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這個楊柳吐絲、百花齊放、春意盎然的四月,阿奇民族通用語初中物理學科單元示范課在我校天山三中如期舉行。
本次展覽活動得益于教研中心的統籌部署、學校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更離不開教研人員的悉心指導和打磨。
此次演示是單元整體教學實施情況的階段性匯報,更是蒙漢共建、研究驅動教學的一次提升與經驗積累。在全旗初中物理教師的參與與見證下,三中張麗紅、四中崔玉娟、六中懷鳳超按照我校教學安排,連續三節課呈現了《浮力》單元的整體學習。
結合浮力章節的學習內容,三位老師在教研員的指導和討論下,將單元教學主題確定為:“誰主宰浮沉”,并以此大任務為主線,設置了認識浮力、探索浮力、應用浮力三個進階子任務,巧妙地串聯和融合了教材三章的學習內容,實用性極強。
崔玉娟老師講授第一節課。
從讓孩子們主動介紹遼寧艦的相關信息開始,老師悄悄放松了孩子們緊張的情緒,消除了新老師的陌生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她還借此機會播放視頻,讓孩子們親眼見證遼寧艦的雄偉與莊嚴,增強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并提出問題,引入單元主題。接著,崔老師用母性的親和力、女性的細膩、教師的嚴謹、“男性”的幽默風趣、適時的鼓勵表揚、精準的語言、變通的機智,引導孩子們馳騁在“浮力的海洋”中,理論聯系實際,揭示浮力的秘密,挖掘出“浮力”蘊含的寶藏——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為下一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讓我們物理人感動的是,崔老師尊重學生,尊重實事求是的科學數據初中物理語言,對課堂上產生的“世紀懸案”不回避、不慌張,課后還和在場的物理同事們繼續研究,尋找懸案的根本原因,成功破解了“懸案”。這種探討、協作、踏實的工作作風,無論秋冬季還是春夏季,一直都存在于我們旗物理教師隊伍中!
第二位出場的老師是我校的張麗紅老師。上課時,麗紅老師沉穩沉著,語言清晰,一掃課前的緊張與焦慮。《阿基米德的靈感》成為兩節課之間的紐帶,讓孩子們直觀生動地認識和理解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其中一個因素可以表述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隨后,孩子們在原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推理,得出了這節課的研究主題——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重量之間的關系。從實驗設計到實驗研究,從數據分析到總結結論,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和團隊合作精神。
看著孩子們有序的操作,聽著他們條理清晰的辯論,作為老師,我覺得課前的一切忙碌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看著實驗過程中孩子們嚴肅的表情,聽著他們熱切的回答,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活潑英語作文,更加柔軟,更加年輕!因為我們陪伴的是一群天真的孩子!因為我們陪伴的是一群可愛的孩子!
壓軸大戲——“應用浮力”是懷鳳超老師的任務。幾顆乒乓球一出現,就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為這些外表看起來一樣的乒乓球,在水中的狀態卻大不相同。借助受力分析,解決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相關術語。好奇心剛剛平復,又出現了“懸浮瓶”。如何讓這個神奇的瓶子浮起來或者沉下去?懷老師提出這個問題后,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孩子們匯報并展示相應方案的過程中,懷老師自然而然地適時介紹了潛艇、艦船、氣球等知識。其中,恰到好處地配上了三艘航母的視頻介紹、372艇的自救視頻、造船大賽的分組實驗、2023年阿琪的氣球展示、氣球升空的模擬實驗。 這些讓課堂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老師和孩子們大開眼界,在拓展視野的同時,也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說設計巧妙,實驗新穎,基礎深厚。視頻圖片選取很有代表性,對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個小時的學習,以“興亡誰主沉浮”為主題,以遼寧艦安全航行、保家衛國為主線初中物理語言,以科學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在知識生成、遷移應用過程中,培養了孩子們的科學思維,樹立了正確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感,對科學家執著的鉆研精神充滿敬畏,對科學付出充滿敬意,對中國海軍甘于奉獻充滿敬意,對我國高科技航海充滿自豪。
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注重科學探究,倡導多元化教學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這些應該是這三節課堂教學的真實寫照!
課堂教學結束后,大家在方錦老師的組織下觀看了張利紅老師的講課視頻。
接下來三位老師進行了授課,反思了自己的不足。