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簡介::他將水景類型分為區域坡地、濕地、地下水、礦產資源、植被等,進行土地利用適應性分析與評價。
論文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GIS),礦產資源,評價
0 序言
礦產資源開發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減少,做好礦產資源的評價、開發和環境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將新技術、新方法引入礦產資源評價也成為礦產資源評價的前沿趨勢。 地理信息系統( ,GIS)是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下,收集、存儲、管理、分析、描述和應用與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計算機系統[1]。 它的處理和管理對象是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用于分析和處理分布在一定地理區域內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分析問題。
1 GIS應用于礦產資源預測的作用與優勢
對于傳統的礦產資源評價工作而言,礦產數據和數據轉換的時空性、多樣性、掌握復雜等問題仍然使傳統的礦產資源評價工作量大、效率低。 GIS作為礦產資源評價的有力工具,在以下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2]:
(1) 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 GIS數據庫可以完成地學信息的綜合管理。 礦產資源評價涉及的有關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等信息可數字化錄入系統,常年保存,為礦產資源評價的召開提供保障。 同時,可以快速完成信息的查詢、檢索和分析。 對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后,可以輸出高質量的結果圖。
(2)高效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 各種地質體的面積、周長等空間幾何特性可以在地圖上準確統計,有助于地質問題的定量研究和完成人工操作無法完成的工作。 同時無需地質信息數據轉換即可對數據進行數理統計,減少礦產預測中的人為誘因。
(3)靈活的空間分析功能。 借助GIS專題視口管理功能,可以方便地完成多學科、多層次、多源的圖形疊加,不僅大大減少了手工繪制圖紙的繁重工作,而且可以讓研究人員多次重復進行疊加自由組合。
(4) 便捷的模型可視化功能。 借助DEM和TIN模型,可以完成各種空間探測科學數據的可視化,并將成礦信息數據處理與GIS可視化輕松結合。 同時,GIS可以保證成礦預測過程的可視化,使成礦預測工作透明化[3]。
2 應用GIS進行礦產資源預測的途徑與思路
根據研究工作程度的不同,礦產資源評價方法分為實證型和理論型[3]。 實證類型建立在已知銅礦床的基礎上,數據驅動的實證技術可用于評價數據豐富的礦區的礦產資源。 理論型是當沒有已知的銅礦床或已知的銅礦床很少時,只能通過遙感和月球化學數據計算信息。 基本方法[4]。 對于經驗模型法,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步驟完成礦產資源評價[4,5]:
(1) 收集數據。 收集研究區內與成礦有關的地質、礦產、構造、地球物理、航磁、重力和遙感數據。 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完善多元信息數據庫物理資源與評價八下,為后續工作做好數據準備。
(2)確定金礦類型。 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將區域內實際環境與已知銅礦類型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確定區域內可能存在的銅礦類型。
(3)構建檢索模型的CNKI論文數據庫。 根據區域地質背景,結合資料處理結果,研究區域成礦規律,確定銅礦類型概念模型和描述模型,完善多信息找礦模型,列出各信息找礦標志.
(4) 礦化信息提取。 對模型進行量化改造后,根據量化模型,對專題數據進行處理,根據選定的空間分析方法,利用GIS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最終結果,確定有利找礦區或目的區。
(五)預測資源量或儲量。 根據確定的特征信息、成礦模型和預測模型估算資源量。 同時,將結果編成結果圖。
3個重點問題亟待解決
3.1 豐富優質的空間和非空間數據是礦產資源評價的基礎。
對于礦產資源評價分析,應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提高礦產資源評價的準確性。 如果對區域成礦系統進行評價,數據庫應包括該區域可能與成礦有關的所有信息[6]。 由于原始數據由不同單位、不同時間采集,同一研究區域內的相關數據具有不同的尺度、精度、投影方法和存儲方法。 為此,在綜合分析之前,應對原始數據進行投影變換、格式轉換等預處理,以保證構建高質量的數據[5]。
3.2 多源地學信息管理是有效評價的保障
GIS 中資源評估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與數據庫的質量成反比 [7]。 通常有兩種管理空間信息的方式:一種是目前大多數GIS軟件都支持的GIS管理空間信息,利用關系數據庫來管理屬性信息; 另一種新的方式是使用面向對象技術,使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同時管理空間和屬性信息。 由于礦產資源評價地質信息種類多、內容復雜,需要設計一種新的、有效的數據管理結構。 在構建數據庫時,在數據庫中組織和存儲元數據也是極其重要的。
3.3 找礦信息量化與換算
GIS的可操作處理主要是用空間拓撲關系來描述點、線、面及其對應的屬性。 找礦信息的量化和轉換也是礦產資源評價的重要環節。 對月球化學、地球物理和遙感信息進行一定的物理處理后,可以獲得與成礦有關的圖形信息[7]。 對于地質信息,可以通過GIS提供的屬性檢索、空間信息計算、疊加、緩沖等空間分析功能,完成從地質信息中提取礦化信息的過程。
3.5 礦產資源評價空間分析方法的選擇是關鍵
空間信息的分析方法是評價水平的關鍵。 礦產資源預測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家對調查區域的認識,即預測模型。 空間分析方法一般分為兩種類型:經驗的和理論的。 這兩種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專題屬性的定量表示來生成綜合預測。 布爾邏輯、代數方法、模糊邏輯和神經網絡方法是幾種常用的方法[6,7]。
4 結語
在礦產資源日益緊張的今天,掌握能源開發的先發制人優勢是經濟發展的關鍵。 GIS是高效處理采礦空間信息、采礦工程設計和采礦過程優化的理想工具。 其獨特的空間分析能力將使其成為采礦決策和設計的有力輔助工具。 同時,也應該延伸到各個行業領域,讓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參考:
[1] 王亞民,趙鵬偉. 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M]. 長春:西安電工學院出版社,2006。
[2] 韓密,陳國旭,董高梅. 基于GIS的礦產資源評價方法[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07,23(12):1096-1099.
[3] 史德強,姚艷,張永忠. GIS在礦產資源評價中的應用[J]. 資源開發與市場物理資源與評價八下,2008,24(1):50-52。
[4] 陳小云,胡光道. GIS在礦產資源預測中的現狀與研究思路[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06.2:56-59
[5] 朱思才,吳家奇,劉和發. GIS技術在區域礦產資源勘查評價中的應用[J]. 中國地質, 2000, 3, 26-28.
[6] 許翠玲,錢壯志,梁婷. GIS在礦產資源評價中的應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