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政 實習生周宇
“這歌只應該存在于天上,人間又能聽到多少次?” 新學期初三,詩意上海草塘中學第一堂課迎來了民航航空航天大學電子技術學院講師、院長李滾。 杜甫父親一句耳熟能詳的散文,頓時帶領女兒們走進了浩瀚無垠的宇宙。 曹操和孫悟空誰更快? 孫悟空頂著一個筋斗云到火星要多久? 航天器能不遵守“課堂紀律”在太空閑逛嗎? 未來能不能在火星上建中學?
充滿想象力和詩意的問題,點燃了兒子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內心渴望。
“奧林匹克精神”和“太空精神”是一樣的
剛剛過去的節日里,三位航天員在離我們400公里的太空向你們致以春節的問候; 在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甜蜜的奧運會閉幕式上,巨大的“冰臺”、清澈的冰立方、“破冰”的亞運三環,讓你再次見證宇航員精準的系統控制能力和強大的執行力。
回到小小的校園,雖然航天離我們并不遙遠。 “我們也可以在校園里搭建一個像亞運會舞臺那樣的舞臺,想象一下未來把教室搬到空間站……”李袞啟發了寶寶們。
“這張照片是中國的航天發射臺,下圖是某工地,長得像嗎?” 他還向朋友們展示了“卸妝”后的奧運舞臺。 對于高科技的東西,亞運會的舞臺就像中學的講臺。”
“奧林匹克精神”與“航天精神”更是神似。 李袞表示,亞運會的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而航天不僅如此,“還可能更遠、更精、更準、更小、更大、更經濟…… “
曹操和孫悟空誰更快?
“小學生都是航天高手,我問一個問題,曹操和孫悟空誰更快?” 頓時,聽眾紛紛給出了答案。 李老師開始破譯:從數學的角度,曹操可能跑得更快,為什么呢? 曹操的意思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孫悟空一個跟頭的距離有十萬八千里,但我們不知道他翻一個跟頭需要多長時間。如果孫悟空想飛到一些遙遠的天體上,還是很吃力的。”
明天,我們很難站在操場上,爬上遙遠的天體。 他舉了一個反例,比鄰星距離我們大約有4.24光年。 這么長的距離,如果讓同學們做一道路線題,估計運動員中跑得最快的博爾特需要跑12711萬年才能以每秒十米的速度跑到比鄰星; 飛行需要500萬年以上,最快的探測器需要6620年……看來人類還是很渺小的!
孫悟空以每秒十萬八千里的速度飛向火星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是兩個小時。 “如果他去火星取課本,再到我們草堂中學,需要四個小時。” “我知道你們一定想上天上去上課,其實現在的火星很貧瘠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怎么求,所以接下來就是把火星綠化美化之后,我們可以在火星上建一所草堂火星中學。”以后我們在草塘火星中學或者火星草塘中學上課,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航天器也要像中學生一樣遵守“太空紀律”
“同學們,你們在吊床上蕩過秋千嗎?在操場上跑步過嗎?你們覺得衛星的運動和在吊椅上蕩秋千和慢跑有什么相似之處嗎?” 有人說是,有人說不一樣。 . 當然,飛船的操作也要像中學生一樣遵守“太空紀律”。 李根告訴他的朋友,衛星的軌道熱和地面上的是一樣的。 “在其他擾動的影響下,每顆衛星都在固定的軌道上運動。它有一個定向的軌道平面,就像我們的操場。它的軌道就像我們操場的跑道。軌道只能是一組圓柱曲線:要么一個圓,或者一個橢圓,或者一條雙曲線,或者一條拋物線。” 衛星知道規律并遵守空間規則——遵守機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動量守恒定律。 也就是說,衛星繞地球運動時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怎么求,就像一個小姐姐在蕩吊床。 與散文“青楊樓出吊床”中的吊床一樣,動能與勢能之和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