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光學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凸透鏡成像原理。 這也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 明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凸透鏡成像的原理。 感興趣的同學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凸透鏡成像原理
凸透鏡利用光的折射來形成圖像。 物體置于焦點之外,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左側形成倒立的虛像。 虛像有縮小、均衡、放大三種。 物距越小,像距越近。 越大,虛像越大。 當物體置于焦點處時凸透鏡成像原理圖解,凸透鏡的同側將形成正立且放大的實像。 物距越大,像距也越大,導致實像越大。
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是一倍焦距分為實實,雙倍焦距分為大小。 虛像總是橫向的,近像和遠像變大。 實像總是在同一側直立,物體的近像變小。 圖像的大小是固定的,圖像跟隨物體。 凸透鏡主要起會聚光線的作用,由它形成的圖像可以是倒立、縮小、加寬、放大的虛像。
凸透鏡的應用
1. 相機
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它的膠片就是光幕。 當相機拍攝場景時凸透鏡成像原理圖解,場景到鏡頭的距離將小于兩倍焦距。 這是因為物體到鏡頭的距離小于焦距的兩倍,從而成為縮小的、倒立的虛像。
2. 投影儀
投影儀的鏡頭也是凸透鏡。 當魔術KT板受到強光照射時,屏幕上會出現倒立放大的虛像。 為了使屏幕“正立”,需要將投影膠片的位置倒過來。 如果你想把投影機做得更大,鏡頭應該靠近物體并遠離屏幕。
3.耳朵
雖然人體的耳鞏膜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但黃斑卻是一個光幕。 如果我們是近視眼,我們就看不清這么近的物體,因為近處物體形成的圖像位于黃斑后面。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佩戴凸透鏡進行調節,這樣才能清晰地識別附近的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