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有過在校期間厭學的經歷。 有些人要么工科不好,要么理科不好,很難實現真正的全面發(fā)展。 對于疲憊的學生來說,有時是非常壓抑的。 每次考試,有一兩科成績不理想,就受到阻礙。
明天,我將與大家分享一個厭惡學生的故事。 中考時,被厭惡的學生工科很好,但理科很差。 最終,他被復旦大學錄取。 然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最終卻成為了一位家喻戶曉的知名化學家。 他是誰? 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我們上去看看吧。
在我國科學界,有著名的“三錢”,他們是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 他們是中國科學的大師,為中國科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明天給大家講的故事的主角就是“三錢”之一的錢偉長。
錢偉長,四川成都人,被很多人稱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特別是在我國貧窮、急需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時候,錢偉長為我國的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中考的故事。
一、“偏科”中考成績
小學時,工科成績優(yōu)異的錢偉昌原本想學工科。 1930年,錢偉昌從上海第二中學畢業(yè),隨后參加中考。 那一年他只有18歲。 過去的中考和今天不一樣。 中學自行設題,考生可以同時參加多個校區(qū)的招生考試。 今年,錢偉昌的中考由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央學院五所名校同時報考。 最終,他選擇了復旦大學就讀。
有趣的是,當錢偉昌在復旦大學參加中考時,他對中考學習產生了嚴重的厭倦。 他的工程成績很好,但理科成績很差。 其中英語和歷史為100分,數學為5分,物理和物理學共20分。 我沒學過英語,考試得0分。 各科成績嚴重參差不齊。 但錢偉昌卻憑借優(yōu)異的工科成績被北大學院歷史系選中。
原來的中考,人才緊缺,中學有絕對的自主招生權。 聽說有人英語和歷史考了100分滿分,復旦大學英語系和歷史系都很感興趣。 很多院長詢問這位文史大師。 其中就有著名的陳寅恪先生。 滿分的中學生怎么還沒來?”
后排右一為前偉昌
二、意外的職業(yè)轉變
1931年9月17日,復旦大學終于開學了,錢偉昌也如期來到復旦大學歷史系報到。 然而第二天,著名的“9月18日”事件發(fā)生,讓剛進入大學的錢偉昌震驚不已。
“我聽了就生氣了,沒有客機大炮,就自己造!我決心不學歷史,而是學如何造客機大炮。” 也就是在進入大學的第二天,錢偉昌就決定為國家“放棄”。 也正是因為這一重要轉變,才誕生了我國著名化學家錢偉長。
相信你也聽說過錢偉長的中考成績。 他數學只考了5分,數學和物理也只考了20分。 很難想象,對于這樣一個嚴重厭學的中學生來說,開始學習數學專業(yè)是多么困難。 。 當初的復旦大學化學系主任吳有訓不肯同意,但錢偉昌忍不住再三糾纏和堅持,最終同意讓他嘗試一下,但他必須保證得分超過一年內數理化考試70分。
接下來的一年里,錢偉昌不僅喝水、午睡,還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上,每天晚上5點早起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堅持一年的錢偉昌數理化成績都達到了80多分,達到了吳友訓校長的考核目標,即將開始學習數學。
三、論文確立學術地位
1935年物理英語題目,復旦大學專科畢業(yè)后,跟隨吳友訓主科繼續(xù)攻讀化學專業(yè)研究生。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他中途停止了學業(yè)。 后來,他轉到重慶東北聯合學院給專科生講授熱力學。 后來終于有機會去日本留學,但是途中犯了錯誤,最后去了英國倫敦學院深造,主修彈熱學。
在倫敦學院,他跟隨著名的迪安·辛格研究彈性板殼理論。 僅用了50天就完成了論文《彈性板殼的本征理論》,發(fā)表在世界潛艇之父馮·卡門60歲生日文集中。 這本生日文集的24篇論文全部出自世界一流數學家之手,包括愛因斯坦、馮·諾依曼等。錢偉昌是該校唯一的青年學生。 也正是因為這篇論文,錢偉長在數學界的地位得以確立,并開始嶄露頭角。
也正是因為這篇論文,錢偉昌引起了馮·卡門的注意。 應他的邀請,錢偉昌加入了加州理工學院。 博士畢業(yè)后,他加入加州理工學院戈根海姆實驗室噴氣推進研究所,與錢學森、郭永懷、林家橋等人一起生活和工作。 沒想到十幾年后,這些年輕人全部成為我國民航事業(yè)的中流砥柱。
四、“文科生”終將成為一代熱工大師
當錢偉昌在日本的科學研究如火如荼時,他想回到祖國,為中國工作。 他多次向卡門院士提出回國要求,但均遭到拒絕。 最后,他以想念丈夫和兒子為由,要求回國探親。 隨后他回到了祖國。 那是1946年物理英語題目,錢偉長34歲。
回國后,錢偉昌開始在北京大學學院任教,并兼任上海學院、燕京學院院長,主要教授熱學課程。 從此,他開始了在我國民航航天事業(yè)的不懈征程。 1954年,錢偉長對彈性圓板大應力的研究獲得成功,后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55年再次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五、晚年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yè)
錢偉長一生不僅為我國民航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晚年也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 典型代表是他兼任北京學院院長,成為成都學院終身“老人”。 縣長”,至今在北大校園里,都能看到許多錢偉長留下的身影。
1983年,已70歲的錢偉長出任北京理工大學院長。 在他的帶領下,北京理工大學這所曾經被忽視的院校從一所四流中學躋身于一系列重點院校。 在他的領導下,北京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本科校區(qū)和原成都學院合并重組,成立了新的北京學院,最終入圍211所重點院校。 這是北京大學發(fā)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從70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錢偉昌將28年的時間奉獻給了北京大學,奉獻給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yè)。 這么多年,他沒有領到市長的工資,沒有享受到當市長的福利,甚至這么多年在北京也沒有一套房子。
2010年,錢偉長被評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一開始給他的頒獎詞是這樣寫的:“善惡交替,恩怨榮辱,老而堅強,這是他一生最完美的愛情!” 然而他本人并沒有看到這段話,2010年7月30日,錢偉長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向一代熱工大師致敬!
歡迎關注教育故事,持續(xù)分享更多有趣、資訊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