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2018年2月5日,優維科技CEO王金銀在《打破當代CMDB模型應有局面之道——第01期》中發表《新一代CMDB模型構建手冊》的演講分享。 IT大師作為獨家視頻合作伙伴,表示是經過主辦方和主講人審核授權后發布的。
閱讀字數:3087|8分鐘閱讀
概括
明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新一代CMDB模型構建手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困境:當前CMDB模型面臨的普遍困境
前期很多CMDB建設都是倉促完成的,但是后期的維護逐漸被開發、運維等角色拋棄,變成了廢墟。 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制度本身的各種激勵因素,但更多的是方法論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我找到了構建資源維護的流程和場景的強大驅動力,雖然這都是我自己的一廂情愿。
從常規部門的角度來看,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部門負責CMDB所觸及的配置建設和管理,而資源部門根本不關心(也很難關心)與資源相關的底層應用。 整個問題似乎陷入了懸而未決的西街。
那么業界明天的CMDB模式存在哪些問題呢? 可以從什么角度來拆解和分析這個問題呢?
破局:構建CMDB模型的正確思路
這里我更提倡分層CMDB建設,業務層和資源層CMDB分開建設,但一定要以應用CMDB建設為主,逆向建立資源層CMDB建設。
但想法就是想法。 從實際業務場景出發,如何將真實的化學世界精準映射到模型世界?
我們應該如何改進匹配所有實際場景的模型? 您是否也認為CMDB的模型設計就像數據庫表的設計一樣簡單? 基于新思路推導出來的CMDB模型與過去的CMDB模型有哪些區別? 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體系:模型標準框架
CMDB是一個IT資源管理系統,可以有效支持和反映應用程序運行所占用的資源。 應用占用的服務器是一個資源,占用的顯存是一個資源,占用的存儲是一個資源,占用的負載均衡器是一個資源。
但一定要注意vmware虛擬化物理機教程,這個資源更多地表現為前端服務,比如IaaS服務或者PaaS服務。
本次分享將提出IaaS、PaaS和應用層的標準模型框架。 這個框架改變了以往簡單的二維表的描述,真正建立了一個符合大多數IT系統背景的CMDB模型應該是什么樣子。
演示:模型應用場景推演
事實上,在模型建立的基礎上,我們會對各種CMDB場景進行推演,從而驗證新的CMDB模型的適應性。
不過,此次提出的運維管理新思維,經過多個項目的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為過去很多未解決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貼近業務的資源,驅動力最強。
當前CMDB模型面臨的問題
當前 CMDB 的模型問題
如今,很多CMDB模型仍然關注底層資源。 這個底層資源一部分是指IaaS層的資源管理,另一部分是指PaaS層中間件的資源管理。 至于下層的應用,雖然它的模型描述很簡單,但只有應用的一些基本信息。
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是無應用的角度。 今天我們創建并管理了這么多的資源對象,但我們不知道它們是為誰服務的,盡管真正的重點是應用。 這個我將總結為應用層的理解。
該模型不是很動態。 當每個模型對象調整其屬性或關系時,傳統數據庫中的技術特征成本非常高。 我將模型的動態可視化為二維。 第一個是 CI 級別的模型對象之間的動態,第二個是實例級別。
第四個問題是場景過渡的設計。 我覺得場景是可以預設的,詳細的模型會帶來很大的管理負擔。 有時認為場景過于復雜,導致模型管理的后續負擔非常重。 由簡單到復雜很容易,由復雜到簡單卻很難。
技術限制了想象力。 受限于CMDB平臺技術本身的能力,這種模式很難擴展。
缺乏IT架構思維。 我想講的是從業務架構到應用架構再到基礎設施架構。 業務架構還包括基礎架構和數據架構。 明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之后,就可以表達出結構的每一層所帶來的本質關系連接是什么。
CMDB系統截圖
構建CMDB模型的正確思路
新一代CMDB在哪里?
新思維:突破配置管理的認知,導致界限不清。 配置轉向 IT 資源。
新方式:從上到下而不是從下到上推動CMDB的實施。
新模型:模型構建,傳統的關系模型難以滿足。
新技術:使用新技術、新功能架構,重新定義功能邊界。
CMDB 元數據的兩種用途
CMDB模型最終需要實例化數據和關系,正確的模型建立可以為不斷變化的場景提供數據基礎。
第一個是 ITSM 管理流程。 在很多傳統企業中,CMDB仍然需要為ITSM流程提供數據支撐服務。
第二個是以執行為導向的流程。 整個端到端的IT交付流程需要完整的元數據,尤其是應用層面的元數據。
兩層CMDB,建立不同的管理視角
CMDB架構分為基礎資源層架構和應用資源層架構。 應用層的資源框架以應用為中心整合相關資源。 資源及其資源之間的關系稱為拓撲(應用拓撲、物理拓撲)。 資源管理有兩種形式:手動維護和手動發現。 該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場景和手動維護的手段。
克山CMDB基礎建設規則
1. 專為IaaS和PaaS而設計,以便管理所有底層資源。
2、狀態控制是通過運維過程手動完成的。
3、CI的維護應采用人工深度檢測,而不是人工維護。
4、資源信息必須能夠為底層應用提供服務。
5、必須滿足基礎資源的CI管理需求。
CMDB構建原理應用
1. 提供統一的應用元數據管理能力,無論應用類型如何。
2、核心需求是應用生命周期管理。
3. 關注應用而不是基礎資源。
4、從應用資源的角度與IT資源建立靈活的關系。
5、為應用資源、動作、狀態的統一管理提供支持。
6.基于統一的基礎資源層CMDB。
7、核心場景是持續交付。
CMDB模型分層理解的應用
應用CMDB是一個完整的面向資源的描述。 應用資源分為應用部署資源、服務資源和動作資源。
部署資源是應用程序部署所依賴的資源,通常也稱為本地資源,例如主機、程序包等。
服務資源是應用程序依賴的資源,通常被稱為附加資源(來自),例如應用程序的服務套接字、應用程序依賴的PaaS資源、應用程序依賴的應用程序資源等等。
場景動作是附加在資源上的動作描述,是資源的管理方式。
新模型的標準化框架
新一代CMDB資源模型框架
核心原則:只有一種資源可以提供服務,而且還依賴于其關聯的資源,因此必須采用三維模型解決方案。
IaaS 層硬件對象模型
對每一個圖像進行實例化和描述就足夠了,無非就是屬性和關系。
IaaS 層軟件定義的對象模型
如上圖所示,IaaS層軟件定義對象模型分為三個層次。 最內層好像叫依賴操作資源,主機只是其中之一。
這三個級別必須包括服務、組件實例和主機。 服務運行過程中啟動了哪些運行實例,這些實例進程在哪些主機上vmware虛擬化物理機教程,主機的后綴是一個IP列表。
組件實例有兩種,一種是它自己的實例,應用程序包在程序運行時實例化。 一種是依賴實例,就是實例化依賴組件。
自有服務是自啟動的服務對外暴露的形式。 依賴服務是指在運行時關聯的服務。
該模型的表達與PaaS層對象的表達類似。
PaaS層對象模型的核心概念
需要深入理解服務、實例、主機之間的層次關系,準確表達組件和集群之間的區別,比如Mysql組件和Mysql集群。
應用層對象模型核心概念
應用層對象還應對服務、實例、主機之間的層次關系有深入的理解,并準確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