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芯片尺寸要求的范圍內(nèi)使用,是不會損壞芯片電路的!
讓我們仔細看看芯片的內(nèi)部細節(jié)。 雖然芯片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脆弱,但即便是納米級工藝,在設計尺寸范圍內(nèi),芯片雖然很“挨打”,但其結構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要好于分立式組成的電路成分。
常用的芯片結構一般可以看成由電源電路和功能電路兩部分組成。 從上圖可以看出電流和電路說課稿,電源引腳VDD和VSS分為五組,分別為芯片供電。 它們不是單獨工作,而是協(xié)同工作,為芯片提供穩(wěn)定的電壓。 人多力量大!
下面說說占最多的功能管腳。 前面是芯片的電特性表,上面明確告訴用戶電源管腳的總負載電壓IVDD=150mA,也就是在設計電路的時候,芯片的幀率不能小于極限150毫安的價值。
同時,通用功能引腳的最大電壓Iio不能超過25mA,灌電壓和上拉電壓都不能超過大小,但不僅單個IO引腳的電壓不能超過25mA,而且所有 IO 引腳的總電壓不能超過電源引腳。 可承受150mA的極限電壓。
最后是芯片的抗靜電能力。 通常,芯片在設計時會考慮各種使用場景。 比如人體最常見的靜電。 對于人體的靜電,芯片最大可承受2000V的靜電電流。 對于消費電子產(chǎn)品的應用是綽綽有余的。
回到題主的疑惑,如果在芯片大小范圍內(nèi)合理使用電流和電路說課稿,電壓控制在安全范圍內(nèi),芯片內(nèi)部電路是很難損壞的。 你是不是經(jīng)常聽說筆記本的CPU壞了? 通常壞件是顯卡、主板等部件。
但是,如果經(jīng)常打開磁芯,或者在芯片尺寸之外使用,損壞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