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銜接---05 從斜面小車到打點計時器(解析版)
更新時間:2021-08-05 07:06:31 文件大小:
1.22 MB |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
運行環境:
/WinNT/2000/XP |
授權方式:
免費資源 |
下載次數: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下載地址1
【重溫·初中】
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1.實驗目的:學會用刻度尺和秒表測平均速度
2.實驗原理:
3.實驗器材:停表、小車、斜面、刻度尺
4.實驗裝置組裝:如下圖
5.實驗步驟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擋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測出小車將通過的路程s1。
(2)測量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擋板的時間t1、t2、t3。
(3)根據測得的s1和時間t1、t2、t3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v2、v3并求出平均值。
(4)將擋板移至斜面中部,測出小車從斜面到擋板距離s2。并測量三次時間。
(5)用s2除以所用的時間,得小車通過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思考:
(1)如何得出小車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解答】根據公式:計算。
(2)小車的運動是勻速運動嗎?
【解答】不是
(3)AB段平均速度vAB、BC段平均速度vBC、AC段平均速度vAC的大小關系如何。
【解答】vBC >vAC> vAB
【知新·高中】
打點計時器的原理及使用:
電火花計時器 電磁打點計時器
結構圖示
工作電壓 220?V交流電 6?V交流電
打點方式 周期性產生電火花 振針周期性上下振動
打點周期 0.02 s 0.02 s
記錄信息 位移、時間
實驗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實驗目的:學會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物體的速度。
2.實驗原理:與運動物體連在一起的紙帶上打出的點記錄了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測出兩個計數點間的位移Δx,這兩點間的時間間隔可由Δt=(n-1)×0.02 s求得,則平均速度v=,當Δt很短時,可以認為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實驗器材:打點計時器、學生電源、刻度尺、紙帶、復寫紙、導線、坐標紙。
4.實驗步驟:
(1)把電磁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桌子上,紙帶穿過限位孔,把復寫紙套在定位軸上,并且壓在紙帶上面。
(2)把電磁打點計時器的兩個接線柱接到6 V的低壓交流電源上。
(3)接通電源開關,用手水平拉動紙帶,使它在水平方向上運動,紙帶上就打下一系列點。隨后關閉電源。
Ⅰ測平均速度:
①從能看得清的某個點開始,往后數出若干個點,如果共有n個點,那么這n個點的間隔數為n-1,則紙帶的運動時間Δt=(n-1)×0.02 s。
②用刻度尺測量出這幾個點間的距離Δx。
③利用公式v=計算出紙帶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Ⅱ測瞬時速度:
①把紙帶上能看得清的某個點作為起始點O,以后的點分別標上A、B、C、D……作為“計數點”,如圖所示,依次測出O到A、A到B、B到C……之間的距離x1、x2、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