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為滬粵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教材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采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5章內容,每章開頭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并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想一想”,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課外活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二、學生基本情況
從上學期開始,八年級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而在上一學期的本班物理成績并不理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成績不合格,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且未能理解,因而在今學期必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和對知識的理解,多調動學生去積極、主動思考,加強學生對物理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現象的感性認識和初步印象,通過引導也能挖掘一些學生潛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因此,今學期力求采用“疑、展、評”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設問題、自己尋找答案,相信讓學生在設疑、解答、討論、評議中學習、理解物理知識,必能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育目標
- 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節。要盡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3、突出應用物理知識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并重并舉的觀念。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 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教學質量目標
本學期我擔任八5班的物理,共42個學生。我定的目標如下(一分二率)在級中排第6名。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力、重力、摩擦力、杠桿、滑輪、運動、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運動和力的關系、壓強、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升力、分子結構、分子動理論等。
2、難點:讓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研究方法探究問題
六、教學具體措施和方法:
1、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的教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2、力求采用“疑、展、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各章節和各知識點的學習和探索,同時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盡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3、及時布置作業,及時檢查或批閱作業,有時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4、課后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
5、做好每一章的復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尾工作。
6、適當的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系生活、多聯系社會,突出“科學技術社會”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七、教學進度和教學活動安排表:
備注:如有節假日、活動安排往后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