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
首先,恭喜您成為百年名校江蘇省淮安中學的一員! 你將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度過充實而愉快的三年,這里有無數的知識寶藏等待著你去發現,當然也包括你自己無限的潛力。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高中各科目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盡快適應高中學習生活,我們邀請了學校的骨干教師編寫各科目的高中學習指南并持續出版供學生參考。
今天推出第四篇文章《高中物理的特點及其學習方法簡介》,作者是陳晨老師。
首先,祝賀同學們順利考入江蘇省淮安中學,開啟新的學習征程!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高中物理,這里介紹一下高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及其學習方法。
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
新高考3+1+2方案中,“1”是指物理、歷史選其一。 物理學是科學的必備條件。 總分100分初中物理學習與評價,原分計入總分。 該試卷由江蘇省自主指定。 系統。 高考期間,高校理科專業較多,每年錄取的理科專業人數約占總人數的2/3。
獲得省級物理競賽冠軍是參加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錄取的必要條件。 立志考上名校的學生,必須積極參加物理競賽。 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有獲勝的可能。 去年,我校多名學生榮獲省級物理競賽獎項。
物理學科特色
①物理學習內容很多。
我們現在有了新的計劃和新的教科書。 高中階段主要學習力學、電學、熱學、核物理、光學等五個知識模塊和六本書。 高一我們主要學習三本書:必修課一(力與運動)、必修課二(能量與曲線運動)、必修課三(電場、電路、磁場)。 學習內容多,學習時間緊,學習節奏快!
②物理學習主要基于抽象思維。
初中物理主要注重學習生活中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以增強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初中物理學習注重形象思維,即理解一種現象并能夠在新的情境中識別它,俗稱“背多點”。 在高中物理中,我們主要研究我們看不到或摸不到的東西,例如電場和磁場。 正因為它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我們無法直觀地理解它們。 我們只能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記在心里。 可視化,例如電場線和磁感應線,并不意味著通過記住公式和概念就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知能力的一大飛躍。
③物理模型是關鍵。
物理學的每個知識模塊都有重要的物理模型。 例如必修課1中的水平面模型和斜面模型; 必修課2中的平面運動和圓周運動; 必修課《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平行運動》和《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平行運動》。 3、在物理模型的學習中,不僅需要較強的概念基礎,還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水平面模型集成了力的概念、力分析、牛頓第二定律等主要核心概念和定律。 模型是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結合。 它是物理學習的重要對象、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提高物理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
物理學習習慣
① 課前預習
預習之前,先仔細閱讀教材,把不懂的部分標記出來。 預習可以幫助你理清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以便你有針對性地聽課。
② 獨立解決問題
簡單題是程序操作題,只要聽課基本就能掌握; 中級題和疑難題需要思維過程的轉變,中級物理量的求解需要深入思考。 獨立做題可以幫助你提高思維能力,更好地理解物理過程初中物理學習與評價,理解物體運動的本質,從而增強你對物理的感知。 獨立解決問題可以幫助你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實現質的飛躍。
③問題設置錯誤
并非所有錯誤的問題都需要解決。 重點梳理典型題和精神障礙題,即物理過程不清楚的題。 周末復習一下本周的錯題。 如果你不斷滾動,即使內容很難,你也能學得很好。 通過錯誤問題的滾動,可以對模型和方法進行分類,使每個問題都可以在一類中得到回答。
④提出問題
當你感到困惑時提出問題。 只有你仔細思考才會有疑問。 問題反映了你的學習深度。 開始時沒有任何問題。 應該主動反思、尋找問題。 不要因為問題很簡單而感到尷尬或害怕提問。 隨著學習的進行,準備一本小本子來記錄問題。 主要反思思維上的盲點。 這不是提問的方式。 : 老師,我不知道如何問這個問題。 請給我解釋一下。 相反,我應該問:老師,這道題我是這么想的,但是為什么錯了呢?
物理學習方法
①分析物理過程
物理過程是物體運動時所經歷的各個階段。 我們可以用運動圖來標注物體在各個階段運動的性質和物理量,從而清楚地了解物體在各個階段的適用規律,這將有助于我們掌握物體的整體運動情況。
②研究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綜合。 研究物理模型可以使我們學以致用; 物理模型是物理試題的模塊。 每個試題總是包含一些常規的物理模型。 通過研究物理模型,我們可以解決識別和應用這些模型的問題。
③學生互相討論話題
專題講座可以讓你的想法更加清晰,鍛煉你的思維能力,同時加強你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你的深入理解。通過研究大量的問題,你也許能夠機械地解決它們,但是您將無法滿足試題所指出的能力要求。 只有講課才能不斷增強你的核心物理素養,提高你的物理水平。
現在所有的同學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有竭盡全力,才能不斷前進。 如果說努力嘗試和全力以赴之間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當你努力工作時,你會感覺自己已經全力以赴。 當你竭盡全力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 也許你不是最聰明的人,但你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成為最勤奮的人,成為讓同學、老師、家長稱贊你努力的人。
關于作者
陳晨,畢業于江蘇師范大學,曾獲省、市級精品課程競賽一等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江蘇省淮安中學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