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面鏈接下載:
1、3.3牛頓第三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24)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教案
2、3.3 牛頓第三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24)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教案
3、3.3牛頓第三定律—【新教材】人教版(2024)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教學設計
4、3.3 牛頓第三定律 —【新教材】人教版(2024)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教案
5、2024-2024學年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3.3牛頓第三定律 精品教案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體驗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動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同時,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探究學習的地位?;谝陨蟽牲c,本課設計有兩條主線,一是以問題為主線,設計多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二是以探究性活動解決本節課的難點,由靜止物體間的作用利用彈簧測力計來探究,運動物體間以及碰撞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用力的傳感器和計算機輔助實現。使學生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相等有深刻的認識。
【本節教材分析】牛頓三大定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前兩個定律是對單個物體而言的,但要全面認識物體間的運動規律,必須研究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本節分三個層次對牛頓第三定律進行研究:一是通過實際現象的分析以及學生的親身感受,定性地討論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發生的,同時變化,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二是通過實驗定量地得到反映物體間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對于靜止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通過彈簧測力計分析其大小是相等的,而對于運動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碰撞時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否總是相等,本節課通過計算機輔助實現了此環節,幫助學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體不管其運動狀態如何,它們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相等的。三是說明該定律的意義和應用。
【學生心理狀態分析】
高中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對常見的一些物理現象,物理知識如果簡單重復,則學生對此不太關注、不感興趣。因此,一開始就要以各種方式激發其注意力,設置“視頻文件──石頭碰雞蛋”,引發學生“思維沖突”,設法采用各種實驗,讓學生認識到“牛頓第三定律”得來的不易,培養學生總結物理規律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相等,并能用它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③能區分“一對平衡力”和“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④培養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學生操作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
②通過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現象,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鼓勵學生動手、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學生自信心并養成科學思維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結合有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感受物理學科研究的方法;
②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養成一種科學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在初中學習階段,學生對一對力的認識往往只停留在力的大小和方向上,對于力的作用點往往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如何區分一對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內容,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對“總是”的理解。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與平衡力的關系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學生常常把這兩種力混淆。對于這兩種力的作用效果學生往往比較難以區分,要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學生頭腦中不正確的認識。
【教學方法】
實驗法(演示實驗,師生互動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法,類比法。
【教學儀器】
PPT文件;演示用大彈簧秤、小彈簧秤各一對;帶發條的小車,薄木板各一個,四個相同的短玻璃管;帶有條形磁鐵的小車兩個;分組實驗用的彈簧秤每桌一對;力學傳感器組件及計算機輔助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