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節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第 1 課)
講義說明:
每一種電子白板都有自己配套的白板軟件,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 看來明天用這個白板軟件做的講義,以后再用另一個白板就不能正常使用了,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因此,為了使白板教案在未來的課堂上依然遵循凸透鏡成像原理動畫,采用Adobe Flash CS5軟件制作交互式講義。 本講義除了圖文交互、按鈕交互、動畫制作交互功能外,講義的播放無需安裝任何軟件,兼容性強,簡單易用。
凸透鏡成像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至今仍是中學生學習的難點。 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基于光不可見的原因,中學生在分析凸透鏡的光路和成像規律時,表現出理解知識點的困難。 因此,本講義通過Flash互動動畫、利用計算機編程虛擬化學實驗、電子白板演示等方式,讓中學生觀察光學實驗的每一個光路和實驗細節,幫助中學生認識和理解凸透鏡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講座內容:
鏡頭應用圖片展示、凸透鏡特性及光路分析、凹透鏡特性及光路分析、練習題、添加書寫功能
虛擬實驗包括:凸透鏡實驗(三)、凹透鏡實驗、凸透鏡成像實驗及其動態光路
教學目標:
1.可以識別凸透鏡和凹透鏡。
2.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1.知道什么是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教學重點:
1、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2.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3、培養中學生“提問”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中學生“提問”的能力,進一步熟悉探究性學習的通常流程和技巧。
教學流程:
一、簡介
問:朋友們,您生活中用過或見過什么樣的全身鏡?
中學生清單:鏡子、汽車后視鏡、變形鏡、老花鏡、遠視太陽鏡、放大鏡、棱鏡、太陽鏡等。
分類:鏡片(光的折射)、鏡子(光的反射)
在本課中,讓我們研究一下在我們的生活鏡頭中允許光線穿過的鏡子。
2、新課教學
展示一個凸透鏡,讓中學生觀察它的結構特點:中間厚,邊緣薄。
畫出凸透鏡的示意圖,比較圖片,并描述概念:
主光軸:連接兩個球心的線;
光學中心:鏡片的中心,光線通過光學中心的方向保持不變。
演示實驗:將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凸透鏡上,在凸透鏡后面放置光屏,將前后連接起來,觀察屏上的圖像。
實驗現象:在某一位置,光線集中在一點上。
焦點(F):一束平行光經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一點,該點稱為凸透鏡的焦點。
焦距(f):從焦點到光學中心的距離的焦距。
凸透鏡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焦點,該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相等(即左右焦距相等)。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因此凸透鏡也稱為會聚透鏡。
動畫演示并分析了凸透鏡的三種特殊光線:
1、任何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必須通過焦點;
2、所有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必須平行于主光軸;
3、光經過光中心后傳播方向保持不變。
中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儀器使用凸透鏡?
如:放大鏡、相機、投影儀。 可以列出: 太陽鏡鏡框。
分析:老花鏡的鏡框是凸透鏡,而斜視鏡的鏡框是凹透鏡。
展示凹透鏡,讓中學生觀察凹透鏡和凸透鏡結構上的差異: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
引導中學生推測凹透鏡對光的影響。 (漫射光)
指導中學生設計實驗并上講臺演示實驗: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透鏡后,光線向外發散,發散光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稱為凹透鏡的焦點。 從凹透鏡的焦點到光學中心的距離稱為焦距。
請中學生畫出光路圖。
3、本節小結:
鏡片的分類: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
凹透鏡:中心薄凸透鏡成像原理動畫,邊緣厚。
透鏡的作用: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又稱會聚透鏡。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又稱發散透鏡。
鏡頭特殊光線:
任何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必須通過焦點;
所有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必須平行于主光軸;
通過光中心的光的傳播方向保持不變。
4. 家庭作業:問題 1 和問題 2
5、黑板設計
第五節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1)
1、透鏡:凸透鏡、凹透鏡
2.焦點F、焦距f、光學中心O。
3.特殊燈光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