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銜接---10 力、重力、彈力(解析版)
更新時間:2021-08-06 06:51:17 文件大小:
1.08 MB |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
運行環境:
/WinNT/2000/XP |
授權方式:
免費資源 |
下載次數: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下載地址1
【重溫·初中】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3、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5、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6、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三、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4、彈簧測力計:
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調零;“讀”:讀數=掛鉤受力。
C、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知新·高中】
一、力和力的圖示
Ⅰ力的特性
(1)力的物質性: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或者說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沒有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的力。我們談到一個力時,一定同時具有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不存在只有受力物體而沒有施力物體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體而沒有受力物體的力。
(2)力的相互性: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那么另一個物體一定同時對這個物體也施加了反作用力,即力總是成對出現的。施力物體同時又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又是施力物體。
(3)力的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是矢量。
Ⅱ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比較
作圖步驟 力的圖示 力的示意圖
1 選定標度(用某一長度表示一定的力的大小) 無需選標度
2 從作用點開始沿力的方向畫一線段,根據選定的標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確定線段長度 從作用點開始沿力的方向畫一適當長度線段即可
3 在線段的末端標出箭頭,表示方向 在線段末端標出箭頭,表示方向
[特別提醒]
(1)物體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時并不一定相互接觸。
(2)力直接產生于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之間,不需要第三個物體傳遞。
(3)畫出一物體受到的不同力時要用同一標度。
小試牛刀:
例:關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一定受外力的作用
B.物體的運動狀態不發生變化,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C.物體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時出現形變和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的現象
D.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