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填空、選擇題易錯易混分類剖析.zip
下載地址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下載地址1資源介紹
在中考物理命題過程中,為了考查同學們思維的準確性,增加試題的難度,命題者常會有意加入一些干擾因素,巧設陷阱,有時一道選擇題中會設置一個或幾個陷阱。同學們一不留神就會誤入其中。本文精選2017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試題中最典型的易錯易混題為例,從“典型錯誤”“錯因分析”“正確答案”“特別提醒”等幾個方面來剖析,讓同學們深入地了解別人究竟錯在哪里,以警示自己。通過解題找到自己知識上、思維上的缺陷,澄清一些模糊認識,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聲、光類易錯易混題剖析
易錯點1 混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例1 (2017·賀州)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B.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40 m/s
C.聲音的頻率越高,響度越大
D.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典型錯誤】D
【錯因分析】混淆聲音的產生、傳播和人耳感知聲音的過程及聽到聲音的條件。
【思路導析】聲音的傳播靠介質,在固體、液體、空氣中都能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其影響因素是振幅和距聲源的距離;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物體振動時,我們不一定聽到聲音:(1)聲音靠介質傳播,若物體在真空中振動,我們就聽不到聲音;(2)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 ~ 20 000 Hz,超出這一頻率范圍的聲音人耳是聽不到的。
【正確答案】A
【特別提醒】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首先要有發聲物體在振動發聲且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即每秒振動20~20 000次),其次還要有傳播聲音的介質,最后聲音還要能引起人的聽覺。
易錯點2 混淆音調和音色
例2 (2017·云南)彈奏前調整琴弦的松緊程度,可以改變琴聲的 ;根據樂器發聲的 ,可以聽出是什么樂器在演奏(填“響度”“音調”或“音色”)
【典型錯誤】音色音調
【錯因分析】把音調和音色相混淆。
【思路導析】音調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琴弦繃得越緊,振動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彈奏前調整琴弦的松緊程度,可以改變琴聲的音調;不同樂器、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我們是靠音色來辨別樂器的種類。
【正確答案】音調音色
【特別提醒】音調和物體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不同樂器、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產生的音色會不同。
易錯點3 混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例3 (2017·黑龍江)下列詞語與其物理知識相符的是( )
A.鏡花水月——光的直線傳播
B.杯弓蛇影——光的折射
C.魚翔淺底——光的反射
D.鑿壁偷光——光的直線傳播
【典型錯誤】B
【錯因分析】不知道光的直線傳播條件,混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概念。
【思路導析】鏡花水月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從水中池底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池底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魚翔淺底。鑿壁偷光,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
【正確答案】D
【特別提醒】光在自然界中有三種現象:(1)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如日食、月食、激光準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2)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就會發生光的反射,我們能夠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鏡成像、水中倒影等;(3)當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偏折,發生折射現象,如:看水里的魚比實際位置淺等。
易錯點4 不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例4 (2017·長春)小芳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 m處,鏡中的像與她相距 m,若她遠離平面鏡,則鏡中像的大小將 。
【典型錯誤】1 變小
【錯因分析】不理解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受日常生活中錯誤經驗的影響,導致錯誤答案。
【思路導析】小芳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lm處,根據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小芳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1 m,所以小芳和小芳的像之間的距離是2m。小芳在平面鏡中成像大小和小芳的大小有關,跟小芳到平面鏡的距離、平面鏡的大小都沒有關系,所以小芳遠離平面鏡時,小芳像的大小不變。
【正確答案】2 不變
【特別提醒】解題的關鍵是抓住平面鏡成 像的特點:鏡面是像和物的對稱軸。人靠近平面鏡時,感覺像變大,實際上像的大小不變,是眼睛看像的視角增大,感覺像在變大,是一種錯覺。
易錯點5 混淆凸透鏡成像的各種情況
例5 (2017·連云港)在“探究凸透鏡成像 規律”的實驗中,小明將燭焰放在凸透鏡前某一位置時,恰好在凸透鏡后20 cm處的光屏上出現一個與該燭焰等大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 cm
B.此時的物距大于20 cm
C.當物距是30 cm時,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像
D.當凸透鏡的一部分被遮住時,光屏上不能呈現完整的像
【典型錯誤】A或D
【錯因分析】錯解原因是不能根據凸透鏡 的成像情況推斷物距與焦距的關系,不知道任何一小部分的凸透鏡都可以生成物體完整的像。
【思路導析】當蠟燭恰好在凸透鏡后20 cm處的光屏上出現一個與該燭焰等大的像時,可知凸透鏡的焦距 10 cm;當物距是30 cm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光屏上呈現倒立縮小的像;當凸透鏡的一部分被遮住時,光仍可以通過凸透鏡的其他部分發生折射,光屏上的像依然完整,只是亮度減弱。
相關試題試卷推薦
- 初中物理階段綜合檢測(一~八)word版答解析打包共享
-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逆襲卷及其參考答案
- 初中物理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課時練習及部分參考答案
- 沿淮教育聯盟九年級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卷.doc
- 2019年九年級畢業暨升學模擬考試(二) 物理試卷含答案
- 初中物理中考真題精練18份word版打包共享
- 初中物理5年中考分類匯編(14~18年19份)word解析版打包免費共享
- 備戰2020九年級物理專題01 聲現象-中考物理《考點微專題》(原卷版).doc
- 初中物理專題復習與壓軸題打包共享word版
- 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沖刺卷(一~四)word版打包分離
- 初中物理教師解題競賽.doc
- 初中物理階段檢測卷及模擬卷 word版(有答案)打包共享.r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