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銜接---16 牛頓第一定律(解析版)
更新時間:2021-08-08 06:46:22 文件大小:
1.15 MB |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
運行環境:
/WinNT/2000/XP |
授權方式:
免費資源 |
下載次數: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下載地址1
【重溫·初中】
Ⅰ 伽利略斜面實驗:
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Ⅱ 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Ⅲ 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4、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A、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
B、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即不管物體受不受力、受平衡力還是非平衡力),物體受非平衡力時,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知新·高中】
一、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
1.理想實驗法的魅力
讓小球沿一個斜面從靜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的高度。如果斜面傾斜角度減小,小球在這個斜面上達到原來的高度就要通過更長的路程;繼續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使它最終成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達不到原來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續運動下去。
2.伽利略的思想方法
實驗+科學推理的方法。
3.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
(1)伽利略用“實驗+科學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2)第一次確立了物理實驗在物理研究中的基礎地位。
(3)揭示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4)理想實驗在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
小試牛刀:
例:圍繞“力與運動”的關系的認識與研究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下列敘述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
A.亞里士多德根據“用力推車,車子前進,停止用力,車子就停下來”這一現象,提出了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B.亞里士多德在分析“推車問題”時,只強調了推力,而忽視了摩擦力的作用,因而得到了錯誤的結論
C.伽利略用自己設計的理想實驗,觀察到了沒有摩擦力的作用時小球就可以以恒定的速度運動下去,從而推翻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錯誤結論
D.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雖然是假想實驗,無法完成,但由此得到的結論是可靠的
【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