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顧:
量子世界歷險記(一):高山流水,惡魔出沒
量子世界歷險記(二):大時代的小問題
量子世界歷險記(三):大幕拉開
量子世界歷險記(額外):普朗克公式如何結合維恩公式和瑞利公式
量子世界歷險記(四):大神的神諭
【本文標題】量子世界歷險記(五):奇跡之年
如果讓公眾選出近百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那一定是他。
如果讓公眾選出過去兩百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那一定是他。
如果讓公眾選出過去三百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那一定是他。
如果公眾要選出過去四百年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那一定是牛頓和他。
* * * * * * * * * * * * * * * * * *
1905年,世界上沒有發生什么特別大的事情。 在我國,現在是清朝光緒三十一年。 今年,我國第一條自建鐵路——京張鐵路開通,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
詹天佑
然而,這看似平凡的一年,實際上在物理學史上非常有名。 為此,它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做“奇跡年”。
有什么奇跡呢?
今年,瑞士首都伯爾尼專利局的一位三級技術人員發表了幾篇文章。 當時,三級技師26歲。 順便說一句,技術人員從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其中三級是最小的。 共發表論文5篇,分別是:
“光與光的觀點”
“新的”
“在小中,如在熱中”
“關于”
“它身上有尸體嗎?”
光看標題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如果把每篇文章的內容都列出來就更清晰了:
第一章光電效應
第二部分,擴散速度的數學公式
第三篇布朗運動證明原子的存在
第四部分,狹義相對論
第五部分,質能方程E=mc^2
此后,他完成了十年的工作,于1916年發表了題為《廣義相對論的基礎》的文章,也就是《廣義相對論》。
瑞士專利局的一名低層職員,一年之內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 這是奇跡嗎? 我覺得這真是太神奇了。
后來他還獲得了一個諾貝爾獎——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我之所以強調一次光電效應知識點,是因為我認為他可以多次獲獎。 你知道他因哪項成就獲得唯一的諾貝爾獎嗎?
這是第一篇文章“光的產生和變換的啟發性觀點”,這是他對光電效應的原創解釋。
光電效應
不用說他是誰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
愛因斯坦:我看起來像這樣。 那時候的我好帥啊。
愛因斯坦這樣解釋光電效應:光不是源源不斷的光源,而是被分成小包()。 每個部分稱為一個光子。 愛因斯坦最初將其命名為光量子(),后來被美國化學家劉易斯正式命名為光子()。 每個光子攜帶的能量為 hυ,其中 υ 是其頻率,h 是普朗克常數。 請注意,這里光子的能量僅與其頻率υ有關。
當光子撞擊金屬表面時,其能量被金屬表面上的電子吸收,導致電子獲得額外的能量。 但電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只能被一塊一塊地吸收。 如果光子的頻率很大,其攜帶的能量hυ足夠大,那么電子就能獲得足夠的能量,掙脫原子核的束縛,逃離金屬。 因此,即使光很弱,只要它的頻率足夠高,哪怕只有一個光子,也能將電子擊落。
相反,如果入射光子的頻率比較低,它攜帶的能量huυ就較少,電子每次只能吸收較少的能量。 請注意,該能量無法累積。 電子一次只能吸收一個光子的能量。 如果一次吸收不夠,那就不夠了。 即使有更多的光子過來,也無濟于事。
這個有點像波浪和碼頭。 什么樣的波浪可以把水推過碼頭? 如果大浪襲來,水就會漫過碼頭; 小浪襲來,水也不能漫過橋墩。 這個比喻的關鍵在于:無論小浪襲來多少,水都不能漫過橋墩,無論小浪襲來多久光電效應知識點,水也不能漫過橋墩。 而且只需要一個大浪就能打濕碼頭。
這就是為什么當用紫外線(大υ)照射時,即使光線很弱,也能射出電子; 而用紅光(小υ)照射時,即使光很強,即使長時間照射,也不能射出電子。 至于光的強度,更強的光可以發射更多的電子。
這個結論不僅適用于光,也適用于所有電磁波,因為麥克斯韋很早就告訴我們,光只是電磁波的一種。 由于電磁波是波,其波速、波長、頻率之間的關系如下:
λ 是波長,υ 是頻率。 對于電磁波來說,其傳播速度就是光速 C.
愛因斯坦在解釋光電效應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他對光的量子化解釋徹底顛覆了經典的電磁輻射理論。 他因對光電效應的解釋和對理論物理的貢獻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來看一下光電效應的數學表達式:光電效應方程。
光電效應方程
hυ 是光子能量,即光的頻率或“顏色”。 Ek是電子的最大初始動能,即能夠逃逸的電子所能獲得的最大動能。 W0 是功函數,即電子從金屬表面逃逸時克服表面勢壘所必須做的功。
也就是說,電子被束縛在原子中,至少需要W0的能量才能“解放”它。 如果光子能夠給予hυ這么多的能量,那么其中一部分被功函數抵消后,剩下的就會轉化為電子的動能。 如果單個光子的能量較高,金屬的功函數較低,則彈出電子的動能會較大。
那么問題來了。 對于某種材料,有固定的功函數。 那么什么樣的光可以射出電子呢? 是的,就是光子能量 hυ,它必須至少大于功函數 W0。
那么此時光的頻率正好等于功函數,稱為截止頻率。 只有大于截止頻率的光才能產生光電效應。
我們來看一下入射光頻率與彈射電子最大動能的關系曲線:
若Ek=0,
如果 ν=0,
因此,截止頻率和功函數可以表示為圖像的截距:
* * * * * * * * * * * * * * * * * *
光以前被認為更多的是一種波。 從愛因斯坦開始英語作文,物理世界逐漸認識到光同時具有波粒性的事實,從而引入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光電效應的本質是光的量子化,類似于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 兩個巨人聯手打開了量子力學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