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08~20年十三年中考試題分類匯編-研究方法共享
下載地址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本地下載資源介紹
-------------------------------------
一 選擇題
1 (20麗水)3.(3分)為了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人們會通過制作模型或模擬實驗進行研究。下列屬于模型的是( )
A.用力拉板使紙斷裂
B.向內推書使書隆起
C.地球儀
D.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
【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解:
A.用力拉板使紙斷裂,這是模擬在兩側的拉力的作用下地殼的變形,是模擬實驗,A錯誤;
B.向內推書使書隆起,這是模擬擠壓力下地殼的變形,是模擬實驗,B錯誤;
C.學習地理知識時,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利用地球儀可以很形象的描述地球的地貌特征,采用的是模型法,故C符合題意;
D.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這是模擬地球上遠去的帆船的情形,是模擬實驗,D錯誤。
故選:C。
【點評】模型是科學規律和科學理論賴以建立的基礎,各種模型的出現正是科學研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2 (20金華)3.(3分)為了認識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或復雜的事物,人們會通過制作模型或模擬實驗進行研究。下列屬于模型的是( )
A.用力拉板使紙斷裂
B.向內推書使書隆起
C.地球儀
D.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
【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統、過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種表達形式,也可指根據實驗、圖樣放大或縮小而制作的樣品,一般用于展覽或實驗或鑄造機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解:
A.用力拉板使紙斷裂,這是模擬在兩側的拉力的作用下地殼的變形,是模擬實驗,A錯誤;
B.向內推書使書隆起,這是模擬擠壓力下地殼的變形,是模擬實驗,B錯誤;
C.學習地理知識時,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利用地球儀可以很形象的描述地球的地貌特征,采用的是模型法,故C符合題意;
D.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這是模擬地球上遠去的帆船的情形,是模擬實驗,D錯誤。
故選:C。
【點評】模型是科學規律和科學理論賴以建立的基礎,各種模型的出現正是科學研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3 (20嘉興)4.(3分)進行實驗探究時,若要使已獲得的探究結論更具有說服力,下列做法通常無效的是( )
A.增加自變量的數量 B.同一實驗者重復實驗
C.增加實驗樣本的數量 D.不同實驗者重復實驗
【分析】實驗誤差是實驗時經常面對的問題,為了減少偶然誤差,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平均取樣、多次取樣,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
物理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或條件加以人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條件按照特定的要求發生變化或不發生變化,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
【解答】解:為了減少誤差,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平均取樣、多次取樣并計算平均值等。所以,同一實驗者重復實驗、增加實驗樣本的數量、不同實驗者重復實驗都可以;
但利用控制變量法時要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或條件加以人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條件按照特定的要求發生變化或不發生變化,不能增加自變量的數量。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誤差的相關知識,注意探究實驗的變量具有唯一性,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
?
4 (20達州)5.以下四圖為教材中四個實驗探究中的部分簡圖,這四個實驗探究中用到的主要科學探究方法相同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詳解】①探究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②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采用的是轉換法;③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電流、通電時間的關系,需要保持兩個物理量不變,研究另一個物理量對電阻的影響,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④探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需要保持兩個物理量不變,研究另一個物理量對電阻的影響,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綜上,方法相同的是③④。
故選D。
?
5 (20青島)7.以下測量中,三次測量求平均值,不能減小誤差的是( )
A. 用刻度尺三次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
B. 用天平三次測量同一塊橡皮的質量
C. 用量筒三次測量同一塊鵝卵石的體積
D. 用體溫計一天早中晚三次測量同一個人的體溫
【答案】D
【解析】
【詳解】A.書本的長度是一定的,可以通過刻度尺三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故A不符合題意;
B.橡皮的質量是一定的,可以通過天平三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故B不符合題意;
C.鵝卵石的體積是一定的,可以通過量筒三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故C不符合題意;
D.早中晚氣溫有差別,人的體溫也因此有一定的差別,所以不能用體溫計一天早中晚三次測量同一個人的體溫去平均值,減小誤差;只能多次測量某個時刻的體溫取平均值,減小誤差,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
6 (20 婁底) 11.(3分)在科學實驗中,為了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律,經常需要進行多次實驗:
①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多次測量
②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時,改變鉤碼的個數,多次測量
③在研究“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時,換用不同定值電阻,多次測量
④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多次測量導體兩端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值
上述實驗屬于減少誤差而進行多次實驗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答】解:①“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由于測量工具或測量方法等會產生實驗誤差,為了減小誤差采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②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時,改變鉤碼的個數,多次測量,是為了獲得普遍的規律;
③“研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時,尤其是探究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時,如果兩個電阻阻值相同,測量的電流也會相同,就會得出“并聯電路各支路電流相等”的錯誤結論,因此為了尋找普遍規律,換用不同電阻多次測量。
④“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導體的電阻”時,測量的是定值電阻的阻值,測量值是個定值,多次測量可以比較測量值減小誤差。
故選:B。
?
7 (20德州)9.(3分)在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事例中運用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1)研究光現象時,用光線描述光的傳播情況
(2)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
(3)將發聲的音叉緊靠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
(4)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
A.(1)與(3) B.(1)與(4) C.(2)與(4) D.(2)與(3)
【分析】對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熟悉其本質特征,然后進行判斷。
①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稱為模型法;
②控制變量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幾個不同物理量的影響,為了確定各個不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變,改變某一個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與該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③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解答】解:(1)研究光現象時,用光線描述光的傳播情況,采用的是模型法;
(2)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都有關系。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3)發聲體在振動,有時候不容易觀察。將發聲的音叉緊靠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采用的是轉換法;
(4)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探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所以,研究方法相同的是(2)和(4)。
故選:C。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熟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實際問題中能夠識別和應用。
二 填空題
19
一 選擇題
1(19 云南)5.物理研究中常常會用到“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轉換法”等研究方法,下列四個研究實例中,采用“控制變量法“的是( )
A.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
B.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用兩個100歐的電阻串聯代替一個200歐的電阻
D.用U型管壓強計中液面高度差來反映液體內部壓強大小
【分析】物理學中對于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多因變量的問題變成多個單變量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變量,而控制其余幾個變量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變量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的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
【解答】解:A、研究磁場時,引入了磁感線來描述磁場,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題意;
B、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系。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時,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B符合題意;
C、研究兩個阻值為100Ω的電阻串聯時,可用一個阻值為200Ω的電阻來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題意;
D、利用壓強計中U型管兩側液柱的高度差,反映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即將壓強的大小轉換為U型管中的高度差,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解決此題要知道常用的物理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較法、分類法、類比法、轉換法等。
2(19青島)8.下列實驗,正確運用控制變量方法的是( )
A. 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入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
B. 研究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將質量不同的小球從同一斜面不同高度自由滾下
C. 研究電阻大小與材料的關系,將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銅絲和鐵絲分別接入同一電路
D. 研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使質量不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控制變量法重在控制單一變量。
【詳解】當有多個變量影響實驗結果時,適合用控制變量法,控制單一變量,不可出現多個變量,A選項僅有液體密度不同這一個變量,BCD均出現了多個變量,B中有質量與高度兩個變量,C中有粗細和材料兩個變量,D中有質量和材料兩個變量均布符合要求。
3(19瀘州)6.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我們常會用到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理想模型法”“轉換法”等。在下面幾個實例中,對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判斷正確的是( )
1.研究磁場性質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的分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B. 探究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液體溫度變化反映電流產生的熱量,采用的是轉換法
C. 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保持受力面積不變,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 研究聲音的產生時,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與水面接觸,水花四濺表明音叉在振動,采用的是類比法
【答案】B
【解析】
解:A、研究磁場時,為形象地描述磁場的特點和分布規律,引入“磁感線”,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錯誤;
B、電流產生熱量不能直接觀察。在探究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液體溫度變化反映電流產生的熱量,采用的是轉換法。故B正確;
C、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保持受力面積不變,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C錯誤;
D、研究聲音的產生時,將發聲的音叉與水面接觸,水花四濺表明音叉在振動,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錯誤。
故選:B。
①通過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稱為模型法;
②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③控制變量法:物理學中對于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多因變量的問題變成多個單變量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變量,而控制其余幾個變量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變量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的方法;
④類比法也叫“比較類推法”,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
物理研究有很多科學的方法,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是保證探究成功的基礎。
4(19菏澤)8.下列對于科學研究的方法,說法錯誤的是( )
A.在研究光現象時,引入“光線”的概念--類比法
B.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實驗+推理
C.在研究串聯電路的電阻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等效法
D.在研究磁場時,根據小磁針的指向判斷磁場方向--轉換法
【分析】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類比法”“模型法”“理想推理法”等。 【解答】解:a、在研究光的傳播特點時,引入“光線”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錯誤; b、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概括推理得出的,采用的是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故b正確; c、研究串聯電路的電阻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正確; d、研究磁場特點時,根據小磁針的指向判斷磁場方向,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正確。 故選:a。
5(19 泰州)8.物理學中用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下列做法應用了同種研究方法
A. 用磁感線來形象直觀的描述磁場
B. 通過水流來初步認識電流
C. 探究小車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通過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來比較小車動能的大小
D. 探究壓力大小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變
【答案】A
【解析】
【詳解】在物理學中,光線是用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的帶有箭頭的直線,化抽象為形象,利用了建模的方法;
A. 根據課本中的相關基礎知識可知,為了描述看不見但又客觀存在的磁場,人們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入了磁感線來形象直觀的描述磁場,故A符合題意;
B. 通過水流來初步認識電流,即利用的類比法,故B不符合題意;
C. 探究小車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時,通過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來比較小車動能的大小,是利用轉換法,故C不符合題意;
D. 探究壓力大小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時,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變,是利用控制變量法,故D不符合題意。
二 填空題
1(19江西)1.步入溫馨的物理考場,回想所學的物理知識。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種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它滲透于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答案】 (1). 力 (2). 電
【解析】
【詳解】據物理基礎知識可知,物理學是研究聲、光、熱、力、電等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18
一 選擇題
1 (18 六盤水) 8.(2分)物理研究中常常會用到“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模型法”等研究方法,下面用到“等效替代法”的是( )
A.研究磁場時,引入了磁感線來描述磁場
B.研究兩個阻值為R的電阻串聯時,可用一個阻值為2R的電阻來代替
C.研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控制電阻不變
D.研究電壓時,我們可以通過對比水壓來認識它
【分析】①常用的物理學研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較法、類比法、轉換法等,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
②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
【解答】解:A、研究磁場時,引入了磁感線來描述磁場,采用的是“模型法”;不符合題意。
B、研究兩個阻值為R的電阻串聯時,可用一個阻值為2R的電阻來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符合題意。
C、研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控制電阻不變,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不符合題意。
D、研究電壓時,我們可以通過對比水壓來認識它,采用的是“類比法”;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解決此類物理學方法問題,要結合研究對象判斷所用的研究方法。
2 ?(18 云南) 4. 在可靠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假想在理想狀態下。經過分析。綜合等符合邏懼的科學推理得出規律,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 下列規律采用此方法得出的是
A. 能量守恒定律
B. 杠桿平衡原理
C. 牛頓第一定律
D. 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學推理法”即:規律不能直接用實驗驗證,只能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解答:能量守恒定律、杠桿平衡原理、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都是直接通過真實的實驗數據得出的結論,其結論形成方法與牛頓第一定律不同,所以A、B、D都不能選。
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是在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實際上不受摩擦力的物體根本不存在),所以該實驗主要是利用了實驗推理法形成的,所以C選項正確。
故選:C。
【點睛】本題的關鍵是了解“推理法”的實驗過程,然后回憶所學內容,即可解決。
3 (18 海南) 9.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我們常會用到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等效 替代法”、“類比法”、“模型法”等。在下面幾個實例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A.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
B.用速度公式來引入功率公式
C.保持受力面積不變,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系
D.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個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答案 D?
4 (18 西寧) 8.下列是初中物理的幾個探究實驗:①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②探究“物體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③探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④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其中,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解答】解:①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利用未點燃的蠟燭確定了已點燃的蠟燭的虛像的位置。采用的是轉換法;
②探究“物體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需要保持質量或速度一定,研究速度或質量變化對動能的影響。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③探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用實際不存在的磁感線形象地描述磁場的特點。采用的是模型法;
④探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需要保持電阻一定,研究電壓或電阻變化對電流的影響。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故選:D。
5 (18 泰州)10.測量電流時,需要將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通常,電流表的電阻比待測電路的電阻小得多,因此對測量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下列研究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用兩根相同的蠟燭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B.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選用輕質卡片
C.根據被壓物體形變大小反映壓力作用效果
D.在研究光的傳播現象時,引入光線
【解答】解:測量電流時,需要將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通常,電流表的電阻比待測電路的電阻小得多,因此對測量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方法叫理想化實驗法。
A、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用兩根相同的蠟燭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時,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題意;
B、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選用輕質卡片,忽略了紙片質量的影響,用到了理想實驗法,故B符合題意;
C、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中,根據被壓物體形變大小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用到了轉換法,故C不符合題意;
D、在研究光的傳播現象時,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線,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
?
6 (18 東營) 8.以下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保持受力面積不變
②研究聲音的產生時,將發聲的音叉與水面接觸,水花四濺表明音叉在振動
③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
④研究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時,選擇材料、橫截面積相同的導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答】解:①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保持受力面積不變,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②研究聲音的產生時,將發聲的音叉與水面接觸,水花四濺表明音叉在振動,采用的是轉換法;
③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采用的是模型法;
④研究電阻大小與導體長度的關系時,選擇材料、橫截面積相同的導體。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
所以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與④。
故選:D。
?
7 (18 煙臺)11.物理學中把抽象的、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轉換為具體的,易測量的物理量的科學方法,叫轉換法,在下圖所示實驗中沒有使用轉換法的是( )
A.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B.
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C.
探究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D.
探究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
【分析】對每一個選項進行分析,明確各自應用的方法,確定符合題意的選項。
【解答】解:A、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多次改變入射光線的角度,觀察并記錄反射光線的位置,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位置變化與入射光線的關系,采用的是歸納法。故A符合題意;
B、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通過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采用的是轉換法。故B不符合題意;
C、探究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通過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反映重力勢能的變化,采用的是轉換法。故C不符合題意;
D、探究電熱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通過液體溫度變化反映電流產生熱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8 (18 廣東) 2.以下物理規律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 B..歐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 D.焦耳定律
【考點】物理學史
【答案】A
【解析】A選項,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實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得出來的。因此該定律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故A符合題意;B選項,歐姆定律反映的是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同理,CD選項中的定律均能用實驗驗證,故BCD不符合題意。
(18 河北) 3. .歸類整理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歸類正確的是
A. 氯、碘、汞都是非金屬元素 B. 醋酸、硝酸鉀、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
C. 鐵、木頭、玻璃都是熱的良導體 D. 太陽能、風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分析:A、氯、碘都是非金屬元素,汞是金屬元素;B、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醋酸,硝酸鉀,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C、鐵是熱的良導體,木頭、玻璃都不是熱的良導體;D、太陽能,風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A、氯、碘都是非金屬元素,汞是金屬元素;故選項錯誤;
B、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化合物,醋酸,硝酸鉀,二氧化硅都是化合物,故選項正確;
C、鐵是熱的良導體,木頭、玻璃都不是熱的良導體;故選項錯誤;
D、太陽能,風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睛】本考點考查了物質的分類、化石燃料、導體和有關能源的問題,節約化石能源,合理的開發新能源是科學家們正在研究的新課題,有關能源問題也是近幾年中考的熱點之一,同學們要認真把握。
9 ( 18 紹興) 3.歸納推理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下列歸納推理正確的是( )
A.
如圖:向右移動滑片,若通過R1的電流增加a安,則通過R2的電流也增加a安
B.
如圖:仍呈清晰的像,若物距增加b厘米,則像距也要增加b厘米
C.
如圖:加水液面升高,若小鐵球受到的浮力增加c牛,則大鐵球受到的浮力也增加c牛
D.
如圖:保持杠桿平衡,若左側增加d個鉤碼,則右側也要增加d個鉤碼
【分析】(1)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2)凸透鏡成像中,物距增大,像距減小,所成的像就越小;
(3)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4)當杠桿左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積等于杠桿右端的力和力臂的乘積時,杠桿平衡,否則杠桿不平衡。
【解答】解:
A、由圖知,兩電阻串聯,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所以向右移動滑片,若通過R1的電流增加a安,則通過R2的電流也增加a安,故A正確;
B、凸透鏡成實像時,若要使所成像仍然清晰,物距增大時應使像距減小,故B錯誤;
C、加水液面升高,鐵球仍然沉在容器底部,圖中大鐵球排開水的體積增加量大于小鐵球,所以大鐵球受到浮力的增加量大于c牛,故C錯誤;
D、杠桿原來平衡,兩邊力與力臂的乘積相等,由圖知左側力臂小于右側的力臂;若左右兩側增加同樣的鉤碼,由于右側的力臂較大,所以右側力與力臂的乘積增加量較大,右側下沉,杠桿不能平衡,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串聯電路電流特點、凸透鏡成像特點、浮力大小以及杠桿平衡的判斷,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判斷的關鍵。
10 (18自貢)16.(2分) 我們在學習物理時,學到了一些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比如:控制變量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轉換法、比值定義法等。下面用到轉換法的是( )
A.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木塊被撞的遠近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
B.探究電阻大小跟材料的關系時,控制了導體的長度、溫度和橫截面積相同
C.為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D.計算火車從成都到自貢的平均速度時,忽略火車的長度
【分析】“轉換法”指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不可見、不易見的現象轉換成可見、易見的現象;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轉換成熟悉、簡單的問題;將難以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轉換為能夠測量或測準的物理量的方法。
【解答】解:A、動能多少不能直接觀察,在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時,通過木塊被撞的遠近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轉換法。故A符合題意;
B、電阻與多個因素有關,在研究電阻大小跟材料的關系時,控制了導體的長度、溫度和橫截面積相同,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B不符合題意;
C、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學中,速度等于路程與時間之比,采用的是比值定義法。故C不符合題意;
D、在計算火車從泰安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時,忽略火車的長度,將火車看成一個“質點”,采用的是模型法。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熟悉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在實際問題中能夠識別和應用。
?
11 (18 青島) 7.研究力的作用時,兩個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與一個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下列研究問題的方法與此相同的是( )
A.研究磁場性質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的分布
B.研究物體對光的反射時,將其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C.研究固、液、氣三態物質的宏觀特性時,找出它們的異同點
D.研究并聯電阻特點時,用兩個15歐的電阻并聯替代一個7.5歐的電阻
【分析】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象和規律中,因實驗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實驗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難直接揭示物理本質,而采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現象來替代的方法。
【解答】解:兩個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與一個成年人提起同一桶水的效果相同。也就是成年人施加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小孩共同施加力產生的效果相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A、研究磁場性質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的分布,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題意;
B、研究物體對光的反射時,將其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采用的是分類法。故B不符合題意;
C、研究固、液、氣三態物質的宏觀特性時,找出它們的異同點,采用的是比較法。故C不符合題意;
D、研究并聯電阻特點時,用兩個15歐的電阻并聯替代一個7.5歐的電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掌握物理研究方法的一般含義和特征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基礎。
12 (18 舟山) 5. 歸納和推理是學習科學時常用的思維方法,必須科學嚴謹。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春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則全球晝夜平分一定是春分日
B.家庭電路中發生短路時保險絲會熔斷,則保險絲熔斷一定是發生了短路
C.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則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
D.顯微鏡使用中轉動反光鏡可使視野變亮,則視野變亮一定是轉動了反光鏡
【分析】(1)春分日或秋分日晝夜平分;
(2)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
(3)根據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進行分析判斷;
(4)可以調節反光鏡或通光孔使視野變亮。
【解答】解:
A、春分日或秋分日晝夜平分,故春分日全球晝夜平分,則全球晝夜平分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故A錯誤;
B、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短路;二是家中使用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故大功率用電器同時使用時,也會導致保險絲熔斷,故B錯誤;
C、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故C正確;
D、顯微鏡使用中轉動反光鏡可使視野變亮,但如果視野較暗,可以調節反光鏡、使用凹面鏡或較大的光圈使視野變亮,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此類題時要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類推,不能盲目類推,并要注意知識點與方法的有機結合,做到具體問題能具體分析。
?
二 填空題
13 (18 江西) 9.如圖所示,是課間同學們在教室里嬉戲的場景,恰巧被老師用手機拍下。上課后,老師形象地將圖中①的動作描述為熱傳遞中的傳導,其②和③可分別描述為熱傳遞中的 對流 和 輻射 。
【解答】解:讀圖可知,①是通過直接接觸來傳遞,故可描述為熱傳遞中的傳導;
②是通過運動來帶動傳遞,可描述為熱傳遞中的對流;
③是在不接觸的情況下,直接進行傳遞,可描述為熱傳遞中的輻射。
故答案為:對流;輻射。
14 (18 瀘州) 14. 在物理實驗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替代法”“類比法”“轉換法”“模型法”“歸納法”等。研究電阻的串、并聯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 等效替代法 ;用“水壓”類比“電壓”,主要采用了 類比法 ;列舉一種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的物理學事例 研究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需要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壓力 。
【分析】①“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的、復雜的、難處理的問題轉換成等效的、容易的、易處理的問題的一種方法;
②“類比法”是指兩類不同事物之間存在某種關系上的相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
③控制變量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幾個不同物理量的影響,為了確定各個不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變,改變某一個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與該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解答】解:研究電阻的串、并聯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主要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用“水壓”類比“電壓”,主要采用了類比法;
在物理探究實驗中,較多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如:研究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需要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壓力;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接觸面積的關系時,控制壓力,改變接觸面積大小;研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時,保持速度不變,改變質量;研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研究電流產生熱量與電阻關系時,保持電流和通電時間一定,改變電阻大小,等等。
故答案為:等效替代法;類比法;研究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需要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壓力。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常見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是保證研究結論正確的前提。
?
15 (18 張家界) 16、交通安全關系千家萬戶,認真觀察,發現為提醒
相關試題試卷推薦
- 初中物理階段綜合檢測(一~八)word版答解析打包共享
-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逆襲卷及其參考答案
- 初中物理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課時練習及部分參考答案
- 沿淮教育聯盟九年級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卷.doc
- 2019年九年級畢業暨升學模擬考試(二) 物理試卷含答案
- 初中物理中考真題精練18份word版打包共享
- 初中物理5年中考分類匯編(14~18年19份)word解析版打包免費共享
- 備戰2020九年級物理專題01 聲現象-中考物理《考點微專題》(原卷版).doc
- 初中物理專題復習與壓軸題打包共享word版
- 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沖刺卷(一~四)word版打包分離
- 初中物理教師解題競賽.doc
- 初中物理階段檢測卷及模擬卷 word版(有答案)打包共享.r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