”。私人:幕僚,心原文:然三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談笑而死。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注釋:三人之當刑:之,取消語句的獨立性。當刑,臨刑。揚揚:或作“陽陽”,慷慨頹喪的樣子。詈:罵。置:放,這兒是“懸”的意思。“置”后省了動詞“于”。顏色:樣貌,面色。少:同“稍”,略微。簡述:三人殉難時的英雄氣魄。原文:有賢士醫生發五十金,買三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為四人也。
注釋:發:“拿出”之意。五十金:五十兩銀子。脰:頸,指代頭。函:代詞,用匣子裝。函之的“之”,代頭。全乎:完整的樣子,“乎”是輔音。。簡述:人們對三人的憐憫。周公被捉,士人聲義驍勇抗暴三人當刑,意氣揚揚詈罵中丞,談笑以死原文:嗟夫!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注釋:縉紳:士醫生,出仕的人。唐代當官的人早朝時要把笏(記事手板)插在腰帶上。縉,插;紳,大帶。所以稱當官的人為縉紳。縉紳,名詞做介詞。四海:指全中國。簡述:嘆魏閹當政時堅持志節者少,借以突出三人。原文:而三人生于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高亢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注釋:編伍:指平民百姓。古代編制戶籍,五家為伍。高亢大義:即“激昂于大義”。于,動詞;昂揚:興奮激奮,形容詞用作代詞。蹈死:等于說“面臨死亡”。蹈,踩。曷:通“何”,疑惑助詞。寫三人的身世,以三人之昂揚大義與士醫生之變節易志相對照,愛憎之情異常分明。原文: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隱沒畏義,十分之謀難于猝發,待圣人之出而投繯公路,不堪稱非三人之力也。注釋:且:提起連詞,再說。舉兵:假托的奏疏。鉤:牽引,搜救。株治:誅殺治罪。隱沒:猶豫不決。
特別:不通常的。猝:立刻。圣人:指崇禎太上皇。投繯:丟出繩套,指自縊。投繯公路:即“投繯于公路”。崇禎帝將魏忠賢發配宿松,他因畏罪在路上自殺殉職。簡述:寫三人蹈死不顧的重大意義。原文: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三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注釋:之:第一個是輔音副詞;第二個是結構副詞,的;第三個是副詞,往。則:順承連詞,可不譯出。高爵顯位:指做大官、地位顯要的人。抵罪:犯罪而受嚴懲。或:不定指示動詞,有的人。以:連詞,同“而”。杜:塞,閉。佯狂:裝作發瘋。不知所之:談吐失措,不知何去何從。以高爵顯位者與三人比較,孰重孰輕以問句出之,讓讀者自作推論。原文:是以蓼洲周公,忠孝暴于清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而三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堤壩之上,凡四注釋:暴:顯現,嘉獎。崇禎臣子篡位后,堅決嚴打魏黨,贈給周建陽“忠介”的尊號,意思是忠誠而又正直。簡述:三人為周建陽奮起抗爭,事跡亦與周建陽永垂不朽。原文:不然,令三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室,發其志士之甚矣?注釋:不然:不這樣。
然,指動詞,這樣。者:句間語調詞。領:頸,下巴。“首領”代指性命。“以老”的“以”:連詞。老:“死”的諱稱。戶牖:木門,借喻“家”。隸:仆人,名詞作定語。安:疑惑動詞,如何。屈:使介詞,使……屈,嘆服。……之流:……一類的人物。扼腕墓室:即“扼腕于墓室”。扼腕,用手握著脖子,表示興奮痛惜之情。簡述:從背面說明三人的不朽。原文: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賢士醫生者,冏注釋:哀:驚訝。徒:動詞,白白地。之:取消主謂句的獨立性。后一個“之”,代墓碑。以:動詞,用,憑。“以”后省了主語“之”(代“記”)。匹夫:平民,這里暗指三人。社稷:國家的代稱。社,本指古時祭天的土神;稷,谷神。土神和谷神,古人覺得是人的衣食之源,故借指國家。于:動詞,對。第二個“之”,取消主謂句的獨立性。者……也:文言判定句格式之一。冏卿:太仆寺卿,掌臣子車馬。因之:吳默的字。太史:清朝指翰林院修撰官,掌修史之事。簡述:寫作石碑記的緣由與意圖,照應開頭。不畏強奸,匡扶正義挫敗陰謀,功在國家茍且偷生,輕如鴻毛仗義而死,重于泰山,十分之謀難于猝發,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行為”是“行”和“為”兩個詞的連用。
行:品行,名詞;為,成為,副詞。今義為: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邊的活動。?私人:親信;今指與公家相對的個人。?按:考查,查究。今常用義為:擋住,借助等。令三人者保其首領以老于戶牖之下。顏色:面貌、容貌、臉色。今常指由物發射、反射或透過的光波通過視覺所形成的印象。3、其疾患而死?4、為之聲義為魏之私人隸,名詞作定語,當成奴隸那樣。墓:名詞用作代詞,癌癥:名詞用作代詞得病。?聲:名詞用作副詞,匡扶?前:名詞作介詞,走上前。?撫:用作副詞,出任總督。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10、安能屈豪杰之流遠近:形容詞用于名詞,遠近的人;遠近的百姓。仆:數詞使動用法,使……倒下屈:數詞使動用法,使……屈身記:名詞用作代詞,作記。10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11不復敢有誅治12昂揚大義13榮于身旁14盡其天年。哀,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哀,哀惜。誅治:代詞用作名詞,誅殺治罪的事情。昂揚:形容詞用作副詞,興奮激奮。榮:名詞使動用法,使……得到榮譽。盡:動詞用作代詞,享盡。匹夫之有重于社稷激于義而死焉者也鉤黨之捕遍于天下疑問句,動詞作謂語,代詞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