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力和機械過關測試.docx
下載地址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本地下載資源介紹
--------------------
第六章過關測試
(力和機械)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30分,第Ⅱ卷70分,共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本試卷配有針對強化卷,見第7頁
第Ⅰ卷 (選擇題 共3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有力的作用
B.沒有物體也可以有力的存在
C.不接觸的物體之間可能有力的作用
D.施力物體肯定不會受到力的作用
2.如圖G6-1所示實驗,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與 ( )
圖G6-1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
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有關
3.如圖G6-2所示,物體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的是 ( )
圖G6-2
4.使用彈簧測力計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使用過程中,彈簧、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有摩擦
B.使用前,必須檢查指針是否對準零刻度線,如有偏差,應先校正
C.彈簧測力計必須在豎直或水平方向時才能使用,不得傾斜
D.使用時,必須注意所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5.對下列物體的受力分析正確的是(不計空氣阻力) ( )
圖G6-3
6.用如圖G6-4所示的水平儀檢查乒乓球臺是否水平(AB是與下面橫木垂直的墨線)。把它東西放置,人在南面看,重垂線偏向AB的左方;把它南北放置,人在東面看,重垂線偏向AB的右方。這說明乒乓球臺 ( )
A.東北高,西南低 B.西北高,東南低
C.西北高,東南低 D.東南高,西北低
圖G6-4
圖G6-5
7.如圖G6-5所示,小華用釣魚竿釣起重為15 N的魚,OA=0.4 m,OB=2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用釣魚竿釣魚費距離
B.釣魚竿是個省力杠桿
C.手對釣魚竿的拉力F1的大小為75 N
D.手對釣魚竿的拉力F1的大小為3 N
8.為了提高全民健身意識,增強國民體質,相關部門在居民區里安裝了如圖G6-6所示的健身器材,下列器材在使用過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
A B C D
圖G6-6
9.用如圖G6-7所示的簡單機械使物重同為G的物體都處于靜止狀態,不計摩擦、機械自重及繩重,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
圖G6-7
10.如圖G6-8所示,輕質杠桿AB可以繞O點轉動,在A點用細線懸掛一重物,在B點施
圖G6-8
加一豎直向下的動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將動力的方向改為沿虛線方向,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 ( )
A.動力臂增大,動力增大 B.動力臂增大,動力減小
C.動力臂減小,動力減小 D.動力臂減小,動力增大
請將選擇題答案填入下表: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總分
答案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70分)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圖G6-9
11.如圖G6-9所示的杠桿是 (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圖中O為支點,F1的力臂為L1,F2的力臂為L2,當杠桿平衡時,F1與F2的定量關系式為 。
12.自行車是我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它涉及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例如:A.輪胎上有花紋;B.塑料套緊套在車把上;C.轉動部分添加潤滑油;D.腳踏板凹凸不平;E.剎車時用力捏車閘;F.車軸處裝有滾珠;G.車的把手上有凹槽。上述各項內容中屬于(只填字母):①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是 ;②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的是 ;③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圖G6-10
13.如圖G6-10所示,在彈簧測力計的兩側沿水平方向各加6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靜止,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
14.山體滑坡是一種強降雨天氣極易發生的自然災害,強降雨時,由于雨水浸入,有些本來不夠穩固的山體的不同地質層(板塊)之間摩擦力 ,部分山體在 的作用下向下滑動而導致山體滑坡。
15.工廠為了搬運一個笨重的機器進車間,某工人設計了如圖G6-11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應用到知識是: 。
圖G6-11
三、作圖題(共10分)
16.(5分)如圖G6-12所示,把羊角錘看作杠桿,用羊角錘拔釘子,O為支點,畫出在A點施加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及其力臂L。
圖G6-12
圖G6-13
17.(5分)某同學在安裝滑輪組時,發現實驗桌上只有兩種滑輪,一種是輪框中只有一個滑輪,另一種是輪框中有兩個滑輪,而且每種只有一個。現在要想設計一個最省力的繞繩的方法,請你在圖G6-13甲、乙中只選一個裝置進行繞繩,使得繞完繩后是由這兩種滑輪組裝后最省力的繞法。
四、實驗探究題(共28分)
18.(14分)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A.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 B.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C.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D.摩擦力的大小與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
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有:木塊、長木板、彈簧測力計、砝碼、棉布、毛巾等,同學們參照如圖G6-14所示的實驗,選擇一個或兩個猜想進行分組探究。
(1)在實驗中,必須拉著彈簧測力計使物體沿水平方向做 運動。
(2)在探究猜想A時,應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 。
圖G6-14
實驗次數 壓力大小 接觸面材料 木塊運動速度 測力計示數/N
1 等于木塊重 木板 慢 1.0
2 等于木塊重 棉布 慢 1.5
3 等于木塊重 毛巾 慢 2.0
4 等于木塊重 毛巾 快 2.0
5 等于木塊重 毛巾 很快 2.0
(3)某小組的實驗記錄如上表:
①根據實驗記錄可知,該組同學選擇的是猜想 和 進行探究。(填字母序號)
②分析比較第1、2、3次實驗數據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分析比較第 次實驗數據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無關。
(4)分析實驗數據可得進一步的結論: 。
19.(14分)小麗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使用了如圖G6-15所示的裝置。
圖G6-15
實驗次數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6 3 4
2 3 5 5 3
3 4 4 8
(1)小麗將杠桿放在支架上后呈現如圖所示的狀態,則她應該將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使杠桿在 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 。
(2)調節好杠桿后,小麗將兩個重均為0.5 N的鉤碼掛在杠桿a處,又將彈簧測力計掛在杠桿b處的細線上,豎直向 (選填“上”或“下”)拉彈簧測力計,能使杠桿再次平衡。操作時,小麗發現彈簧測力計讀數太小,不能準確讀數,請你幫她找出一種改進的方法: 。
(3)小麗通過實驗獲得了三組數據,如上表所示。表中第3次實驗中的阻力臂L2應為 cm;分析表中的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
五、計算題(12分)
20.如圖G6-16所示,通過滑輪組用200 N的拉力在20 s內將質量為48 kg的物體勻速提高2 m,(不計繩重和摩擦,g取10 N/kg),求:
(1)動滑輪的重力。
(2)繩自由端的移動距離。
圖G6-16
(3)若該滑輪組中繩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80 N,則該滑輪組最多可以一次提升多少千克的重物。
第六章過關測試
1.C 2.B 3.B 4.C 5.C 6.D 7.C 8.C 9.A
10.D 11.省力 F1L1=F2L2 12.ADG BE CF
13.6 N 14.減小 重力
15.C 動滑輪省力、利用滾動代替滑動可以減小摩擦
16.如圖所示
17.如圖所示
18.(1)勻速直線
(2)壓力的大小
(3)①B D ②有關 3、4、5
(4)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就越大
19.(1)左 水平位置 消除杠桿重力對實驗的影響,且便于測量力臂
(2)上 增加鉤碼數(或將彈簧測力計向右移)
(3)2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20.(1)因為m物=48 kg,g=10 N/kg,所以物體的重力為G物=m物g=48 kg×10 N/kg=480 N,由圖可知,該滑輪組中:n=3,且在提升48 kg物體時的拉力F=200 N,所以該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nF-G物=3×200 N-480 N=120 N。
(2)因為h=2 m,n=3,所以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nh=3×2 m=6 m。
(3)因為F=(G_"物" +G_"動" )/n,所以當作用在繩端的拉力為最大值時,該滑輪組所提物體的重力為
G最大=nF最大-G動=3×280 N-120 N=720 N,
所以m最大=G_"最大" /g=720N/(10N"/" kg)=72 kg。
相關試題試卷推薦
- 初中物理階段綜合檢測(一~八)word版答解析打包共享
-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逆襲卷及其參考答案
- 初中物理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課時練習及部分參考答案
- 沿淮教育聯盟九年級第三次月考物理試題卷.doc
- 2019年九年級畢業暨升學模擬考試(二) 物理試卷含答案
- 初中物理中考真題精練18份word版打包共享
- 初中物理5年中考分類匯編(14~18年19份)word解析版打包免費共享
- 備戰2020九年級物理專題01 聲現象-中考物理《考點微專題》(原卷版).doc
- 初中物理專題復習與壓軸題打包共享word版
- 安徽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沖刺卷(一~四)word版打包分離
- 初中物理教師解題競賽.doc
- 初中物理階段檢測卷及模擬卷 word版(有答案)打包共享.r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