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計劃 龍潭鎮小學 顏國寶 1.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及應用實例。 (2)了解物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虛像和實像的區別。 (3)能利用凸透鏡成像定律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 2、流程和技巧 (1)中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通常流程和技巧的初步訓練。 (2)培養中學生分析實驗結果并從中總結規律的能力。 (3)培養中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培養中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積極進行實驗探索的品質。 (2)培養中學生相互合作、友好溝通的健康態度。 (三)緊密結合實際,提高科技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意識。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難點:指導中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從實驗中獲得凸透鏡成像規律。 3、教學方法采用小組合作、探究、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過程 1、引入話題:小活動:用凸透鏡觀察:(1)課本上的單詞(2)窗前的風景。 中學生回答他們聽到的現象。 在老師的指導下,討論凸透鏡的作用。 中學生討論小結:凸透鏡可以形成放大和縮小的圖像。 2.探究過程(1)提出問題:(1)首先介紹物距和像距的概念,然后讓中學生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問題(2)中學生討論并提出各種問題(3)提取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的知識點,確定本節的主題:圖像大小的關系、上下顛倒與物距的關系(2 )猜測與假設:引導中學生進行猜測,并選擇比較合理的寫在黑板上。 (3)設計實驗:班主任介紹光具座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班主任:使用光具座時,像的位置和光幕的位置有不同的含義。 如果聯通光幕使其得到清晰的圖像凸透鏡成像規律最佳版,則屏幕的位置就是此時圖像的位置。 班主任:請用點燃的蠟燭作為成像物體,自行選擇其他設備,并擬定實驗方案,探究凸透鏡成像大小與物距的關系。 邀請朋友在群里積極討論,制定研究計劃。 班主任巡視指導,參與中學生討論,組織中學生對各組方案進行評估,并研究其他問題以確定最佳方案。 (4)實驗:(1)根據實驗要求,中學生首先測量凸透鏡的焦距,然后組裝儀器進行實驗。 從左到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幕凸透鏡成像規律最佳版,調整高度,使蠟燭火焰中心、凸透鏡光中心、光幕中心處于同一高度。 (2)將蠟燭移動到小于2倍焦距、等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的位置進行實驗,觀察圖像的特征以及像距和像距的特征。記錄在表1234中的順序物距像距離像的特征(4)分析與演示:中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當u>2f成為倒像時,縮小虛像2f>v >f 當 u=2f 時成為倒像,等于虛像 v= 2f 當 2f>u>f 變成上下顛倒時,放大的虛像 v>2f 當 uu 課堂練習:如果用一個凸透鏡擋住一半凸透鏡教科書,可以想象嗎? 先推測,后實驗。 3.總結:引導中學生回顧本課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