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氣化與效率討論講稿-CAL-.-(YICAI)-One1 電氣化與效率 尊敬的老師們,您好! 我想談論的話題是電力。 我嘗試從四個方面來談一下。 一、淺談教材 1、該科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進一步了解電能知識,可以讓中學生知道使用家用電器消耗電能的速度有多快或多慢,也有利于中學生的學習。之前的《小燈泡電功率的測量》和《安全用電》的理論計劃; 并且它被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一項重要指標,在生產生活中也廣泛應用,對中學生今后的生活體驗具有重要意義。 本部分教材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電力的概念、千瓦時的由來、
2、額定功率和電功率的檢測原理建議在2課時內完成。 我的安排是這樣的:(講義展示)第一堂課我會做一個試講。 二、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和三個維度并重的教學理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 (1)了解電功率是一個數學量,表示功率。電力消耗的速度。 (2)了解電功率的定義、公式和單位 (3)了解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 過程目標: (1)獨立探索不同家用電器同時消耗的電能數量,培養中學學生實驗和探索的能力。 2(2)通過課堂模式的改變,不僅增強了中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而且培養了與他人溝通與合作的意識; (3)通過電力概念的建構過程,促進中學生掌握化學研究問題的方式,除了“學”就是“學”。情感目標:(1)體驗科學
3.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2)提高節約用電的意識 3.教學重點是理解電力概念,知道額定電流和額定功率 4.教學難點的電力概念的構建中心讓中學生學會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 以教案為主線,引導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采用討論法、演示法、實踐法; 穿插實驗,情境激發疑問,組織中學生討論、展示和交流,引導中學生總結、評述,以達到教學目標。 目的是讓中學生不僅學習書本知識,而且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講授過程 1、練習測量 將本課使用的電能表圖片打印在教案上,讓中學生課前獨立完成相關問題(講義展示),并在課堂上盡快交流答案。班級。 它既是上節課準備的主要內容,也是本節課實驗探索的必要知識準備。 2. 自主探索3(1
4.) 首先(展示A和B兩個燈泡,分別為100W和60W)并詢問:你想知道它們在一段時間內消耗了多少電量? 展示實驗設備,指導中學生設計實驗,討論交流,得到最終的實驗技能,然后選擇兩組同時進行演示。 班主任特意分配A組時間為1分鐘,B組時間為2分鐘,然后進行實驗獲取數據。 (講義上展示了實驗設計和數據)(2)拿出來,引導中學生對比A和B的數據測小燈泡電功率評課稿,思考以下問題:哪個燈泡耗電多(B)哪個燈泡更亮(A)哪個電能表轉得快一些(A)轉得快解釋一下哪些(解釋耗電量快)你能通過剖析數據來證明你的觀點嗎? (指導中學生通過簡單的估算得出同一時間(1分、1秒)所消耗的電量,可以進行比較)對電量消耗速度的認識和理解
5、比較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難的環節。 通過這次實驗,中學生自主探索,加上問題的引導,思維碰撞,最終得出初步推論:燈泡越亮,電能表轉得越快,消耗電能的速度就越快。同時得到了更快和更慢的方法,為下一步的電功率概念做準備。 從而培養了中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樹立了中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 43、合作互學 在剛才實驗推演的基礎上,用提問的方式引導中學生閱讀教材和小組討論,完成電力概念的建構過程。 為什么要引入電力? (引入“電功率”的目的是。)如何表示電功率? (電功率的定義是。)根據定義,應該如何估計? (估算公式:)它的單位是什么(公式中各個化學量的符號和單位:)在問題的指導下,學習
6、學生根據以上實驗,自學教材的相關內容,自然而然地獲得了電功率的概念。 隨后,通過討論得出了電功率的估算方法,大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讓中學生不僅“學”,而且“懂得如何學”,我采取了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既培養了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了中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4、梳理改進(1)首先展示常見家用電器的標志,讓中學生找出電力,并嘗試表達電力的含義。 (2)千瓦時(又稱“度”)測小燈泡電功率評課稿,這個單位是怎么來的? 為什么1Kw.h=3.? 為了讓中學生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設計了一個練習:練習1.有一臺空調,功率為1000W,那么它一小時耗多少電? 5 通過估算,中學生會發現他的答案等于1Kw.h! 中學生恍然大悟:如果用Kw作為電功率的單位,用h作為時間,那么電能的單位就是Kwh。 此外,我還設計了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習,引導中學生熟悉公式的推導和單位的統一。 練習2:1度電100W燈泡可以工作多少小時? 中學生學習了電力的定義后,仍然面臨很多問題。 對單位“瓦”的理解、估算時、單位統一、公式變體等。本節通過觀察、表達、推理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