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物體密度的實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實驗之一,也是每年中考的必修實驗。 縱觀全國的中考題,密度測量實驗雖然考查難度不高,但經常出現綜合性強的情況。 因此,筆者在中考復習時,根據歷年收集的密度測量試題,總結了以下密度測量方法。
1.測量固體的密度
1.1 常規稱量方法
設備:天平、量筒、水、金屬塊、細繩
步驟:(1)用天平稱量金屬塊的質量;
(2)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體積為V1。
(3) 用繩子將金屬塊系住,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計算表達式:ρ=m/(V2-V1)
1.2 比重杯法(缺少量筒)
設備:燒杯、水、金屬塊、天平、
步驟: (1) 將燒杯裝滿水,放在天平上,稱出質量為m1;
(2)將金屬塊輕輕放入水中,使部分水溢出,然后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稱其質量為m2;
(3)取出金屬塊,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稱量燒杯和剩余水的質量m3。
計算表達式:ρ=ρ水(m2-m3)/(m1-m3)
1.3 浮動法(缺乏平衡)
設備:量筒、水、金屬塊、溢流杯、大小燒杯
步驟:(1)將溢流杯裝滿水,然后將小燒杯口朝上放入溢流杯中;
(2)當水停止流出時,將金屬塊放入小燒杯中,用大燒杯接住流動的水,倒入量筒中,測量體積為V1;
(3) 將金屬塊放入量筒中,浸沒,讀出體積為V2。
計算表達式:ρ=ρ水V1/(V2-V1)
1.4 稱重方法
設備:彈簧測力計、金屬塊、水、繩子
步驟:(1)用繩子綁住金屬塊,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的重力G;
(2)將金屬塊完全浸入水中,用彈簧秤稱出金屬塊在水中的表觀重量G';
計算表達式:ρ=Gρwater/(GG′)
1.5 壓入法
設備:木塊、水、細針、量筒
步驟: (1)將適量的水注入量筒中,讀出體積為V1;
(2)將木塊放入水中,使其浮起,靜止后讀取體積V2;
(3) 將細針插入木塊,將木塊完全浸入水中,讀出體積為V3。
1.6 密度計法
設備:雞蛋、密度計、水、鹽、玻璃
步驟:(1)在玻璃杯中倒入適量的水,輕輕地將雞蛋放入,讓雞蛋沉入水中;
(2)將鹽逐漸加入水中,邊加邊用密度計攪拌,直至雞蛋浮起。 用密度計測量鹽水的密度,與雞蛋的密度相等;
2、液體密度
2.1 常規稱量方法
設備:燒杯、量筒、天平、待測液體
步驟:(1)用天平稱出燒杯的質量m1;
(2)將待測液體倒入燒杯中初中物理測量密度的方法,測量總質量m2;
(3)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測量體積V。
(繼續第61頁)
(上接第48頁)
計算表達式:ρ=(m2-m1)/V
2.2 比重杯法(缺少量筒)
設備:燒杯、水、待測液體、天平
步驟:(1)用天平稱出燒杯的質量m1;
(2) 將燒杯裝滿水,稱量總質量m2;
(3)倒掉燒杯中的水,將待測液體充滿燒杯,稱量總質量m3。
計算表達式:ρ=ρ水(m3-m1)/(m2-m1)
2.3 浮動法(缺乏平衡)
設備:量筒、水、待測液體、溢流杯、大小燒杯
步驟:(1)將溢流杯裝滿水,然后將小燒杯口朝上放入溢流杯中;
(2)當水停止流出時英語作文,將待測液體倒入小燒杯中,用大燒杯接住流動的水,倒入量筒中,測得體積為V1;
(3)倒掉量筒中的水,然后將小燒杯中的待測液體倒入量筒中,測量待測液體的體積V2。
2.4 稱重方法
設備:彈簧測力計、水、待測液體、小石子、細繩
步驟:(1)用繩子將小石子綁起來,用彈簧測力計稱出小石子的重力G;
(2)將小石子浸入水中,用彈簧測力計稱量小石子的表觀重量G′;
計算表達式:ρ=ρwater (GG″)/(GG′)
2.5 密度計法
設備:密度計、待測液體、燒杯
步驟: (1) 將待測液體倒入燒杯中;
(2)將密度計放入被測液體中,直接讀取密度。
上述11種方法中,既有使用天平和量筒直接測量的常規測量方法,如方法1.1、2.1,也有缺少天平(量筒)的間接測量初中物理測量密度的方法,如1.2、1.3 、2.2 和 2.3。 對于這四種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用天平間接測量體積,用量筒間接測量質量。 對于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可采用壓痕法(如1.5)。 將密度和浮力結合起來,可以概括稱重法和密度計法。 如1.4、1.6、2.4、2.5。 筆者認為,中考總復習時,在整合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總結出多種測密度的方法,既能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將有助于學生在中考中取得高水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