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一、音樂三要素及其決定因素:
①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②響度是指聲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離發聲體越近,音調也越大。
③音色是指不同發聲體的聲音特征。 當不同的發聲體具有相同的音調和音調時二力平衡的實驗原理,音質是不同的。
2、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3、光的線性傳播現象:陰影、針孔成像、日食和日食。
4、光的反射定理: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線的一側分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概括為“三條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
5、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①圖像與物體一樣大
②平面鏡成實像
③像到鏡子的距離等于物體到鏡子的距離
④ 圖像與物體對應點連線到鏡面的垂直距離
6、光的折射定律:
①折射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均在同一平面內;
②當光從空氣斜入射到水底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向法線方向偏轉(折射角<入射角);
③當光從水或其他介質傾斜入射到空氣中時,折射光向界面偏轉(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c=3×108m/s
8、光的三基色:紅、綠、藍
9、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0、矯正近視應戴凹鏡片,矯正近視應戴凸鏡片
11、凸透鏡成像規則及應用:
物距u與焦距f的關系
像大自然一樣
圖像位置
應用實例
直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
虛像或實像
與物體同側或異側
像距v與焦距f的關系
u>2f
手倒立
縮小
虛像
對面
相機
u=2f
手倒立
ETC。
虛像
對面
V=2f
手倒立
放大
虛像
對面
v>2f
投影儀
u=f
無成像
直立
放大
真實圖像
同側
放大鏡
12、熔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稱為熔化; 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熔化。
13.熔化放熱,熔化吸熱
14、晶體熔化特性:固液共存,放熱,體溫不變。 非晶熔化特性:放熱,先軟化、稀化,最后變成液態。 非晶熔點:溫度繼續升高。
15、熔化條件: ⑴達到熔點。 ⑵繼續放熱。
16、汽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稱為汽化。
② 汽化的兩種形式:沸騰和蒸發
③沸騰是一定濕度下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氣化現象。
④沸騰條件: ⑴溫度達到沸點。 ⑵ 持續釋放熱量。沸騰特性:持續釋放熱量,恒溫
⑤ 蒸發是在任何水溫下僅發生在液體表面的氣化現象。
⑥ 蒸發速度決定原因:液體溫度越高,蒸發越快; 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 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
17. 汽化放熱,液化吸熱
18、液化: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稱為液化
① 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室溫和壓縮體積。
②普通液化:產生霧、露; 冰淇淋周圍有“白色氣體”; 冰淇淋瓶外的水滴。 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轉變為氣態的過程稱為升華。 物質在升華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量,具有加熱作用。 常見的升華現象:硫丸先變小,然后消失; 嚴冬,雪不但不化,反而越來越少,最后消失。 長期使用的鎢絲會變細。
19、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轉變為固態的過程稱為凝華。 物質在凝華過程中吸收熱量。 常見的凝華現象:玻璃窗上有冰片; 霜; 長期使用的燈泡變暗; 冰淇淋上的“白色粉末”。
20、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做功和傳熱。
21、分子動力學理論的內容是:①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斷地隨機運動。 ②分子之間存在吸引力和相互作用。
22、比容量:單位: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
符號:C熱估算公式:Q吸收=Cm(t-t0)
23、發熱量: 單位:焦炭每公斤(J/㎏) 估算公式:Q = mq
24、熱機知識:①汽油機四沖程: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
柴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中,凸輪轉動兩周,對外做功一次。 能量轉換發生在壓縮沖程和做功沖程中。 在壓縮沖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25 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類似于太陽系),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6、質量:物體所富含物質的量。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其大小不隨形狀、狀態、位置、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27、平衡:將物體放在左邊的板上,用鉗子給板上加或減重量。
28、天平的使用: (1) 將天平放在水平平臺上; (2)將刻度置于上端零線,調節橫梁上的平衡螺絲,使天平平衡(①指針指向分度盤中心線或左右擺動相等,增減配重并調整游碼,使平衡平衡。(4)讀數:m物體=m重量+m游碼指示
29.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殊性質; 同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反比,質量與體積之比是一個固定值。
32、讀取刻度時,視線應垂直于刻度面,精確檢測時應估計并讀取分度值的下一位。
33、物體之間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4、力的作用及療效: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5、牛頓第一定理:所有物體在不受力作用時,始終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牛頓第一定理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推廣出來的,因此不能僅通過實驗來證明)。
36、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的特性稱為慣性。 所有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與速度無關。 牛頓第一定理也稱為慣性定律。
37、兩個力的平衡:當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我們說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38、兩個力平衡的條件:如果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線上,那么這兩個力就會互相平衡。 (當兩個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39. 重力:物體因月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物體上的引力與其質量成反比。 G=毫克。
重力方向:垂直向上(指向地心)。
40、決定摩擦力大小的激勵因素(滑動摩擦力):(實驗原理:二力平衡,實驗過程略)實驗結果:摩擦力的大小與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 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還與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二力平衡的實驗原理,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41、增加摩擦力的方法:使接觸面變粗糙,減少壓力。
42、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觸面光滑; (2)降低壓力; (3)以滾動代替滑動; (4)分離接觸面(加潤滑油,形成氣墊)。
43、定滑輪特點:(軸是固定的)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方向。 (本質上是等臂杠桿)
44、動滑輪的特點:節省一半的力(忽略摩擦力和動滑輪的重量),但力的方向不能改變,并且需要距離(實質上動力臂是阻力臂杠桿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