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擺角較小時,單擺做簡諧運動,根據其周期公式可得 。想一想,要根據上式測量重力加速度,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應該如何設計實驗裝置、選擇實驗器材?怎樣才能減小實驗誤差?
實驗裝置
做單擺:讓線的一端穿過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個比小孔大一些的結。把線的上端用鐵夾固定在鐵架臺上并把鐵架臺放在實驗桌邊,使鐵夾伸到桌面以外,讓擺球自由下垂,在單擺平衡位置處作上標記。
物理量的測量
1、測擺長
(1)方法一:用刻度尺直接側量小球球心與懸掛點之間的距離作為擺長l。
(2)方法二:用游標卡尺測量小球的直徑d,用刻度尺測量懸掛點與小球上端之間的距離l′,則擺長l=l′+d/2。
(3)方法三:用刻度尺先測量懸掛點與小球上端之間的距離l1,再測量懸掛點與小球下端之間的距離l2,則可得擺長l=( l1+l2)/2
2、測周期
用停表測量單擺的周期。將單擺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角度,且滿足偏角小于5°,然后釋放擺球,當單擺擺動穩定后,用秒表測量單擺完成30次(或50次)全振動的時間t。計算出平均擺動一次的時間T=t/n,即為單擺的振動周期。
數據處理
1.平均值法:改變擺長,重做幾次實驗.計算出每次實驗的重力加速度,最后求出幾次實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2.圖象法:分別以l和T2為縱坐標和橫坐標,作出的圖象,它應該是過原點的一條直線,根據這條直線可以求出斜率k,則重力加速度值g=4π2k。
注意事項
1.擺線應選擇細、輕而且不易伸長的,長度為1 m左右的,不要過長或過短,太長測量不方便,太短擺動太快,不易計數。小球應選體積小、密度大的金屬球,這樣可以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
2.單擺擺線的上端應夾緊,不能卷在鐵夾的桿上,以免造成懸點不固定,擺長變化的現象。
3.擺長要懸掛好擺球后再測,不要先測擺長再系小球,因為懸掛擺球后細繩會發生形變。測量擺長時應注意是懸點到球心的距離,等于擺線長加上小球半徑。注意擺線長與擺長的區別。
4.要使單擺在豎直平面內擺動,不要形成圓錐擺。擺角要小于5°(中學階段實驗時不要超過15°),不要過大,因 為擺角過大,單擺的振動不再是簡諧運動,公式就不再適用。
5.計算單擺的振動次數時,應從小球通過最低位置(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同方向再次通過最低位置時累加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