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可通過安徽教育網()、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官網()、微信公眾號()、萬事通APP查詢成績。
6月25日起,考生可登錄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網站打印考生成績通知。
志愿者申請時間安排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提醒所有考生
志愿服務之前
注意準備工作
由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編制印制的《2023年安徽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名指南》正在分發給每一位考生。 省考試局官方網站發布了2023年安徽省高考考生分數段表。 考試可通過《報名指南》及官網詳細了解安徽各高校招生計劃、近年招生情況等相關信息。 省考試院提醒大家不要迷信非官方渠道的所謂“權威數據”和“大數據分析”。 考生可以根據成績單上的排名,了解目標院校近年的錄取情況。 同時,參考今年各院校相應批次招生計劃進行比較,做出合理預測,確定自己擬報考的院校。 學校范圍。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和家長應仔細閱讀《考生填寫申請表必讀》、第一部分的“填寫申請須知”、第二部分的“須知”以及《申請指南》第三部分相關類別中的“注意事項”,了解申請表的填寫要求、關鍵節點的時間安排、錄取批次的設置、備案規則、規劃安排、不同申請不同類型院校或專業的要求等
省考試局的專家為考生和家長制定了填寫報名表時需要考慮的幾個因素:考試成績、學校整體條件、專業與就業、專業的特殊要求。
考試成績是考生錄取的基本因素,直接決定考生選擇院校和專業的級別。 分數包括總分、排名、單科分數等,根據分數初步篩選報告范圍。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要重點關注“排名”這個因素。 不同年份的考試成績不具有可比性,不能簡單地用成績與往年比較。
考生在擇校時,可登陸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或各高校網站查看2023年招生簡章,對初選院校有全面的了解。 深入了解學校的性質、層次、類型、學科專業、地理位置(校區)和收費標準。
在專業選擇上,考生不僅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優勢,還要考慮未來的學習或職業規劃。 還要根據國家發展人才培養的需要,慎重對待所謂“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 綜合分析、理性判斷、科學選擇。
一些院校的一些專業有特殊要求。 例如安徽教育考試院官網站,有些專業對身高、視力、色覺等身體條件有特殊要求。 考生應及時登錄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機構網站查看《安徽省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生體檢表》信息,了解自己的體檢情況; 部分專業對考生單科成績有要求,外語、外貿專業對外語成績有要求; 有的專業明確只招收有職業志向的考生,有的中外合作辦院校(專業)、獨立學院、民辦學院學費較高。 候選人在填寫申請時必須考慮其家庭的經濟狀況。 此類信息需要關注并通過查閱招聘機構章程來獲取。
掌握投資規則,謹防狡猾騙局
在高層次招聘中,安徽大部分批次實行平行志愿錄取。 平行志愿者申請遵循的原則是:“分數(排名)第一,遵循選擇,一次性提交”。 因此,考生在填寫并列申請表時應注意準確定位、合理填寫、合理排序。
省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專家提醒,同批次報考多所平行院校的考生不要全部報考同一級別(最低分數線相似)學校。 平行優選院校應適當拉開距離,保持一定梯度,選擇有保障的院校,避免出現滑點。
平行學院也有優先順序,一般是從高到低排列; 同時,考生還可以在合理選擇申請院校的基礎上,對自己最想就讀的院校進行排名。
專業志愿者也應認真填寫。 考生在填寫申請表前應仔細閱讀學校的招生規定,提前了解學校的錄取規則、專業限制(申請)條件以及各專業往年錄取情況。 他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表現、興趣和愛好謹慎選擇專業。 尤其要高度重視“專業符合意愿”,避免因盲目不服從專業調整而被學校開除。
今年發放給每位考生的《報考指南》,提供了我省近三年報考安徽高校的報考人數、最低分數線和排名。 考生在填報申請時,應參考院校近年來最低錄取排名,靈活運用“搶、穩、保”的策略進行分析比較,保持院校之間適當的梯度,謹慎選擇平行偏好。 。
考生還應注意不同類別、批次志愿者的填報時間和填報要求。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各科目、各批次志愿(含招生期間各批次志愿征集)將分時段網上填寫。 請留意考生準考證上公布的《報名指南》及志愿填報時間。 限期內攜帶相關材料到指定地點網上填寫申請表。 一旦錯過申請,將無法補辦申請。
在正式填寫申請表前,考生應選擇擬報考的院校和專業,并填寫《志愿者預填表》。 填寫申請時,根據《志愿者預填表》將相應信息輸入系統,并仔細核對確認無誤; 在網上點擊“信息提交”確認按鈕之前,必須仔細核對所填院校的批次和類別,并確認所填院校的順序。 這是對的嗎? 學校和專業代碼準確嗎? 志愿者信息一經正式網上提交安徽教育考試院官網站,任何人不得修改。
填寫志愿申請的整個過程必須由候選人本人完成,不得委托他人完成。 考生須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考生號、身份證號和登錄密碼,防止個人信息被無關人員獲取和被別有用心的人使用。 填寫網上志愿者申請表后,須現場打印志愿者確認表并由申請人簽字確認。
安徽省考試局特別提醒,高考成績公布后,詐騙分子會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設下各種騙局,如發送虛假鏈接設置查分騙局、“補貼”騙局等。 ,并謊稱自己有關系以獲得補充入學名額。 或“內部指標”、冒充“權威專家”自稱擁有“內部大數據”,利用中介或網站、APP等引導考生填寫志愿報告騙取金錢等,考生和家長必須付費注意篩選,通過官網進入查詢頁面,填寫申請表時不要輕信中介機構。 對于高收費的申請指導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讓騙子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